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绿添园”让城市园林化
地方看点
成都:城市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不是景区,但每天游客络绎不绝——站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大悦城楼顶,放眼望去,郁郁葱葱,间杂着星星点点的红花蓝瓣。这片接近1.9万平方米的楼顶,被改造成屋顶花园。这样的屋顶绿化,在成都并非个例。近年来,成都积极拓展城市绿化空间,丰富绿色层次,根据去年出台的“增绿十条”,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
见缝插绿,让市民慢下脚步亲近自然。按照“景观化、景区化、可进入、可参与”的建设理念,成都以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调减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将中心城区难以独立成宗开发的用地及闲置土地加以整理,建设小游园、微绿地。
“见缝插绿”,是该市规划增绿的内容之一。目前,成都上千平方米的公园绿地有586个,按照“增绿十条”,到2022年成都将新增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园绿地400个,而且将建在城区主要地段,方便群众就近休闲游乐,让绿化真正服务民生。
“修订完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形成公园绿化、道路绿化、街角绿化等景观。”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局长杨小广介绍,“三降两提”,即降低开发强度、建筑尺度和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和城市品质,是城市增绿的主旨。
立体增绿,让建筑穿上植物搭成的绿衣。近年来,成都依据一系列地方规范,鼓励社会单位和市民在符合建筑安全荷载和防水处理的前提下,在工作和生活区域开展屋顶绿化。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扩大绿化面积,立体绿化的探索成效斐然。成都已推广公共洗手间垂直绿化试点,在外部安装钢架、墙面铺设防水板,并采用自动滴灌技术,向建筑索取绿化空间,达到节约土地、增加绿量的效果。
“立体绿化是指除平面绿化以外的绿化,比如屋顶绿化、高架绿化等。”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绿化处副处长吴江介绍,发展立体绿化,能丰富城区园林绿化的空间结构层次和艺术效果,并能起到防治大气污染、降低建筑能耗、缓解城市排水压力等多方面作用。
出行增绿,在城市走进森林。根据规划,成都将形成1500公里长的主干绿道,包含主轴长度约200公里、串联10个区县的锦江绿道,还有长度约350公里、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同步规划建设的龙泉山森林绿道,另外还有沿三环路布设、长度约100公里的三环路熊猫绿道。
据成都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院院长陈明坤介绍,市域绿道将实现行人和自行车的完全分离,使步行者和骑行者各行其道、更加安全。
按照成都打造水清岸翠生态水网的规划,该市将以7条重要河道为依托,打造总长度约570公里、串联15个区县的绿道,除了景观绿化,还包括河道整治、湿地工程等,届时,该市将通过串行的绿道,使山水景观真正实现串联一体。
(张文/1月8日《人民日报》)
各地举措
重庆:2年时间完成主城区“增绿添园”
近日记者获悉,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决策部署,从2018年到2019年,用2年时间完成主城区“增绿添园”工作,建设(含改扩建)游园、社区公园、城市公园等城市公共绿地项目200个,实现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000万平方米。其中,2018年100个,面积500万平方米;2019年100个,面积500万平方米。
此次建设的200个城市公共绿地项目,将优先在人口密集、缺乏游憩绿地的中心区域建设一批群众最急需、能便捷使用的公园绿地,按照总体规划基本要求,结合城中山体植被保护、溪河保护、生态修复等相关工作开展“增绿添园”项目建设。在土地利用、树种选择、景观配置等方面,遵循节约集约、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规划绿地、闲置地、常年水位以上防护与生态用地等,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城市公共绿地的功能和效益。
郑州:建设提升生态廊道3588公里
近年来,郑州市委、市政府先后启动实施了一批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郑州市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勾画了郑州“一核、二轴、三环、四带、五园、六城、十组团、多点、多线”的森林城市布局。
除了成片的造林,道路、河流沿线的绿化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服务保障民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2012年起,郑州开始强力推进生态廊道建设。自生态廊道建设启动以来,郑州市累计建设提升生态廊道3588公里,绿化面积达3亿平方米,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域的三级生态廊道网络。大面积的绿植对调节气候、阻挡风沙、降低尘埃以及PM2.5、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改善了道路沿线生态环境。如今,一条条“绿道”成为市民休闲、游玩、健身的好去处。
目前,郑州市已投资17.9亿元,完成郑州环城林业生态景观带111公里绿化种植,绿化面积3316.6万平方米,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生态支撑。
昆明:新建公园绿地比例有新标
记者从昆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在新出台的《公园绿地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要求绿化用地最低限为65%,以此避免了在公园内以营利为目的过度开发,占用公共绿地及活动空间的问题。
《规范》按不同的公园类型和陆地面积大小,对绿化、建筑、园路及铺装场地的用地比例分别做出了详细规定,其中绿化用地最低限为65%,建筑用地最高限为15%。不同于以往的所有公园无论规模大小何种类型,其绿化用地比例均按不小于80%要求的规定,《规范》是根据公园陆地规模及类型分别提出了更有针对性的规定。小面积的社区公园、街旁绿地等将不再被高绿化用地比例指标所限制,将有更多的用地作为游人活动空间使用。
此外,《规范》根据公园规模和类型,对管理、服务及游憩建筑的用地比例也做出了限制,在满足公园必要的功能建筑建设的同时,避免了在公园内以营利为目的过度开发,占用公共绿地及活动空间的问题。(综合《重庆晚报》《郑州日报》《昆明日报》)
新闻推荐
瓜太著连载01编者按:《孵化女王》讲述了一个“互联网+创业+爱情”的成都故事。无颜值、无学历、无背景的女记者赵卓儿在失业和失恋的双重打击下,毅然投身互联网创业。赵卓儿在创业过程中几度陷入绝境...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