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追忆余光中隔岸无妨动心弦——纪念余光中先生

华西都市报 2017-12-15 05:59 大字

追忆余光中——纪念余光中先生 □干天全

惊悉余光中先生去世,哀悼之余,不尽遗憾。发表二十年前写的一篇短文,以表对先生缅怀之意。

和大陆许多读者一样,是八十年代广为流播的《乡愁》这首诗让我知道台湾诗人余光中的。1983年流沙河先生送给我他编著的《台湾诗人十二家》,其中一家是余光中,读了他的诗和沙河先生的评价,对他敬意大增。后来不断读到余光中先生的诗,特别喜欢他的《寻李白》《当我死时》与《等你在雨中》等诗。余光中先生不仅是台湾诗坛的代表诗人,也堪称中国新诗的优秀诗人。他的诗大都具有强烈的现代意识,也有浓厚的古典韵味,比起大陆三十年代诗坛的现代派诗歌,更具现代性和审美趣味。我期待有一天海峡两岸的关系不再对立,诗人能自由往来,兴许就有机会与先生晤面。这一天终于来了,余光中先生应我系之邀,从香港绕道前来讲学。

我因为讲课,没有参加余光中先生的诗歌创作座谈,甚为遗憾。不想错过向余光中先生讨教的机会,到他下榻的红瓦寺宾馆拜访。

敲开余光中先生的房门,迎上来的是一位个子比我略高一点,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瘦削老者,不用问这便是我敬仰的诗人了。进门落座后,先生为我泡上自带的台湾茶,让我的心里一阵热乎。

我们随意谈起了诗,问到对大陆现代新诗的看法,余光中先生说这话题太大,不好姑妄言之。但他还是谈了一些看法,他认为不管人们说胡适的诗如何白话,他对“尝试”新诗是功不可没的。徐志摩虽有写诗的灵气,不少诗却显得轻浅。谈到戴望舒,他认为大陆文学史把他奉为现代派的领军人物是荒唐的,说他成名和流行的只有《雨巷》这首浪漫风格的诗,其他的不少诗也是属于古典浪漫的。先生这些坦诚直率的看法,够我好好去想的。

道别时,先生将他的《余光中诗选》送给了我。红瓦寺宾馆离我住的铮楼不过一两百步之距,在返回途中,我突然感觉到这段距离有如海峡之隔,这也许是怕今后再难见到先生的心理作用吧。

但愿先生能随意到巴山蜀水漫游,不再苦吟乡愁了。 (文章有删节)

带着乡愁走

——痛悼余光中老师

□熊游坤(成都)

您,还是走了

带着乡愁走的

在船舱的那一头

您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怀里揣着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

粉碎了您一生的守望

变成一枚小小的邮票

新闻推荐

雅诗阁中国百家之旅成都站活动圆满收官

本报讯(记者余力)为庆祝全球知名服务公寓业主及运营商雅诗阁在华物业突破100家,雅诗阁成都站携手胜安航空,特邀旗下物业住客、合作伙伴、社会公众体验真实热情的成都文化。近日,“100元游成都,体验百分...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