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小学开设四门外语 大学教授也来上课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川师附小样本”站上世界舞台

华西都市报 2018-01-23 04:08 大字

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川师附小样本”站上世界舞台 川师附小考察团深入巴塞罗那大区及周边12所师范大学、中小学进行参观交流

狮山少年用娴熟的英语向美国客人介绍学校文化产品

美国茉莉小学师生与川师附小学生同唱《茉莉花》

邱华校长受邀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全美第97届社会研究教育会议,并做报告。

随着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教育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速。在成都东部,狮子山上,有一所“大学中的小学”——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简称川师附小),一批又一批既有中华底蕴,又具国际视野的狮山少年,从这里出发,走向五湖四海。当他们以阳光、积极的姿态拥抱世界,这份从容与自信,源自根植于心的基因——国际理解教育。

在这里,小学一年级就用全英文上数学、科学课。

在这里,除英语之外,还开设了西班牙语、法语和日语课程。

在这里,大学教授走进课堂,为小学生亲授外语。

2017年11月,川师附小校长邱华作为中国校长代表,受邀参加全美第97届社会研究教育会议,这是美国一年一度最盛大的文科学术会议。邱华校长站上国际舞台,以“从教育和跨文化的角度来发现迅猛发展的中国教育”为题作报告,分享川师附小国际化教育的实践与成果,这是对川师附小教育国际化的肯定,也是实力的彰显。

近年来,川师附小通过国际理解课程、友好学校共建、主题活动、学科渗透等方式,推进以国际理解教育为主要载体的基础教育国际化进程,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瞩目与称道。

引进剑桥课程 发展学生跨文化思维和交际能力

经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严格评估,川师附小成为剑桥国际小学社区成员,也是中国西部第一所剑桥国际小学学校。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周一次纯英语环境下的剑桥数学、剑桥科学课程,由获得剑桥大学颁发资质的专业教师授课,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局的官员定期到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用全英文上数学、科学课,这确实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尽管每堂课都配备了汉语助教,但助教只是在最关键的知识点上予以点拨,而非逐字逐句地翻译,这样一来,学生必须主动调动英语思维,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去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校认为,外语教育的目标不仅要满足语言的交流,也应重视跨文化思维的发展,品格与素质的培养,以及对多元文化的了解、理解与包容。

川师附小引进剑桥课程,得到了教育界同仁的高度认可,一位名校校长对此评价:“教育国际化是在不同的制度和文化中找到一个契合点和平衡点,在促进文化理解、包容与融合中,达到国际理解、共融共生、和谐发展的育人目的。”

促进中国西班牙文化交融 塑造跨学科研学项目典范

在全国范围内,小学阶段开设西班牙语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而在川师附小,西班牙语教学已成为一大特色。正是因为这一优势,川师附小作为唯一一所中国学校,成为西班牙巴塞罗那教育局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文化交融的六所合作学校之一。

这个合作项目名为“一起来”,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跨学科的研学项目。此项目已在川师附小开展了两年,第一年以传统故事为主题,双方相互推荐自己国家的经典故事,各自去阅读和理解对方故事内容,然后用绘画、舞台剧、手工等艺术方式来演绎。第二年,双方又以儿童歌曲为主题,用各自的方式来演唱对方国家的歌曲。

两年来,中西两国学生通过书信、网络等方式交流,了解彼此的班级、学校和城市,通过阅读、唱歌、绘画、舞台剧、乐器演奏等方式了解对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川师附小的老师们说,只有帮助学生经历文化交融,才能使他们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

受巴塞罗那教育局的邀请,每年5月,川师附小甄选优秀学生,赴巴塞罗那考察访问、汇报表演。所有参与“一起来”项目的学生作品均编辑成书,并制作成CD出版发行。在书的最后一页写道:“这本书和CD,是两个城市孩子们用嘉泰兰语和中文合作的成果,给学校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教材。一方面,它让遥远国度的文化离我们近在咫尺;另一方面,它塑造了一个由学校、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机构协调合作开展跨学科研学项目的典范。”

构建多语种外语校本课程 让学生积极面向世界与未来

外语教育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交流的工具,它还具有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也就是通过外语的学习,去培养学生的品格、心智以及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另一种语言去思考,教会学生国际交往的基本礼仪,使他们成为具有健康品格和国际视野的世界公民。秉持这样的理念,川师附小开设了丰富的多语种外语课程。

