打造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构建全域覆盖的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成都日报 2018-02-23 04:11 大字

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的空间载体,是由政府直接或间接为公众提供并为所有人共享的设施,主要包括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必需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商业服务等几大类。成都市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去年8月,《成都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三五”规划》已经经成都市政府批复同意。根据规划,到2020年,成都将基本形成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相匹配、与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衔接、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近年来,成都市也出台了《成都市公建配套设施规划导则》,建立了公共服务设施分级体系,确定了全市统筹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成都市还借鉴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便民服务圈的规划建设经验,划定中心城区的公共服务圈,推进公共服务设施集中集约建设,功能复合利用。

规划精准化

科学进行人口预测充分调查市民需求

据市规划局总工程师郑志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在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同时也愈发暴露出日益凸显的民生矛盾: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优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共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

同时成都市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导则编制时间较早,虽然符合国家规范标准,但对标北京、上海等其他国家中心城市,总体来看相关指标偏低,应按照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新要求,提高规划建设标准,以回应新时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另外,按照新一轮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对成都市城市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同时适应成都市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我们也有必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各专项规划进行修编。”郑志表示。

本轮的规划修编以建设高品质的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为目标,构建形成由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及重大功能性设施构成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其中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指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养老等设施,如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是在服务于本市居民的基础上为周边及更大区域提供服务,发挥城市外向型公共服务职能。包括高等学校、三甲医院、大型体育场馆等;重大功能性设施主要是指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职能和定位相匹配,辐射更大范围,高等级、国际化的重大公共设施。包括国际主题乐园、国际组织机构、国际会议中心等。

“此次规划体现出了“精准化”的鲜明特点。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首先是人口预测的精准化。除了传统的人口总量以外,我们还利用了大数据及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模型分析等新技术新方法,对人口空间分布进行精准预测,应对“二孩”政策和老龄化等新趋势;其次是市民需求的精准化。我们着手开展了问卷调查、社区走访,并充分利用网络理政平台和多媒体手段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真实摸清群众最迫切最关心的需求。”郑志介绍道。

布局网格化

15分钟公服圈实现城市公共资源网格化布局

据介绍,成都市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在划定15分钟公服圈时,充分结合社区治理网格化的模式,实现了城市公共资源的网格化布局。

而此次规划建设的重点主要是4个方面——一是优化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二是构建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三是开展3年攻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四是建设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重大型公共服务项目,如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音乐厅等。

在优化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标准方面,成都市对标了北京、上海、天津、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深入研究成都市的人口特征,分析新形势、新要求下的供需关系,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标准。以教育设施专项规划为例,充分考虑人口聚集趋势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将五城区和高新区千人学位基准指标分别提升至幼儿园31座/千人,小学60座/千人,中学62座/千人;进一步对各区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后发现武侯区和高新区的人口更加年轻化,对千人学位指标进行上浮,分别为幼儿园33座/千人,小学63座/千人,中学66座/千人。

在建设高品质、高能级的重大公共服务项目方面,规划统筹布局了包括文化、体育等11类国际一流的重大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及功能性设施,以支撑城市能级提升与城市空间结构调整,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对国际人才和高知人才的吸引力。“比如有已经在建的城市音乐厅、选址于凤凰山公园马上就要动工的露天音乐广场、拟建的天府奥体城以及成都国际足球中心等。”郑志说。

建设一体化

推进社区综合体建设同时按照功能互补整合设施

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方面,体现出“一体化”的特点。“首先是推进社区综合体建设,其次是按照功能互补整合设施。比如,“医养结合”,将养老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统筹布局;“竞群结合”,在体育设施建设中既满足竞技赛事的需求又满足市民日常健身的需要。”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潇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通过借鉴其他城市便民服务圈的规划建设经验,成都市按15分钟步行距离(800-1000米)为服务半径合理配置社区管理、社区服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商业、市政8大类18项基础性、社区性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标准配置,以完善社区配套,提升城市功能,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同时,本着节约集约的原则,鼓励建设社区综合体,形成标志性、活力性、高品质的社区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社区服务。其中主要载体为社区综合体。“我们在规划上把包括社区政务服务、农贸市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体育运动场馆、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在空间上集中设置,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为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生活服务。它的主要布局模式有三类,一种是平面上的集中布局,比如我们把绿地、幼儿园、运动场、社区服务等设施集中在一起规划建设;第二种是立体上的集中布局,比如我们在同一栋建筑内分层布置不同的功能设施;第三种是混合式布局,即前面两种兼而有之。”杨潇表示。

据介绍,目前,绕城高速以内已初步规划了社区综合体200余处;同时也按照统一标准与15分钟公服圈规划,在“11+2”的范围内进行社区综合体满覆盖规划编制工作。

本报记者 袁弘

新闻推荐

民航局:春节民航运送旅客1140万人次 航班正常率超九成

中国民航局网站2月22日消息,2018年春节假期期间(2月15日-21日),民航运行安全平稳,共运送旅客11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1%;平均航班正常率达90.95%,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提供座位数超过1516万个,自大年初三(2月...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