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大力开展商会“民间外交”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贸易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成都日报 2018-01-19 06:30 大字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不沿江、不靠海、不沿边的成都,因地处“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要地,逐渐成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门户城市和全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支点。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成都市主动作为,主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在全市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积极引导各级商会组织大力开展“民间外交”,广泛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笔者从市委统战部了解到,当前,全市民营经济开放度持续提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贸易新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实现了对外交流的互利共赢。

整合力量 搭建“民间外交”国际舞台

发挥统战优势助推企业“走出去”。市委统战部牵头制定《关于全市统一战线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强调树立“一盘棋”思想,调动全市统一战线资源,整合民主党派、工商联、海联会等各方力量,引导商会组织开展“民间外交”,先后举办境外驻蓉机构与民营企业座谈会、“英国(成都)金融交流会”等9场投资交流活动,为成都民营企业“走出去”搭建广阔的国际舞台。同时,建立市级部门横向联动机制,市委统战部与市外事侨务办、市委台办、市商务委、市投促委、市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定期通报信息、沟通情况,整合部门力量助推各类商会开展对外经贸交流和国际合作。此外,建立市、县两级纵向联动机制,通过市、县两级统战部、工商联互联互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帮助基层商会和会员企业建立海外联系,拓展开放合作空间。

拓展渠道 扩大“民间外交”服务半径

成都总商会设立驻波兰罗兹代表处(暨蓉欧快铁项目促进办公室),以“蓉欧快铁”为桥梁,不断延伸境外联络和服务工作半径,助力成都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上的新引擎。这个总商会的“海外成都”工作站,先后组织100余家民营企业前往意大利、波兰、德国等沿线国家考察投资和展销合作,带领“成都造”产品源源不断“走出去”,组织欧洲货源“跑回来”。

建立“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其中,成都市总商会副会长企业牵头成立丝路经济带投资合作商会,与平安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产业发展基金,为会员企业在沿线国家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主动加强与沿线国家政府部门、商会、协会等对接联系,拓展对外交流的渠道和方式,打造精准、高效的“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先后邀请以色列、巴基斯坦驻成都总领事馆领事、东非川渝商会会长、柬埔寨四川商会会长等嘉宾为成都企业解读投资政策、推介投资项目。

成都市健康服务业商会、机械制造业商会探索“大企业牵头、商会组织、企业抱团出海”模式,引导会员企业先后在喀麦隆、印度、越南等地成功实施多个项目落地,而像这样商会引领“抱团出海”的案例还有很多。按照“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谋发展”的思路,由行业商会组织建立外联机构、设立境外服务办事处,引导会员企业以商会为单位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由以往各自为阵、单打独斗转变为商会搭台“抱团出海”,凝聚成一股强大的蓉商对外投资力量。

融合对接 推动“民间外交”互利共赢

依托“平滑对接”实现“海外结亲”。成都市借助商会组织具备国际经济交往主体资格、市场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淡化政府背景等特征和作用,借助世界华商大会、G20峰会、领导带队出访等契机,引导商会组织与海外经济团体开展“平滑对接”,缔结友好关系,互通资源信息,共享发展成果,结交了一大批“海外”亲戚。

民营经济开放度持续提升。依托商会组织开展“民间外交”,成都市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方式不断深化。成都市一大批民营企业以开办加工企业、资源开发、海外并购、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等形式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合作,实现了成都市民营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轨道交通、医药生产、环保、旅游、生态农业、能源开发、机械制造、文化交流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合作。据初步统计,成都民营企业已占到了全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企业的75%,协议投资总额达265亿元。

四川川开实业集团在巴基斯坦、尼泊尔等电力资源短缺地区投资100亿人民币兴办新能源电力项目,帮助缓解电力短缺现状;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与白俄罗斯市政机车厂共同研发生产超级电容城市客车,填补白俄罗斯在该技术领域的空白……为推动联动增长实现互利共赢,成都市依托商会“民间外交”和“海外成都”服务平台,50余家商会组织和200余家民营企业在波兰、德国、南非、印度、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成功投资兴业。一系列项目的实施,成功带动了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技术革新、扩大开放等方面的发展,也有效助推了成都市在创新要素供给、培育产业生态等方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在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文化沟通等领域的互利共赢。

新闻推荐

除保留的12项行政机关证明外 不得再要求群众提供“奇葩证明”

本报讯(记者侯初初)针对烦扰群众的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等问题,成都市深入开展了新一轮的“减证便民”行动,保留12项行政机关证明,实现了行政机关证明“大瘦身”,决不再让“我妈是我妈...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