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住筒子楼的时代

华西都市报 2018-01-18 04:27 大字

□讲述人:蒋玉华(成都)

1980年我们结婚后,老公在单位有幸分得一间房子。房子由办公楼改建,共3层,每层8间房,每间大约20平方米,外墙是红砖,里面刷了一层白石灰,没有厨房、厕所。

每家人煮饭,在门口走廊上放一个蜂窝煤炉做饭,用砖和水泥板搭一个案板,下面放蜂窝煤,上面放锅、碗、菜板等。自来水是一层楼一个共用水龙头,外面大街上有一个公共厕所。

在那个年代,能分得这么一间房,都是很幸运的了。一楼住的是工龄长点的职工,其中以转业军人居多。二三楼以工业学校毕业的中专生居多。我家在3楼,采光比一二楼好,站在走廊上能看到楼下院子的全景。

那时物质条件虽然不好,邻居之间却十分友善。一回到家,从不关门,要串门直接走进去。到煮饭的时间,特别热闹,你家吃什么、我家煮什么,一清二楚。大家一边煮饭,一边摆谈家事、厂事、天下事,时不时还开着善意的玩笑。

住在筒子楼里,也有很多方便的地方,如哪家的炉子熄了,就拿一个煤到别人炉子上烧燃,到别家没做饭的炉子上煮饭。做饭时,缺点葱姜蒜苗什么的,或想吃一个什么菜又不会做,大家都会提供方便。

我刚生儿子时,不会给婴儿洗澡,潘姐来教我们;老公杀鸡半天整不好,大面师傅抢过去,三下两下就收拾利索,还对老公吼道:“等你把鸡炖好了,月母子都饿死了!”

有段时间,厂里整顿考勤,必须要12点才能下班出厂门,那时的孩子放学都是回家吃饭。大人回家做饭晚了,要影响孩子下午上学。我那段时间在家带小孩,没上班。几家人就把米放在走廊上,我把每家的饭替他们蒸好,他们回家只需炒菜就行了。

有时,几家人想吃卤猪蹄,就由大面师傅去买回来卤好,每家去锅里夹两个猪蹄,把钱付他就行了。小孩在大面家蹭吃蹭喝更是常事。

儿子小时候总认为大面叔叔家的什么东西都比自家的好吃。儿子刚学会走路不久,趁大人不注意,跑到大面家,找到泡菜坛子,一手拿泡菜坛盖,一只手抓甜蕌头吃。大面看见后,笑眯眯地说:“还好哦,没把我家祖传的泡菜坛打破。”

1993年,厂里要拆迁。大家商议一起吃顿散伙饭,每家出一定的钱(赵师傅因家中困难,又只有一人,免去他出钱),由很会买菜做饭的大面和舒师傅负责买菜做饭,其余人负责打下手。

散伙饭上,大家高举酒杯,祝愿友情长久,祝愿明天更美好。

新闻推荐

老人分拣垃圾供儿女买房买车?儿子:非啃老 父亲闲不住

近日,时隔三年,68岁的蓝少先再次回到成都某药业公司,从事垃圾分拣,这个工作比以前的绿化工作更辛苦,待遇更低,可是因为年纪大了,他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工作50多年了,耍着不习惯。”蓝少先说,在过去三年他...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