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全新角度认识“一带一路”全情投入聆听文明回响7天近7万人观展,“阿富汗珍宝”持续火热

华西都市报 2018-02-08 04:18 大字

全新角度认识“一带一路”7天近7万人观展,“阿富汗珍宝”持续火热 盘羊金像其实是帽子上的装饰品,只有5厘米高。

阿富汗珍宝展自开展以来,持续吸引参观者火热观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闫雯雯本版摄影陈羽啸

自2月1日《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亮相以来,成博的开年大展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成都博物馆实行了排队以及小规模限流的方法,保证观众们能够与宝藏进行亲密接触,但仍旧挡不住参观者们的热情。除了周一闭馆,每天都有万名观众入场,感受古代阿富汗文明的回响,以及作为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阿富汗与中国,与四川的亲密交流。截至2月7日,约7万名观众来到成都博物馆参观。尽管这批阿富汗珍宝先后在十余个国家与地区留下足迹,每一站文物数量及种类一致,然而展览主题、策展思路却大相径庭。在中国停留的三站中,首站故宫以“浴火重光”为主题,突出这批文物经过战火洗礼,经过很多考古、文博工作者精心的保护才能够面世,强调展览来之不易;在敦煌展出的主题则是“丝路秘宝”,突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以及阿富汗重宝的神秘。此次在成都博物馆的展览主题是“文明的回响”,意在以阿富汗重要考古发现为基础,以相当于我国秦汉时期的当地文明变迁为主线,向观众展示东西方多种文明在阿富汗的碰撞和汇聚,使观众深入了解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阿富汗历史风貌,探寻阿富汗与中国特别是四川,在历史、文化、经济上的联系,深刻认识和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精神内涵。阿富汗是所有与我国接壤的国家中边界线最短的邻邦,处于东亚、中亚、南亚和西亚相接的要冲之地,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在我国当前正在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阿富汗是其中重要一员。本次对于阿富汗历史文化的研究和展示,对于全面、系统、深入地加强对“一带一路”的认识与建设,无疑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文物故事

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

盘羊金像

体态生动的游牧民族典型遗存

在众多黄金饰品中,有一尊精致的黄金盘羊雕像,体态生动,造型写实,器宇轩昂,“C”形弯曲的羊角充满质感与力量,蕴含着无坚不摧的顽强。金羊身上遍布敲击而成的凹痕,它们概括出细腻滑顺的羊毛,并彰显出黄金的柔韧美感。羊身上的羊毛和羊角上的纹路都丝毫必现,工艺很高超。这件文物是帽子上的装饰品,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羊皮底下有个小圆圈,代表这个东西本来是可以缝在帽子上的,而在两只大羊角中间,还有一根插管,这里可以插“缨”一类的东西(可能是木质或皮质)。“我们看到这件雕像虽然不大,只有5厘米高,但是它非常精美,经常被用作展览的封面图片,可以说是展览中的‘颜值担当\’了,相信很多观众很容易看出来,这是一座由黄金制成的羊。根据研究,这不是一般的羊,它的名字叫盘羊,盘羊这种动物深受草原民族的喜爱。考古学家也发现了不少盘羊形象的文物,但是,像这样精美的绝无仅有。”成都博物馆特邀讲解赵弘文介绍说。

这尊公元25-50年的盘羊金像在蒂拉丘地四号墓出土。阿富汗蒂拉丘地遗址被誉为“黄金之丘”,这里出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黄金文物,这与游牧民族对黄金的喜爱分不开,就像中国人崇尚玉。在古埃及的文化里,黄金是“可以触摸的太阳”,而在拉丁文里,黄金则是“闪耀的黄昏”。远古时期,中亚草原游牧族群以金器炫耀其身份和地位,或赋予它们神力,成为与神灵沟通的圣器。贵族们生前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爱用黄金来作为点缀,以显示身份的高贵和富有。这些在阳光下令他们浑身闪闪发光的黄金,让茫茫草原上原本渺小的自己,变得醒目起来,他们就在这闪耀的光芒中,寻找着自己的身份与地位。黄金坚韧而热力四射,且此类贵重金属不易损坏,更符合需要经常迁徙的游牧民族的需求。管窥这些金器中的一二,从这尊器宇轩昂的盘羊金像,就能看见游牧民族的特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陈荷

