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博导彭林到金苹果锦城一中讲座 有“礼”才是真正的人
12月4日,金苹果锦城一中“全人讲堂”正式开讲——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彭林告诉学生们:“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彭林在讲座中说,最让他感受到成都师生“有礼貌”的是,“校长介绍我后,所有师生都起立鼓掌表示欢迎,这是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这让我非常感动!”
在金苹果锦城一中的讲座中,彭林从人走出“半人时代”入手,向师生们阐释了礼义之道与礼乐人生。记者注意到,金苹果锦城一中的师生们全部都集中在“全人讲堂”,从上午9时开始到11时,两个小时的不间断讲座,450名今年刚进校的初一学生始终认真听着,不停地做着笔记,除了为精彩的演讲鼓掌,没有走动的,更没有打瞌睡走神的。
据介绍,彭林教授主要从事先秦史等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偏爱经学,尤其注重对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以及中国古代礼乐文化的研究。
从“半人”到“全人”只在于“礼”
彭林到金苹果锦城一中“讲礼”,首先受到师生们礼貌的欢迎——校长杨斌介绍彭林后,在场的所有师生都站了起来,并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彭林十分感动,向大家鞠躬致意。当然,这也是他数十年来上课的习惯,无论在哪里讲座,都要讲礼、行礼,进而传播礼。
彭林从“猿人”生活的“半人时代”,讲到了走向直立人的“君子文化”。《礼记》中“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人和禽兽的区别在哪里?彭林从孔子提出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到孟子所言“仁义礼智”,再到二程以礼为标准,最后以《礼记》之言做出回答——“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重礼不是作秀内化入心才是根本
中学生怎么懂礼、行礼?彭林讲了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等齐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故事:“有一次,清华的学生去家中看望陈寅恪,他的父亲也想与大家聚一聚。学生进屋后,他请大家坐下,自己则站在了客厅中主座上坐着的父亲身后。学生到家来是客人,应该坐着,而作为父亲的儿子,则只有站在身后侍立。陈寅恪这样的导师,如此尊敬自己的父亲,这就是最好的礼的表现。”
学生去老师办公室,很多人都是说完话立即转身就走了。彭林认为,这其实是不礼貌的,应该稍退几步再离开。他说,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行为的教育,“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彭林说,不少学校在搞传统文化进校园、成年礼,但因不得法往往流于形式,成了表演。文化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涵养德行,学的东西要内化,不内化就不入心。彭林还指出了一些礼仪上的不合理之处:“有些礼仪培训要求“露8颗牙齿”,其实中国人向来是讲究笑不露齿的。中国的礼仪文化,既有自己的特点,也要有自信。”本报记者 周波
新闻推荐
4日,成都高新区天久南巷一药店,市民李先生因咳嗽不止前来买药。“老毛病了,肯定有炎症,但家里的消炎药吃完了。”按照规定,李先生说的头孢克洛胶囊属处方药,只有凭处方才能买到。两难之下,李先生只能求...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