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把春联带回家·人物 10岁女娃为邻里写春联 68岁爷爷自叹不如

成都晚报 2018-02-12 10:18 大字

10岁女孩写春联

写春联、猜字谜、舞狮子……9日在青羊区花园社区举行的“喜迎新春 欢度新年”活动现场,好不热闹。一个10岁的女娃娃,手持毛笔,正娴熟地在大红的春联纸上写起了春联。“这一撇写得好!”一个有力的“川”字跃然纸上,一旁市民发出赞许声,伸出了大拇指,纷纷希望得到一副春联带回家。

在小区里,几张桌子搭起了临时书法桌,围拢了一大群人,10岁小学生郑雅晗被围在中间,从握笔姿势,到下笔的力道,都丝毫不含糊。看到孙女“一本正经”的模样,站在一旁的爷爷郑光新笑开了花。郑光新告诉记者,孙女从小酷爱书法,三四岁时过春节到舅公家串门,看到舅公行云流水的书法,便萌生了要学习书法的念头,还小声把爷爷拉过来说,“我以后也要像舅公那样。”

说起孙女郑雅晗,68岁爷爷郑光新一脸骄傲。“还在上幼儿园时,我就买来字帖让她临摹,虽然她还认不了几个字,但至少可以培养一些兴趣。上了小学以后,又给她报了书法班。如今,她的钢笔字、毛笔字,在同龄的孩子中都算写得很不错的,我也比不上她。”郑光新说,家人都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会让孩子学习国学经典,“家庭氛围很重要。”

“颜体给人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行书、草书让人感觉舒畅,楷书则给人一种厚重感。”虽然年龄不大,郑雅晗却已对书法有自己的见解,她告诉记者,每一次书写的过程中,都能感受到书法带来的乐趣。“她的字写得越来越好,自信心也不断增强。”班主任胡月告诉记者,因为书写工整,各科任老师都会拿她的作业作为范本在全班表扬。在学校组织的书法班等传统文化学习中,郑雅晗的表现也不俗。“从传统文化中汲养,从而提升整个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胡老师看来,“见字入面,写一手好字对学生将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成都晚报记者 章玲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让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之花 全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各路资本在蓉加速布局

天府国际基金小镇本报资料图片张青青摄影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则是金融机构的天职。日前召开的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全力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