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海生:发现西藏高原“宝藏”的带头人
人物名片:
伊海生,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指导小组成员,中国青藏研究会和中国石油学会会员。
海拔4700米,藏北伦坡拉盆地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含油气盆地,因为它,西藏结束了不产石油的历史。然而,让科考人员纳闷的是,在它周围,再也没有发现较大规模的油气田。2017年8月,困扰大家近20年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成都理工大学的伊海生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在雪域高原之上找到了“消失的油田”,这意味着,西藏高原中部东西向两个含油盆地夹一湖共存的空间格局雏形业已显现。12月初,经过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中心确认,这里的样本含油率很高。谁也没想到,这座宝藏没有和伦坡拉盆地靠在一起,而是隔着一个色林错湖。
独木难支
伦坡拉盆地的“贬值”
伦坡拉盆地的油田被发现后,科考人员很快就没了那股欣喜劲儿,这只是一个中小型油田,周围再也没有找到大型油气田。“如果在这里投入,显然有些不合算。”伊海生教授也知道,花了大力气,只能在地下3000米找到一些重质油,成本还是太大了。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勘探人员就沿着伦坡拉盆地南边的班戈盆地和北边的伦北盆进行勘探,不过,十多年功夫,油的影子也没有找到。业内人士私下都认为,“这里没戏”。伊海生在这里也遭遇了“滑铁卢”,2016年他们受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中心的委托,在尼玛盆地开展石油地质调查任务,他们在前人报道的油气显示点位置附近,发现了地表宽度达80米的石油沥青显示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收获。2017年,他只是想补充点材料,做一些项目收尾工作。
20年迷踪
湖的西岸找到“宝藏”
2017年8月,一块石头让所有人打起了精神,伊海生在这块样品上发现了油气显示。在尼玛盆地东部,伊海生带着科考人员,拿着榔头开始敲开岩层,最终发现含油层厚度达到了80多米。
往东还是往西?科考人员分兵两路,很快就发现,要往东走才能挖着“宝藏”。“西边岩层都是红色的,而东边山沟里都是黑色岩层。” 伊海生带着队员往东,一连敲了3天,“那会儿谁也不说累了”。
到了晚上,一些学生们拿着油页岩,跑到伊海生帐篷里点燃,整个帐篷里都是油的味道。“第二天起来,我发现自己简直在油库里睡了一晚上。” 伊海生说。大家都知道,这下算是解开了一个谜题。
蛙跳战术
效法麦克阿瑟搞探测
在高原大漠搞勘探,伊海生是有经验的,大家甚至都叫他“老油子”。在大漠上面作业,合则生、分则险,陷车这些都是家常便饭。伊海生借鉴起了二战时麦克阿瑟打日本人用的“蛙跳战术”,三辆车,完成自己的点位后,后队变前队,轮番着向前进。
尽管如此,伊海生还是感慨,和老一辈勘探人员相比,他们已经很幸福了。如今的卫星定位技术和卫星遥感影像技术,给他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在青藏高原植被稀少,在遥感影像上,不同的岩性都会以不同颜色显现出来,“比如一些砂岩会呈现出灰绿色,要追踪这些色带,就不会跑错方向”。
他们向东连续追踪,发现在赛布错盆地,地面见有长度55公里的油气显示带。一周的时间、55公里、166个点位,伊海生团队让这条赛布错油气带清晰起来。但这里和伦坡拉油气田是“一家”的吗?
伊海生在化石上找到了答案。一块化石上出现了鱼骨骼,和伦坡拉盆地的化石一样,是“同款”鲤鱼化石。“这就说明二者虽然隔着湖泊,但地层是一样的。” 伊海生甚至断定,这是西藏高原继伦坡拉盆地之后发现的另外一个具有重要勘探潜力的含油气盆地,其含油地层时代、油气显示特征与伦坡拉盆地极为相似。
这里以前就是一个大湖泊,现在他们正在研究这个湖泊和世界上的里海、黑海相比,到底哪个更大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比洞庭湖更大。”伊海生说。
远古大湖
6500万年前的高原地貌
这次发现证明了在西藏高原,赛布错盆地是青藏高原另外一个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新生代陆相含油气盆地,伦布拉盆地古湖盆可能向西与赛布错湖盆联通,当时高原腹地存在一个巨型的古湖盆。更证明着赛布错盆地在新一轮西藏新生代陆相盆地石油勘探的巨大潜力。
得知这一重大发现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给伊海生打来了电话,他们想知道,鲤鱼化石的具体位置。“他们一直在追踪近无角犀。”伊海生透露说,人类一直认为地球在冰河世纪之前还有一个温暖的时期,但研究这些问题需要连续堆积的素材。
下一步,勘探人员还将研究这里的油气规模、储存量,为国家后备资源提供更多新的类型。
(宦小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博)1月15日,成都市公安局户政管理局在微信官方公众号“成都公安微户政”上权威解读今年1月1日施行的成都户籍迁入政策。此次,户政管理局详细解读了市外人员申请亲属投靠入户的政策...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