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萝卜 咪咪甜 看到看到要过年
○张且敏
老母亲今年99岁,思维已处于混沌之中,时间无情地带走她的聪明才智,留下稚童般的认知能力。俗话说“老还小”,这还是真的,她的情趣回归到儿童时代。一天喃喃:“一月干盘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纸,四月芒种栽秧子,五月端午吃粽子,六月艳阳扇扇子,七月半烧袱子,八月中秋吃饼子,九月重阳蒸曲子,十月穿袄子,十一月烤烘笼子,十二月贴对子。”
这是老母亲在背诵过去的民谣,是她儿时的记忆,一段非常质朴的民谣,很有画面感,过去我也听她念过,虽然也意识到这是我们川西平原,成都坝子一百多年前民间流行的歌谣,是口口相传的文化记忆,却不在意。这次,感受不一样了,缘于母亲奔百,应该记住她生命里值得珍视的点滴;二来刚读了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有强烈的画面重叠感,远古诗歌描绘的劳动场面、生活情境与母亲所叙民谣遥相呼应,感动着我的心,仿佛看见先祖们辛勤劳作,丰收的喜悦;仿佛闻到泥土的芳香,见到先民的神韵与风采,及四季轮回的民俗风貌,突然萌生收集一些小时候过年时爱唱的老成都民谣,温润一下不再年轻的心,也想与喜欢民间口头文学的老成都人,分享我们那一代人青葱岁月与纯朴童年的快乐:
一盆水洗不白,两盆水洗不白,三盆水洗得桃花熏白,哥哥回来认不得!
豌豆花,胡豆花,灶王老爷偷锅巴,一偷偷个金娃娃,金娃娃喊妈妈,鸭子过河嘎嘎,鸡公过河开红花,红花叶子翠翠,干妈生个妹妹……
豆腐干,卖韭菜。韭菜韭,卖烧酒。烧酒辣,卖枇杷。枇杷黄,开药房。药房药,吹牛角。牛角弯,弯上天。天又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青,好点灯。灯又亮,好算账。一算算到大天亮。
妹妹,乖!嫁秀才,轿子去,马马来。嫁给秀才称娘子,嫁给杀猪匠翻肠子。
天老爷,快下雨!保佑娃娃吃白米。白米甜,白米香,今年不得饿莽莽(饿饭)
花脸巴儿,偷油渣儿,婆婆逮到打嘴巴儿。
胖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儿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儿坐轮船;轮船倒个拐,胖娃儿梭下海。
扯锯,还锯。家婆门口有本戏,请外孙来看戏,没得吃的,牛肉包子夹狗屁!
摇摇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说我是个好宝宝。糖一包,果一包,吃一包,拿一包。
有钱人大不同,身上穿的灯草绒,脚一提,华达呢,手一挠(lao),金手表。
……
这些老成都人耳熟能详的儿歌,除了母亲教的几首外,其他都是儿时邻里之间,孩子们常常相互念唱记住的,大约有近40首。那时每逢春节,我们这些街坊邻居的小朋友,天天在一起跳房、跳绳、放鞭炮、唱儿歌。我最喜欢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一首民谣,它早已飘洋过海,遍布全球,哪里有成都人,哪里就有它代表的家乡情愫,它就是:“王婆婆,在烧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幺姑儿说闲话。”
这首民谣,简单六句歌词描写了六幅画面,把古老成都人的生活场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同时刻画了古老成都人闲适、幽默、诙谐、牙尖的性格特征。更可贵的是,这首民谣是要用手指姿势配合完成,一般是长辈女性带幼儿,边做指姿,边诵歌谣,舐犊之情溢于言表。与长辈有这样亲密合作的幼童,其幸福感终身难忘。《斗虫虫》《扯锯,还锯》《眼镜》也是有姿体动作的民谣,《胖娃胖嘟嘟》则是幼儿骑竹马时唱的歌谣。
“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娃娃盼过年,大人忙挣钱。”这首简单的童谣,渗透着喜庆,深入人心,代表着各阶层老成都人的共同心愿,那就是一种积极上进的心态,过了年就会更好!蕴含着老成都人对美好生活的冀盼。巴金在《家》里写道:“这个佳节并不是突然跑来的;它一天天慢慢的走进,每天都带来一些新气象。这正像老成都儿歌传唱的那样,红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鲁)长60米、布置面积达2400平方米的《水润天府》,3D全息激光水舞秀表演,熊猫灯组……昨晚7点,七彩田野流光溢彩,“大美天府璀璨蓉城”第50届成都国际熊猫灯会正式开灯。熊猫元素是亮点“...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