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讯录里的孩子”呼唤加快社区养老步伐

济南时报 2017-09-26 15:16 大字

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了,唯独没想过瘫痪的老伴会掉到地上。女儿远在成都,亲朋这个时间都在熟睡,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在那一刻抱着老伴哭了……最后跑到楼下央求两位保安,一再保证即使出了问题也和人家没关系,两名保安才上楼帮忙把老伴搬到了床上。(9月25日《广州日报》)

“你爸躺在地上,你在通讯录里”,这样的无奈与悲情,引发了不少人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在居家养老模式下,“空巢又空心”的他们,犹如社会网络中孤立的节点,在无形之中被边缘化了。

空巢老人有空巢老人的艰辛,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不容易。“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为了更好地融入城市,许多年轻人都在用尽全力;受到时间、交通和经济等方面的制约,“常回家看看”难以从梦想照进现实。

印度泰戈尔在诗里写道:“我们一次次地离开,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回家带有温暖的色调,它不仅是对“初心”的重新找寻,也意味着对更美好未来的再度憧憬。空巢老人“独自凄凉无人语”不仅需要子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一些关爱与陪伴,也呼唤对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进行重塑与更新。

城市,说到底也是一种陌生人社会;邻居“相见不相识,相遇两不知”的尴尬现实,让空巢老人也难以得到守望相助的社会支持。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社区养老方兴未艾,让空巢老人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纾解——在社区养老模式下,空巢老人虽然还是住在家中,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服务却由社区内的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社区养老兼具居家养老和民营养老院的优点,克服和摒弃了二者的缺陷与不足。

让老年人过上更有温度、更有品质的晚年生活,不仅关乎家庭的幸福指数,也考验社会治理的智慧和能力。读懂“通讯录里的孩子”的利益诉求与情感需要,既需要子女们多一些角色回归,也离不开养老模式的与时俱进。 (杨朝清)

新闻推荐

阳光问廉“微权力” 青白江区巧打“5E”组合拳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席秦岭刘秋凤)想找靠谱的家政阿姨?想看最近的加油站在哪儿?在青白江区祥福镇的康家渡社区,这不是一件难事,“E服务”可以轻松办到。这是青白江区祥福镇探索“互联网+微权力”治理...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