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的晚年该如何安放?
哈尔滨192.4万老年人口中,有六成多“空巢老人”,他们不怕死却怕生病,更怕给孩子添麻烦。在他们的手机里,孩子永远在通讯录的第一位。然而65岁的朱阿姨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已5年,脑子里预演过能想到的突发情景,但唯独没想到老伴会掉到地上。打开手机通讯录,包括独生女在内100多人,却不知道该打给谁。女儿远在成都,亲朋都在熟睡,刚强了一辈子的她,那一刻抱着老伴哭了。(9月25日《新晚报》)
说句公道话,不是咱们中国孩子都不孝顺。竞争激烈的职业环境,由不得你“常回家看看”;各种因素的叠加,也让多数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显得不太现实。亦非做父母的“太矫情”,既不愿与孩子同住,成为累赘,又总巴望能“招之即来”,不是“在通讯录里”可望而不可即。
在我国,目前基本实行的是“9073”养老模式:90%的老人通过家庭养老,7%的老人通过社区照顾实现养老,3%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对一些老人来说,孩子在手机通讯录里可以始终叫“啊”,因为能一直排在第一位。但当自己生病倒下躺在医院里,即使孩子打来电话,也乐意瞒着,独自承受。
笔者以为,曾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了半生的老人,理应享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公民福利。当下,除了政府不遗余力,建立更多的社会养老、医疗、救助等设施,作为补充,全社会也应一起行动起来,建立互助共济的社会养老模式,为空巢老人提供优质养老服务。
比如,鼓励和引入社会资金,建立适应国情的托老助老养老市场,努力化解供求矛盾;建立医疗机构与社区共建模式,培养更多全科医生,使空巢老人医护救助不出社区;完善志愿者服务代偿机制。子女在异地城市为空巢老人服务,可换取家乡城市的服务时间;强化社区物业助老济老服务功能,一则他们离老人最近,二则也具有助餐、助浴、助洁、助急等随时援之以手的基本条件。
总之,实现政府与市场共建、家庭与社会共济、公益与有偿和谐共生的中国特色养老模式,方是解决我国“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良药。
新闻推荐
北京青年报9月25日消息,9月24日,是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预报名的第一天,成都大学的一名大四女生,在网上报名时,竟出现了“别考”字样的验证码,同时在验证码上边显示一行红字:您输入的用户名...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