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提升成都城市竞争力,省人大代表、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建议在成都中心城区实施河流“复活”工程 让河流成为一个“流动的博物馆”

四川经济日报 2018-02-01 10:22 大字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省人大代表、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就此认为,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泽被后代的民生大事。他建议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实施河流“复活”工程。

“城市良性发展依赖于健康的河流体系。城市与河流的关系应是和谐的共进。”李后强说,近年来,成都中心城区中小河道存在部分河道消失、河道不贯通、水面被遮盖、局部断流等问题,城市与河流的和谐关系受到比较严重的破坏。对此,李后强建议:“复活成都河流,重建成都水生态系统,恢复成都河流的和谐关系。同时,以复活成都河流为切入口,提升沿河流域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吸引人口聚集,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李后强表示,成都市中心城区河流“复活”工程,就是要通过河道恢复、污水治理、中水循环、雨水收集、生态河床、生态护岸、岸边绿地等生态工程技术手段对城市水系进行恢复改造,使之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流基本功能基础上,修复河流生态功能,形成自然生态和谐、生态系统健康、河流功能健全的原生型河道,重建具有“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功能的城市河流体系。

“河流复活工程中水源问题和治污问题是关键问题。”李后强认为,河流复活的首要条件就是水源问题,要结合成都市现有水源调配、利用状况,充分挖掘潜在资源。同时,治污是河流复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应同步开展河流污染治理,遵循“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恢复”的技术路线。

“要将‘治水\’而不是‘造景\’作为河流复活的基础,重视城市生态水文学的独特性质,对河道类别、功能及布局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和评价,根据不同河段的功能需求,结合城市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全方位地进行综合整治,以恢复和提高河道的综合功能。”李后强说,在河道开掘中,要注意修复河流的天然形状,也就是“多自然型河流”,河流的生命只有回归到自然状态下才具有活力;同时,只有在保证防洪和排涝安全的前提下,恢复其自然面貌才具有真正意义。

李后强强调,“尊重规律,尊重自然”是重点,在复活河流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河流的自然特征及水流的多样化,使河流呈现出宽窄交替、急流与缓流并存、偶有弯道与回流的自然景色。加强河流沿岸的绿化带、植被缓冲带的建设,使河流、绿地、树木之间形成有机整体,营造空间广、连续性强、物种丰富的生态环境,使整个河流及周边的生态系统充满生机和活力。河流两岸建设线状、带状植被廊道,与山体植被、平原防护林网、城市园林等绿化带纵横交错,构成多级绿色廊道网络。

“让河流成为一个‘流动的博物馆\’、一个‘开放的博物馆\’,让成都文化气息和历史韵味随河流动,浸润全城。”李后强表示,“一条河流就是一部连续剧,每一段河流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要突显成都文化特色,注重保留成都历史文化特色的个性标志,让河流文化得以延续。

河流“复活”的最终目的是要重现成都水系,建设成都城市与河流的和谐关系。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李后强建议,先行示范、分步实施,先期选择金河、御河以及龙爪一斗渠等复活难度不大、复活后效益显著、具有示范意义的河流启动河流复活工程。通过示范工程,逐步恢复古河道,打通“断头河”,联通市内河流上下游,恢复成都水系。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广泛结合正在进行的各种建设工程进行,与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市政综合配套、人文景观创建、房产开发、小区改造等结合,尽量降低实施难度。

“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成都更应该做好河流复活文章,在更高的起点上提高城市河流治理水平,将河流复活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进一步提升成都竞争力。”李后强说。

新闻推荐

152年一遇 红月亮与蓝月亮“喜相逢”

1月31日晚,天空的月亮上演“超级月亮+蓝月亮+红月亮”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以看到“红月亮”。成都今晚转多云天气,在成都人的期盼中,20点20分,一直躲在云层里的月亮悄悄露脸,此...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