彩绘大口玻璃杯

玻璃,罗马帝国的重要工业

在展出的阿富汗珍宝中,有不少来自阿富汗贝格拉姆考古遗址的玻璃器皿,这些都是罗马帝国的典型产品,是阿富汗与古代罗马之间文化和经济交流的铁证。在贝格拉姆,考古工作者们共发现了大约180件玻璃器皿,大多数人都相信这些器皿来自于罗马帝国,大约是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叶的产品。地中海沿岸的玻璃发展史,几乎与其文明史同步。玻璃在那里的重要性和知名度,正如瓷器在中国一样。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玻璃就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其后,腓尼基人和希腊人也学会了制造。古罗马人的玻璃制造技艺主要是师承于古希腊,但是到了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人的技艺有了飞速的发展。这段时期玻璃出现了许多新工艺,有单色玻璃、绞胎玻璃、千花玻璃、彩绘玻璃等多个品种,并经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中亚、南亚和中国。这件彩绘大口玻璃杯是罗马帝国的典型产品,透明玻璃杯表面彩绘4名姿态各异的男女在收获海枣的场景。实际上,当时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主要功能就是各种容器,另外也有少部分的玻璃制品会运用于窗户。但由于制作工艺复杂,投入的成本很高,因此也成为了当时贵族独享的奢侈品。当时的罗马帝国,已形成了很多与玻璃制品加工有关的中心,比如说罗马、坎帕尼亚、波河河谷、科隆、莱茵兰、叙利亚等等,甚至叙利亚制作的一些玻璃制品,还会返销回罗马城。由于玻璃制品晶莹剔透,比起陶瓷制品更显档次,受到了贵族们的追捧,因此玻璃器皿的烧制在古罗马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业,还出现了分工较为明确的产业链。在制作玻璃所需硅的原产地,会有一些小型的作坊,专门出产初级制品,一般来说是大块的玻璃砖头。这些玻璃砖头被运送到大型的制作中心,被砸碎之后再次进行加工,制作出客人所需的玻璃制品。由于当时制作玻璃的成本极高,人们不会浪费一丁点材料,因此也催生玻璃制品回收产业。罗马帝国作家斯塔提乌斯和诗人马提雅尔都在文章中提到过,在罗马,对摔碎的玻璃回收是玻璃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一小块碎玻璃渣子也都很有价值。这些回收的碎玻璃再次融化制成毛玻璃,然后运回玻璃制作作坊。另外,在阿富汗蒂拉丘地之中,还发现一件饰品上嵌有中国玻璃。当时西方人主要加入含钠钙的材料,他们生产的玻璃被称为钠钙玻璃,而中国则加铅钡,印度和东南亚加含钾的草木灰,所以古代共有3种玻璃制造体系。现在的研究表明,3种系统之间,基本上不存在交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闫雯雯

石碑座

希腊人在阿富汗建城的最直接证据

古代阿富汗,是亚欧文明的十字路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各种文明都在这里交汇。本次阿富汗大展之中,有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碑座,极具研究价值。碑座是纪念本城创建者基尼斯的神道碑的一部分。箴言的最后5句希腊文刻于基座上,意为:“少年时,举止得当;青年时,学会自制;中年时,正义行事;老年时,良言善导;临终时,死而无憾。”基座左边4行是跋语,其内容为:“这些古代贤人的箴言,镌刻在神圣的德尔菲神殿之内,被科利尔克斯仔细地誊抄,准备好在遥远的基尼斯神庙中闪耀。”跋语中提到誊抄古贤人箴言的,很有可能就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同样也是著名哲学家的科利尔克斯。这块碑座发掘于阿富汗东北部塔哈尔省的阿伊·哈努姆遗址。阿伊·哈努姆虽远在亚细亚的心脏,却是一座标准的希腊式城市,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主要城市之一。它由地势低平的下城以及地势高亢的卫城组成,两者之间有贯穿城市的大街。古希腊的大型城市几乎都有自己专属的卫城,建于城邦的最高点。平时作为公共集会的场所,战时则发挥堡垒作用,成为居高临下的作战指挥中心。下城一般是生活区,能够体现当地人民的生活。在阿伊·哈努姆,城市人民的生活也与希腊人的生活非常相似。城中曾有一座经典式的剧场,直径为84米,有35排座位,能够容纳4000-6000名观众,还为统治者设置了三个包厢。剧场比巴比伦的要大,不过比起希腊的一些巨型剧场要小一些。另外,还有一座大型的希腊式体育场,在其中一根柱子上用希腊语写着,献给希腊神话中贸易之神以及运动员庇护者赫尔墨斯,另外,还有解救了普罗米修斯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名字。作为亚欧大陆的十字路口,这里的贸易非常发达。在城中发现了很多希腊式的橄榄油壶,上面也有希腊文以及一些其他文字的字样,甚至有封装的大概时间、价格以及负责人的姓名。最晚的一批封装橄榄油日期,大概指向了公元前147年,不久之后,阿伊·哈努姆就被摧毁了。阿伊·哈努姆神秘的来,又神秘的去,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创造了辉煌。当初,选择在这里建筑城市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里河流密布,是有名的灌溉区,具有极好的农业基础,矿物资源也非常丰富,尖晶石以及黄金矿藏丰富。另外,这块区域也是多种文化碰撞的区域,与中国、印度、欧洲等往来频繁。它的发现被视为亚洲地区受希腊文化影响的最直接证据。在阿伊·哈努姆出土之前,在东方并没有发现任何希腊-巴克特里亚的文明,因此一些人甚至认为巴克特里亚是“海市蜃楼”,但阿伊·哈努姆却掷地有声地告诉质疑者,它真的存在过。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闫雯雯

