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故事真的有魔法? 澳大利亚“故事奶奶” 告诉你秘密

成都商报 2018-01-21 01:35 大字

挑食、暴躁、爱哭、胆小、邋遢、懒惰、不独立、不合作、不爱分享……是不是感觉总有一款“毛病”适合自家的孩子?对于不少家长来说,自己的各种干预和道理说教,似乎总见不到什么成效?

最近,澳大利亚“故事奶奶” 苏珊·佩罗的首部绘本故事集《故事从来有魔法》中文版出版。据说,这本书就是针对孩子最常见的失衡状况,通过故事的形式,有效帮助3~8岁孩子进行情绪管理。

据说,一位孩子的爸爸拿到后,用一个故事《泪汪汪的蒂达》亲测了一下。他说,太神奇了,孩子立刻止哭,要求他:“爸爸再讲一遍!”

苏珊·佩罗(Susan Perrow)是一位幼教专家,有5个孩子,最大的儿子已经40岁了。她曾创办澳大利亚第一所华德福幼儿园。长期致力于为幼儿及儿童创作疗愈故事,并在全球为教师、家长举办故事工作坊。

一个个篇幅简短的小故事,是如何被她赋予影响孩子情绪的“魔法”的呢?日前,成都商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到了苏珊·佩罗本人,请她为我们的读者朋友,详细谈谈她的“故事疗法”。

采访对话

故事是一颗种子

也许很晚才开花

成都商报:为什么故事会有“魔法”?

苏珊:讲故事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想象力的作用,与我们发生关联。故事提供了一种媒介,让孩子们进入充满想象力的旅程,而无需让大人说教或直接谈论孩子的行为。

疗愈故事是一种温和、简单,却总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可以解决与儿童相关的挑战性的问题。故事里的主角通常要克服一些困难,而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会自动将自己代入成为故事的主角,从而在故事中获得力量和勇气。

2成都商报:挑食、暴躁、爱哭、懦弱、邋遢、不独立、不合作……这些问题在家长们眼中,都是比较不容易解决的。您真的认为一个故事能有这样神奇的魔力吗?每个听过您故事的孩子都有令人惊喜的改变吗?

苏珊:不,并非每个孩子听到疗愈故事都会产生惊人的变化,我从未如此夸大——疗愈故事只是教养和教学中的一种方式,关于效果谁也没法保证。一个故事可能像一粒种子,沉睡在孩子心中,很晚才会开花。故事不是万能药,可以疗愈所有情境,但疗愈故事的确是一种更为美妙、愉快的方式,可以代替唠叨和说教。

3成都商报:在创作这些故事的时候,您有没有一个最核心的理念?

苏珊: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开始于某种不理想或失衡的状况,之后,通过隐喻,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故事之旅,最终恢复一种平衡。这就是我创作的大多数疗愈故事背后的核心思想。不过,疗愈故事还有另外一种创作方法——更像一种圆周运动,而不是纯粹的线性发展:开始于某种平衡状态,然后通过创伤/失衡,再回到平衡。

4成都商报:以《泪汪汪的蒂达》为例,她的爸爸妈妈只是用容器装满了她的眼泪四处去倒掉,就可以让她重新笑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苏珊:原因是很多父母在孩子哭泣时,会用唠叨或过于理性的方法,试图制止孩子,结果只是使孩子哭得更厉害了。我的故事采用了不同的角度——我建议父母在现实生活中采用些夸张的手法——例如,如果孩子一直哭,那么父母可以开玩笑说,需要多大的容器才能接住眼泪?他们还可以让孩子一起设想更多的方法来捕捉眼泪,也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但是,这种轻松幽默的办法在以下情况就不适用:假如孩子哭泣是因为奶奶去世了,那么就得用别的方法——我最近正在写一个故事,叫《宝盒记忆》,也许会纳入下一本新书中。

5成都商报:您提到在阅读这些故事给孩子的时候,不要试图去分析这些故事,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这些故事或插图的含义——这样做,是否意在阻止大人用成年人的理解去干涉孩子的思维?

