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怀念那一座桥

华西都市报 2017-11-14 03:19 大字

□张小毛

我当兵出来后,家安在了成都,为加深两个在外地出生的儿子对湖南老家的印象,每年暑假,我都会带上他们千里迢迢回安化,让他们与爷爷奶奶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多与大自然接触,尽情感受家乡的山山水水。

傍晚临近,我们仨兴高采烈地向溪边奔去。河水清澈透底,在晚霞的映衬下犹如油画般美丽精致,尧儿年长几岁,对任何新鲜事物都心生好奇,指着旁边的一座石拱桥问我:“爸爸,又圆又高的桥是如何搭起来的呀?”我抬眼忘去,石拱桥上树藤密布,青苔悠悠,每块青石之间接缝紧凑,一块接一块,连成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整体,线条规范而又科学,犹如待圆的月亮,巧夺天工的技艺不由得使我心生阵阵感叹!

这座伴随着我成长记忆的石拱桥,几经百年沧桑,依然风采依旧,可我从没有好好去端详过它,后来让我更惊讶和自豪的是,这桥居然是我们张家的桥——家乡中上了年纪的老一辈告诉我,眼前的这座古桥连同附近另两座姐妹石拱桥均出自我的高祖父之手,始称“张公桥”。

怀着敬仰和几分猎奇心理,我从乡村老一辈人口中,终于挖掘得知了一个关于高祖父传奇轶事的大概:高祖父张秀兰,籍贯新化,生于晚清同治年间,当年与亲兄弟一道跋山涉水来安化谋出路,由于其哥好吃鱼,把家安在了河边上,现在的大米溪,高祖父喜好劳动,就在黄婆洞石旮山落了脚,后称合兴大队,解放后又改名黄婆村。高祖父通过多年的打拼,成为富甲一方的大户人家,年产稻谷八百余担,稻田面积延伸覆盖至如今的洞山、常房两村。

一到榨油季节,高祖父家的上千担桐子果、茶子果要榨一个月之余,其他小户人家根本排不上队,为此,榨油坊的老板经常拒绝高祖父家的榨油业务,高祖父一气之下,自己动手修建了一个规模更大的榨油坊来供自家榨油,此举看得出当年高祖父的经济实力是不容小觑的。

一到春节,各地舞龙舞狮都会挨家挨户闹新春,队伍一到高祖父家,势必会被高祖父盛情款待(俗称会情),因人数较多,搭楼梯到天花板上取腊肉耽搁时间,高祖父会安排长工直接用长镰刀割绳索,腊肉就好比下雨般往下坠,上百人的闹新春队伍,个个酒足饭饱,欢喜而归。

新化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缘于此,高祖父的武功也甚是了得,一次到洞山开荒与当地人闹纠纷,他用拳棍击退上百人的围攻。平时练臂力的石手(等同哑铃)都是一百斤一对。

高祖父一生娶妻众多,但所生全部为女儿,没有儿子延续香火一直让高祖父耿耿于怀,后来逢一云游高僧点拨建议其“散金施善,以德求子”。高祖父感其言,遂散百金在当地修了三座气势恢宏的石拱桥。

让人称奇的是,三桥修好,高祖父居然如愿抱得两个儿子张少堂、张贵堂,即我的曾祖父们。

风风雨雨一百多年,家乡到处都有了新桥,车水马龙,可老桥依然屹立,连同桥头彰显高祖父行善积德的碑文,都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一种定格的景致。

新闻推荐

让农民在农村 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成都商报评论员刘琴到底哪里称为“成都”?是五城区,还是三环以内?刚刚召开的成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实际上给出了一个“准确答案”:1.46万平方公里土地,都是成都。成都乡村很美,平...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