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40年后首次同学会当年的辅导员保存着每个人的入学寸照
当年的辅导员保存着每个人的入学寸照 10月15日,老同学时隔40年重聚合影留念。
刘老师和他珍藏43年的小册子。
老同学在43年前的像册中寻找自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摄影 刘陈平
报料人 李先生 线索奖100元
10月15日,成都秋意渐浓,四川大学华西校区,银杏叶已开始泛黄。“跟当时来报到时一样的阴天,转眼都毕业40年了。”63岁的黄敬权感叹道。
黄敬权是四川大学华西校区(原四川医学院)卫生系74级学生,这一天,该系77个学生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毕业后首次同学会。转眼40年过去,曾经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都已两鬓风霜。
同学会上,辅导员刘建学的一个外壳脱落、纸面泛黄的笔记本,让所有人为之动容。笔记本上,贴着每个学生入学时的黑白寸照。“这张照片,连我自己都找不到了,没想到老师还保存着。”此次同学会组织者之一杨运宇说。
保存40年的珍贵礼物——
当年,为尽快熟悉学生,他制作了一个小册子
43年间搬家3次仍保存着
15日早上8点过,家住华西坝的刘建学早早出了门,来到约好的见面地点。“刁刃,我还记得你。”“黄敬权,你和老伴也来了?”已时隔43年,刘建学却一口叫出了学生的名字。
刘建学外套的内层口袋里,放着一个用塑料袋包裹着的笔记本。这是他专门为同学会准备的一份礼物。
这是一个普通的软面笔记本,外壳已脱落不见。“报到登记,编班造册。三个班,108人(男56、女52)……”泛黄的纸上,钢笔字迹还十分清晰,往后翻,每一页上,贴着4张黑白的一寸照片,照片正上方,写有名字。
“这个笔记本是入学时为了尽快认识每个人制作的。”1974年,当时才25岁的刘建学从部队复员,成为了四川医学院卫生系的辅导员。为了尽快熟悉每个学生,在入学报到时,刘建学要求每人多交了一张照片,做成了这个小册子。
1977年学生毕业后,这个“工作册”成了刘建学的一个情感寄托。从1974年至今,43年里,它跟着刘建学搬了3次家,“想念那难忘的3年时,就会拿出来翻一翻,外壳都翻掉了。”
这是他带过的第一届,也是唯一一届学生
“我是老师,更是朋友”
“以前我就和刘老师住一个宿舍。”“我还和刘老师打过篮球。”“最记得当时我们一群人和刘老师一起,走路去科大看坝坝电影。”……对于辅导员刘建学,几乎每个学生都能说出一段和他的“独家记忆”。
74级的同学都是从各地推荐过来的,年龄差距很大。“最小的18岁,最大的都34岁了,比我还大。”刘建学说,在这个集体中,自己更像是一个同龄的朋友。
刘建学第一次和同学们见面,就是在43年前的10月。“当时我是半夜三更到学校,办不了手续,没寝室住,刘老师还把他的床位让给我。”一位来自内蒙古的同学说。
3年后,同学们毕业,各自分配回原来的地方,刘建学也调动了工作岗位。“他们是我的第一届学生,也是唯一一届,这3年,是我人生中最难忘的3年。”刘建学说。
保存40年的珍贵友谊——
筹划半年四处寻人,毕业40年后同学再聚
“40年一聚,太不容易了”
不只是刘建学,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那三年的时光,那纯粹的友谊,都是难以割舍的。
今年2月,65岁的杨运宇和成都的几位同学一起到贵州旅游,和贵州的几位同学见了一面。“说到今年就毕业40年了,大家都很感慨。”在回成都的路上,杨运宇便决定,要组织一场同学会。
40年过去了,当时的通讯也不像现在这样方便,要找到这么多同学,并非易事。从2月开始,杨运宇便和几个同学开始“寻人”,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人都“失联”了。
杨运宇通过同学提供的信息,联系当地的卫生系统,辗转找人,终于联系上了大部分同学。“花了三四个月时间,现在还剩下两三个实在是找不到了。”这次同学聚会,77名同学从云南、贵州、重庆甚至北京、上海、西藏赶来。“40年一聚,太不容易了。”63岁的黄敬权12日便从上海来到了成都,“想多和同学们待几天。”
家住河南安阳的张爱国,两年前因为中风卧病在床,无法说话。杨运宇辗转联系上她的女儿,并通过微信传去了几张同学合照。“她看见照片特别高兴,虽然无法说话,但我能感觉到,她一定记得你们,也很想你们。”张爱国女儿告诉杨运宇。
一起逛校园一起吃食堂,故地重游谈变化
“希望十年后,我们再相聚”
10月15日一早,77位老同学和当时的辅导员刘建学一起逛校园,曾经他们上专业课的第七教学楼,已变成公共卫生学院。
“第一次上解剖课,还有人特别害怕。”“杨敏那个时候就是学霸,最认真的就是她。”“当时我就坐那个位置,你坐我前面。”……时隔40年再回到曾经熟悉的教室,聊近况、谈变化、忆过去,老同学们有说不完的话。
临近中午,田志明和几位同学开始组织大家去食堂吃饭。“你以前就是生活委员,现在,还是我们的生活委员。”有人对着田志明打趣道。田志明也乐在其中,“从过去到现在,同学之间,都是这样直接、自然的相处方式,很美好。”
作为此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杨运宇忙得几乎没有歇脚的时间。“看到老同学很激动,也希望能给彼此再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如果可以,希望十年后,毕业50周年我们还能再相聚。”
新闻推荐
2014年,“成都十条”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10月9日,为了了解成都市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当中的亮点工作,记者来到成都市科学技术局采访。...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