苏珊:是的,假如成年人试图对孩子分析这些疗愈故事,就是阻止孩子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它——成年人应当明白,孩子这种通过想象力“感受”故事的方式,跟用智力来理解事物同样重要。如果对故事加以分析,父母们等于消解了故事的“魔法”,使它无法通过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发挥作用。

6成都商报:能否举一个您印象深刻的例子,比如某个有失衡状况的孩子对您的某个故事的体会和收获?

苏珊:对于这本《故事从来有魔法》,我可以举两个例子:第一个《胆小的太阳熊》是写给一个4岁的小男孩。他在幼儿园受欺负时,只会呆在原地,既不会逃避,也不会反抗。连他的妹妹推他打他,也是如此。

在听过很多遍《胆小的太阳熊》后,这个孩子开始变得自信起来。有一次,他告诉爸爸,他勇敢地对欺负自己的孩子说:“走开,我不要和你们做朋友!”又过了几周,这个4岁男孩告诉妈妈,自己不用再听这个故事了。妈妈也感觉到孩子的自信已经明显增长,不再需要这个故事。

第二个是《挑食的芙芙》。一个6岁的小女孩特别特别挑食,妈妈来找心理专家求助,这位专家用金色卡片做了很多小门,从杂志上剪下各种食物的照片,贴在门内侧,他鼓励父母将《挑食的芙芙》的故事讲给小女孩听,把小门贴在厨房墙壁上,每天,小女孩都兴奋地打开门,看到不同的食物照片。吃饭的时候,饭桌上也会有那种相应的食物。这种方法特别奏效,小女孩开始喜欢不同类型的食物。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用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进行疗愈的例子。

7成都商报:您认为您的故事来到中国、跨越国界后,依然还会有“神奇的功效”吗?

苏珊:当然了,故事是童年天然的语言,世界各地的孩子都喜欢故事,都在想象力层面与“故事语言”密切关联着。用想象力的语言和讲故事的方式,比用日常的语言,能更好地与儿童沟通。概念、书面语言,对于孩子来说是“死”的语言,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是“活”的语言。相较于讲道理,故事和想象力可以用一种更深刻、更直接的方式与儿童对话。通过使用故事的语言,我们得以接近他们的世界,而不是期望他们延伸到我们的成人世界。

8成都商报:您曾经在2016年到过成都,带着您的故事工坊来给这边的儿童开课。当时教课留下了哪些印象?

苏珊:和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一样,在成都参加我故事工坊的朋友们,都很积极、富有创意。我清楚记得,有一位孩子的妈妈,为她3岁半的儿子创作了一个故事(这个孩子从未见过他父亲,但开始问起爸爸的事情),这位妈妈利用工作坊上的方法,创作了一个专门的故事(而她以前从未写过故事),我相信这对她自己和对孩子都非常有帮助。

9成都商报:那次接触中,您觉得中国成都的儿童和澳大利亚的儿童有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中国孩子的故事呢?

苏珊:我到过中国11次,参观了很多学校和幼儿园,也看到很多在公园中玩耍的孩子。他们跟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很相似,同样喜欢奔跑、跳跃、唱歌、跳舞、大笑。他们喜欢听故事和看木偶戏(我曾用提线木偶当道具,给中国孩子们讲故事,他们虽然听不懂我讲的英语,但依然全神贯注盯着木偶)。当然,因为我听不懂他们在一起玩时互相说些什么,所以我还无法给出一个合格的答案。关于后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很鼓励所有的中国父母和老师根据孩子们的年龄,与他们多多分享中国神话和中国传统文化故事。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著名辞赋家何开四:天府文化地标 首推天府广场文化集群

著名辞赋家何开四:夜晚,位于天府广场的成都博物馆流光溢彩。著名辞赋家何开四。位于成都三圣乡的白鹭湾湿地公园。天地玄黄,远古洪荒。沧海毕,巴蜀立。风光甲于天下,人文鼎盛千古。”著名辞赋...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