课程,是一座学校的核心土壤。学生就如同一粒种子,根植于肥沃的土壤之中,慢慢地成长。川师附小的养分,保证了种子看待世界的视觉和价值取向。

川师附小是成都市乃至四川省最早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之一。此外,学校分别为四、五、六年级学生开设了西班牙语、法语和日语的必修课程,同时还开设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学生小学毕业时,至少接触了四门外语。

附小位于川师大校园内,是典型的“大学中的小学”,开设丰富的外语课程,也受益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学校邀请川师大外国语学院的教授、师生进入川师附小的课堂,为小学生上课,给小学生带来更加宽广的视野;大学师生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与小学老师一起开展教育研究活动,提升了小学英语教育的理论基础;附小的优秀英语教师也会进入大学课堂做兼职教师,担任外国语学院《小学英语教学技能》专业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工作,并开展讲座,指导师范生教育实习。大学、小学一体联动,互相渗透,多方受益。川师附小与川师大外国语学院的合作已经成为小学、大学合作的典范。

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凝聚了川师附小对育人目标的理解。学校希望培养“具有中华底蕴、国际视野的狮山少年”。学生通过日常学习,逐渐有了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尊重,增强了学生的文化交流意识和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加积极地面向世界与未来。

川师附小不仅有丰富的语言课程,还编写了“童眼看世界”“带上英语去旅行”“亲爱的翻译官”“行走西班牙”等国际化教育校本课程。在学校看来,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是优秀世界公民的重要品质,因此,将时代符号和元素纳入课程,是国际化发展中课程共建的重要标志。

与美国高校合作让国际理解教育落地生根

每年四月,美国亚特兰大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师生都会进入川师附小的课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学习。这个合作项目已经持续开展了10多年。

乔治亚州立大学的师范生在毕业之前,经过申请、筛选,会有十余名学生来到川师附小跟岗实习。他们走进川师附小,在课堂中学习中国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与中方教师合作教学。他们为学生带来原汁原味的外语教学,还给老师们带来不同的贴合儿童心智的教育教学方法。每年附小教师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与美国老师们开展教学研讨,一起拟定教学计划,一起设计教学流程,一起课后反思。最后再通过中美同课异构的方式,观察中美教学的差异,借鉴对方在教学中的有效做法。

这些国外大学生走入附小,也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他们不仅入住中国学生的家庭,同时,附小还为他们开设了诸如舞狮、国画、中国书法、中国民间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课堂,让他们也感受中国文化的优美与博大精深。这也是基于川师附小对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在学校走向现代化、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同时,也要牢牢抓住传统文化的根,为每一个孩子烙上中国传统的底色、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而对于中国文化,不仅自己要认可和传承,更要把它传播出去,让孩子带着自信走向世界,使外国了解并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

境外研学之旅 让师生融入世界

在“请进来”的同时,川师附小也把学生“送出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的文化,组织学生参加境外研学之旅,是川师附小让学生融入世界的又一大举措。目前,学校已经同美国、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西班牙等国家的多所知名小学结为友好学校,并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国际教育关系。每年,学校会组织学生到这些国家游学,深入参与到当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每年,学校也会组织教师去国外的学校考查。2017年寒假,川师附小就选派了学校的5位名师前往美国犹他州参与为期一个月的浸润式学习的培训,除了接受州教育厅的培训外,老师们还深入到犹他州的小学学校里进行中文教学,将川师附小好的教学方式与国外的教育同仁们分享,也把前沿的思维方式、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学校,辐射并且影响更多的老师。

川师附小的经验,为基础教育实现教育本土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实践与探索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同时还强调,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未来,川师附小将进一步探索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实施路径,着力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国际竞争意识,扩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推动跨文化交流,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促进学校的内涵、特色发展。

新闻推荐

想拥有健康牙齿 常做“体操”很重要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尚岚婷口腔科主任宋宏杰人近黄昏,保持一副健康的牙齿,避免“一望无涯(牙)”的尴尬是很多老年朋友的愿望。那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树立牙病勤防、勤治的观念牙齿大部分是由没有神经的...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