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森林小屋”原来是厕所 成都高颜值公厕刷爆朋友圈

华西都市报 2017-12-04 04:06 大字

成都三环路改造后新近亮相掩映在树林鲜花中的公共厕所。

画有男女图标的标识“暴露”了公共厕所的身份。

鲜花、绿草点缀的公厕。

24小时保洁、厕所内种上了绿萝、第三卫生间已成“标配”……12月1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关注我们身边的‘厕所革命\’”系列报道,并率先关注了高速路上厕所的变化。

其实在成都市区,一场“厕所革命”早在两年前就已铺开。

“长”满绿色植物的“森林小屋”、别致的“小亭子”、屋顶采用局部镂空玻璃封顶的“阳光房”……

连日来,成都市区一些高颜值建筑走红网络。而它们都有同一个身份:公共厕所。

如今,走在成都大街小巷,你会发现不少这样的“新景点”。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访市区内多个清新脱俗的公共厕所,发现隐藏在它们“高颜值”背后的温度。

清新绿色型

绿植包裹“森林小屋”

路人称奇忍不住拍照

11月30日,成都迎来了难得的好天气,南三环路一段外侧,新修好的绿道上,不少市民在此休闲娱乐。整齐的树木、翠绿的草坪,走在蜿蜒的步道上,仿佛置身梦幻森林。在靠近茶花街处,“藏”着一栋绿色的小房子。

房子外墙上,种满了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仿佛一栋“森林小屋”,十分梦幻。这座“小清新风”的森林小屋究竟是干什么的?透过植物的间隙,一个画有男女图标的标识“暴露”了它的身份——成都市三环路改造后新近亮相的公共厕所。

虽然已是冬天,但厕所外墙上的绿色植物依旧生机盎然。“这是有专人来照顾的,浇水、修枝。”在此工作的环卫工人说,定期都有专业的园林工人来进行维护,保证厕所“颜值在线”。

“这个是厕所啊,太洋气了嘛,第一次见。”30日下午,路过此处的市民黄先生在认出这座“森林小屋”后,拿出手机,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对于这样的场景,环卫工人已习以为常,“经常都有人拍照,大家都觉得新奇。”

除了“外表光鲜”,分分钟俘获众人的目光,这座公厕在细节处也尽显贴心——用平缓的坡道代替台阶,方便坐轮椅的市民使用;除了男女厕外,还有专门的无障碍卫生间。“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又让人感觉到温暖。”黄先生不住称赞。

在成都,走“小清新风”的公共厕所可不止这一座。

红星路一段和东城拐下街交叉口,还有另一座“森林小屋”。绿植包裹着整座厕所,“熊猫”图案的外墙面向马路一侧夺人眼球。

位于菊乐路口的公厕,远看像一座“花房子”:屋顶是红艳的三角梅,外立面是紫色的红花继木、黄绿色的鸭脚木、吊兰、肾蕨……

温馨体贴款

小公厕自带“文化感”

第三卫生间设婴儿护理台

红色的屋顶、简洁的白墙、别致的花窗,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精巧的小亭子。

在广福桥横街与西街交叉口处,有这样一个精致的公厕。距离某著名历史文化遗迹百余米,让这个公厕自带浓厚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2016年它获得了“最美公厕”文化奖。

除了文化内涵,这个厕所本身也是很不简单——它属于整体装配式公厕,采用钢架结构,外立面材料也使用了新型环保材料,只用3天就可搭建完成,而如有需要,一晚上就可以把它吊走,安装到其他地方去。

相比于其他公厕,这个公厕更小巧一些,男厕设有2个小便池、2个蹲位,女厕所设有3个蹲位,但这并不影响“第三卫生间”的设置。为了方便特殊人群如厕,公厕入口右侧铺设了无障碍通道,右拐可直接到达第三卫生间。

第三卫生间内便池、洗手台一应俱全,在其外围还安装了灰色扶手做安全保障。其中,婴儿护理台也是该卫生间内的一大亮点,便于携带婴儿的人群如厕。“平时用这个厕所的人挺多的,有些小孩儿来了专门想上这个厕所。”保洁人员李女士说。

李女士介绍,每天都有3名保洁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除了对厕所内部设施和洗手池台面进行清理,公厕周围的卫生也要及时清理和打扫,保持环境洁净。

数读新闻

成都全市

729座环卫公厕24小时开放

以上这些,只是成都“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

华西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其实早在今年3月底,成都就开始推进全市城乡“厕所革命”和旅游“厕所革命”,并在5月份成立成都市“厕所革命”领导小组。实际上,早在2015年,成都就制定了《A级景区旅游厕所提档升级实施方案》,对公厕进行人性化升级。

针对过去成都街头的公用厕所不仅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的问题,还存在改变公厕用地属性、变更公厕点位或“规而不建、规后乱建”等违法违规行为。经过3年来的科学规划布局,如今已大有改观。

成都城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5年以来,成都全市新建公厕500余座,改建600余座。另外,城管部门也鼓励社会单位厕所向公众开放,多渠道增加公厕有效供给。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已有729座环卫公厕24小时向公众开放,其中,锦江、成华、武侯等五城区及成都高新区共有436座环卫公厕24小时向公众开放,开放比例达77%。

要想从源头上解决公厕数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就需要进行专项规划。目前,五城区和高新区已完成公厕布点规划,规划平均设置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4.7座公厕。

进行人性化改造

提高女厕位比例

“2017年起,进一步针对部分人口密集区公厕数量不足的问题,采取集中补建。”该负责人介绍,“各区(市)县城管部门对符合城市控规单独建设的公厕,办理划拨供地手续,并按照基本流程,建设固定式厕所;对无公厕控规但市民群众如厕需求强烈的区域,设置活动厕所。”

增建补建厕所只是第一步,城管部门还对全市公厕进行人性化改造。具体的举措是,提高女厕位比例,增设第三卫生间和无障碍设施、母婴设施、儿童便器等。据了解,成都全市所有公厕男女厕位比不低于2:3,并根据人口流动量和居民数量适当调整。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董兴生见习记者戴竺芯摄影谭曦

新闻推荐

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将在成都举行

12月1日,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在马鞍山市圆满落幕。闭幕式上,成都市从马鞍山市手中接过了中国文化馆年会的会旗,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将在成都举行,中国文化馆年会正式进入“成都时间”。党的十九大...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