黄金宝剑和剑鞘

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稀有之物

本次展览中的金器,绝大部分出土于“黄金之丘”蒂拉丘地遗址,其中一件黄金剑鞘十分引人注目。据成都博物馆讲解员介绍,蒂拉丘地四号墓位于土丘西部,墓主是身长近两米的男子,年龄约30岁,根据墓葬等级、文献记载和钱币研究,这很可能是大月氏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赫拉欧斯,亦即贵霜帝国建立者丘就却之父。在众多随葬品中,几把镶满绿松石的黄金宝剑和剑鞘十分醒目,其中一把剑鞘由铜板制成,外包黄金,满饰图案,上面的万字纹明显是印度的风格,鞘内正面装有一把象牙柄短剑(已断于鞘内),背面装有两把刀。最惹人注意的是,在剑鞘图案的中间有一条非常醒目的龙,活灵活现,非常逼真,这样的图案在同时期出土的外国文物中也是相当罕见。“在我们的文明中并没有龙这一形象,龙是中国的文化元素,但却出现在了我们的文物中,所以它可能借鉴了当时的中国制品中的纹饰图案。这就是远古时代我们两国关系的体现。还有其他一些文物同样有许多小细节能够看到中国元素,相信观众仔细观察,一定能够从中发现。”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说。“而其中的象牙柄短剑也可能来自于古代印度,所以这一展品是多种文明的元素杂糅而成,是当时文化交流与融合的集中体现。”此外,四点定位的剑鞘是固定在腿上的,则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风格。1992年,陕西省宝鸡市益门村2号墓出土了一把春秋晚期嵌绿松石蟠螭纹金柄铁剑嵌绿松石蟠螭纹金柄铁剑,也是典型的游牧民族风格,现藏兵马俑博物馆。而俄罗斯南部达特奇墓葬也出土过一套金柄铁剑,从制式、图样和宝石镶嵌看,与黄金之丘四号墓的基本一样。不同之处在于,黄金之丘的图案是熊,达特奇是双峰骆驼,但设计风格如出一辙。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记者陈荷

本生经象牙饰板

印度佛教文明在阿富汗流淌

在耀眼的金色之外,本次展览也不乏低调内敛的白色经典,那是来自于一件件的象牙雕刻品,其中,本生经象牙饰板就是这一系列雕刻品的典型代表。从雕刻的内容来看,其可能表现的是佛教《本生经》中一角仙人的故事,可以在雕刻的图案中清晰地看到其所讲述的寓言故事:“图中四名男女拜访一位隐士,左边屋门口卧着一只雌鹿。一角仙人是一位由母鹿所生的年轻隐士,受到波罗奈国王派来的美女诱惑,而失去神通。”而《本生经》是印度的一部佛教寓言故事集。事实上,这件文物出土于贝格拉姆遗址。公元1世纪中叶,大月氏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统一各部并南下印度,建立“贵霜帝国”,成为与东汉、罗马、帕提亚并立的四大强国之一,从此阿富汗的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东邻中国、南括印度、北靠草原、西接波斯,贵霜帝国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多方文明的融汇,也是在这一时期,古代丝绸之路得到蓬勃发展。而贝格拉姆,被认为是贵霜帝国的夏都,是非常重要的沟通中亚和印度的要地。贵霜帝国时代,佛教在此极其兴盛,几位君主都是佛教热忱的赞助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贵霜帝国最鼎盛时期的君主迦腻色迦一世,他不但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而且是佛教的保护人和发扬光大者。在佛教的护法名王之中,他的作用仅次于阿育王。而在我国的古籍《大唐西域记》中,还详细记载了其迦腻色迦王如何皈依佛法从而建造佛塔的神奇传说。为推崇佛教,迦腻色迦王在贵霜帝国的首都建立起极其壮丽的寺院和佛塔。我国东晋高僧法显巡礼时,就曾亲眼看到过这些雄伟的建筑物,并曾慨叹:“凡所经见塔庙,壮丽威严都无此比。”贵霜帝国的建立,也为佛教传入中国打开了屏障,著名的“白马驮经”典故,就记录了在汉朝时期佛教第一次传入中国。根据《四十二章经序》《牟子理惑论》等多种典籍的记载,东汉永平年间,汉明帝派遣蔡愔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使团到达贵霜帝国后,抄得佛经42章,并于永平十年(公元67年),在此地遇见高僧迦摄摩腾、竺法兰,邀请二师来汉地传播佛教。二师接受邀请,用白马驮着佛像和经卷来到洛阳。从此,佛教正式传入中国。贵霜帝国作为佛教的昌盛和东传之地,在其夏都贝格拉姆出土这样一件本生经象牙饰板,有着浓厚的印度佛教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

见习记者李雨心

新闻推荐

“狗与汉晋生活特展”昨日开展 文物揭秘三国人物的真实生活世界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汉代,人们住在五层高楼里,会不会感到很惊异?“低徊入衣裾——狗与汉晋生活特展”昨日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开展。来自焦作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南阳市博物馆及武侯祠博物馆馆藏的百...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