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拉丘地的金冠 谁佩戴的?
金饰片。
阿富汗珍宝展现场。
镶绿松石金剑鞘。
丘比特骑海豚钩扣。
《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中,闪耀的金器让人大开眼界,惊叹的同时,也让不少观众好奇,这些优雅华贵的黄金王冠,精致脱俗的黄金琥珀项链,前卫时尚的心形饰品是给谁佩戴的?
2月2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博物馆,通过封面直播揭秘背后的精彩故事。在邵学成博士幽默风趣的讲解下,圈粉无数。最终,封面新闻客户端39.6万人在线观看直播,微博5.9万网友阅读观看,全网共计62.3万人观看了此次直播。
考古发掘
借牙医手术刀清理文物
《文明的回响:来自阿富汗的古代珍宝》展以法罗尔丘地、阿伊哈努姆、蒂拉丘地和贝格拉姆等4处阿富汗考古遗址的发现为不同单元,展现了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阿富汗文明图景。对于展览中太多看点和故事,“黄金之丘”蒂拉丘地遗址出土的文物最受瞩目。
本次展览中,金器数量占到了展品总数的一半,大部分来自蒂拉丘地遗址。邵学成用精炼流畅的语言将“黄金之丘”的故事娓娓道来,“1978年,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阿富汗北部蒂拉丘地发现了数座古代墓葬,出土了古代黄金制品21618件,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这些古代游牧民族的墓葬和遗址,可以远溯到公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王朝。蒂拉丘地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黄金文物与游牧民族对黄金的喜爱分不开。”
邵学成指着墙上一幅考古照片说:“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当时的考古工具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借用当地工程师、技术人员的工具来清理文物。墓葬中有一部分金器特别小,考古人员就跑到当地的小镇上,将牙医做手术时用的小镊子、小手术刀等工具借来用,连文物存放时也用上了医用袋子。”
耀眼王冠
部件可拆卸方便携带
蒂拉丘地六号墓位于土丘的西南部。“据考古报告说,墓主为25—30岁女性,身上穿戴比其他墓主更奢华。1978年11月,在这个墓地出土了一顶王冠,可以说是众多展品中最亮眼的一件。”走过玻璃橱窗,王冠上的薄薄饰片竟然轻轻摇曳,令不少观众驻足留影。“大家可以走到王冠后面,让朋友从前面帮你们拍,用借位的方式戴上王冠。”邵学成笑言。
“这顶王冠的横带用金片切成,上面装饰着20朵挂着圆形金片的六瓣花饰,每一朵花的中心都镶嵌着绿松石,周围环绕着一圈颗粒,上百枚锤砧而成的树叶、圆形和三角形等各种形状的小金片作为点缀,与细枝上所串的圆珠、松石相互搭配,呈现出一种镂空的层次感。王冠最大程度利用了金的延展性,每一个小金片都薄如纸片,只要微微晃动,缀片就会随之摇曳,金光灿然。在中国,我们可以将它称作‘步摇冠\’。”邵学成说。
“大家来博物馆看文物实物,与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看的最大区别在于360°无死角。我们绕到王冠后面,可以观察到特殊的一面,王冠由作为基座的带状金环与其上与之连接的5个树形金饰组成,这些部件都是可以拆卸的,方便携带。”邵学成猜想,“也许王冠的主人在见贵客的时候5个树形金饰都插上,平时戴没那么隆重,只插一两个。”
双龙之神
主人是大月氏贵妇
1978年的某一天,前苏联著名考古学家维克托·萨瑞阿尼迪在清理阿富汗蒂拉丘地出土文物时,两件金光灿烂的帽饰引起了他的注意,一个神情安详而不失威严的神人一手握住一条龙,龙人下面是繁琐的璎珞,璎珞上点缀着许多精致的绿松石和红宝石。这两件名为”双龙之神”的金饰从整个丘地墓葬的上万件金饰中脱颖而出,成为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历经2000年的岁月洗礼,”双龙之神”来到龙的故乡--中国。
此次展览中,”双龙之神”受到了成都观众热捧,每个看到它的人都被其精美造型震撼,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馆长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姆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说:”这次参展的200多件文物中,每一件都极为珍贵而有学术价值,我最喜欢的还是‘双龙之神\’。”
在拉希姆眼中,这次来成都的阿富汗珍宝里有十余件和中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很多都有龙形图案。”龙是东方的祥瑞之物,可古代阿富汗人并不崇拜龙,更早期的阿富汗文物里也没有龙的图腾,蒂拉丘地二号墓出土了‘双龙之神\’,说明自从有了丝绸之路后,阿富汗人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公元前300多年至公元后300多年,不仅中华文明传播到了这里,西方的希腊文明和南方的印度文明也在这里交汇,证明阿富汗的确是世界文明的‘十字路口\’。”
备受瞩目的“双龙之神”昔日的主人是谁?据介绍,她是一位古代大月氏的贵族妇人,双龙之神是她帽子两侧的吊饰。
游牧文化
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范本
阿富汗地区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突厥和蒙古的后裔,游牧文化和生活方式渊源流传,成为许多学者的研究范本。这些游牧部落可能是王室成员,生活在公元前100年至公元100年。他们习惯于随时携带自己的财物,这些财物包括制作精良的黄金饰品、各种珠宝和其他饰品,很多都可缝在他们的衣服上。在当天的展览中,观众也看到了二号女墓主的着装复原图,她带着高高的尖帽子,帽子上缝满黄金片,衣服上也缀满金片,让人叹为观止。
谈论起这次参展文物时,充满热情的拉希姆对每一件珍宝如数家珍。拉希姆今年34岁,2005年毕业于喀布尔大学考古系,2007年开始在阿富汗国家博物馆工作,期间拿到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学硕士学位。这次来成都,对他来说也算是人生的一个重要事件,“之前我对成都了解不深,这次来才发现成都是一个如此漂亮的城市,历史文化如此悠久。我专门看了乐山大佛,十分壮观,乐山大佛和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帆陈荷见习记者李雨心摄影陈羽啸
新闻推荐
两亿人才资金、8000万综合扶持 青白江引来高端人才(团队)
在1月28日召开的2018年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青白江区审议了29名第一批“青白江产业英才”拟入选名单,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为期5天的公示。待名单正式确定后,将按照《“智汇青白江·产业英...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