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72小时的“成都时间”在分享什么?

成都日报 2017-12-01 05:06 大字

□本报评论员 何晓蓉

3天72小时,中国网络视听大话第五次开启“成都时间”。

这是一个聚焦“未来”的72小时。一年一度,连续五年,全行业领袖聚焦产业前沿,展望未来趋势;全热点议题关注视听生态,激荡思想风暴;年度重磅发布全面盘点,权威解读产业发展信号;就连展交会也全面升级,为观众奉上关于下一个10年的科技视听盛宴。

这是一个聚焦“创新”的72小时。创新,是互联网与生俱来最内核的基因,也是互联网时代不变的话题。从VR到AI,从无人机到智能设备,从大数据到云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和视听体验。36场主题论坛和主题活动,300余位业界领军人物观点交锋,三分之一的场次关注创新创作,从内容创新到平台创新再到技术创新,人们看到的是整个视听产业链的创新迭代。

这是一个聚焦“机遇”的72小时。“人工智能参与的未来媒体什么样?”“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到来了吗?”“短视频、网文、国创动漫,哪个会是下一步最大的风口?”从企业到行业,从个人到城市,人们在成都捕捉风向、分享洞察,在成都寻找伙伴、开花结果。就像互联网的弄潮者必然关注一年一度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网络视听产业的搏击者必然会来成都挖掘机遇,因为这里有最靠谱的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和蓬勃向上的产业生态。

新使命、新视界、新动能。在有料、有趣、有品的“现象级”网络视听背后,72小时的“成都时间”展示给我们的是,新视界打开的新动能,新动能肩负的新使命。

论坛、峰会、展交会、年度评选……每一个场景,都是分享的圆桌。

在成都,人们分享“文化自信是根基”。近年来那些深受网民青睐追捧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充分说明,文化自信是网络文艺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具有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这是网络视听文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资源和宝贵财富。唯有创新创造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视听文艺方能振聋发聩、传之久远。

在成都,人们分享“贴近人民才能满足新期待”。网络视听文艺之所以能够成长得这么迅速、形成这么大的影响,就在于秉持着贴近网民这一与生俱来的品质,始终得到广大网民的支持。网络视听就像一个文艺百花园,百花齐放、姹紫嫣红才是美,既有玫瑰牡丹,也有小草小花,共同点就是都扎根大地,接地气、有人气,网民总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网络视听文艺也只有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中,才能不断实现新的更大繁荣。

在成都,人们分享“如何谋势借势抢抓机遇”。洞察大势才能高瞻远瞩,对大势洞幽烛微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在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只有全面把握行业发展大势,准确掌握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动态,才能在更高层次参与竞争合作。对于成都来说,如何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如何借力网络视听新力量发展壮大成都独具特色的文创产业,助力新使命,赋能新时代,正是建设“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必须回答的课题。

享受72小时的“成都时间”,让我们畅听分享、洞察未来、把握现在。

感谢72小时的“成都时间”,为我们送来了一把开启发展新空间的钥匙。

新闻推荐

新媒体时代如何识破谣言?成都娃将在这堂课上练就火眼金睛

近日,成都市教育局《基于互联网背景下中小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暨成都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成果推广会在金牛实验中学举行。成都商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此次成果推广会的召开,标志着成...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