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刑警王光宇:虚心求教刻苦钻研 办案专家远近闻名

成都日报 2017-09-22 01:43 大字

工作中的王光宇

一名骑着共享单车的男子,突然加速向前冲刺,将前方女子的挎包一把扯下,然后逃离现场……本月8日凌晨,天色还是灰蒙蒙的,王光宇加班后驾车回家,在武侯大道下穿隧道前,敏锐地觉察出异样:“男子一直尾随在女子身后,很有可能想实施抢夺。”他放慢车速,悄悄跟在后面。

就在这时,男子突然加速,伸手一用劲,将女子斜跨的包带扯断,然后骑车逃窜。王光宇立即驾车追击,三四百米后,王光宇看准时机将车横在嫌疑人面前,截断其去路,将其当场擒获。

武侯区公安分局红牌楼派出所刑侦民警王光宇,中等个头、身材结实,说话语速较快却条理清晰,透露着果敢和干练。从警10余年,一直战斗在基层一线,虚心求教钻研,一步一个脚印,从对刑侦“一窍不通”成长成远近闻名的办案专家,默默地保护着一方平安。

先过“语言关”

有空就去市场和商贩聊天

很多犯罪嫌疑人都有欺生心理,作为一名山西人,想在四川做一名成功的刑侦民警,学会说四川话成了摆在王光宇面前的第一个障碍。有一次在给群众做调解工作的时候,本来怒气冲天的双方,听到王光宇的“歪”四川话,忍不住笑场:“算了,算了,看在警官这么辛苦说话的分上,我们也不好再争了。”

为了学各地方言,他一有空就跑去菜市场和小商贩聊天,一段时间后,王光宇不但能说一口地道的成都话,他的自贡话、宜宾话也相当“正宗”。

在过“语言关”的同时,王光宇虚心向“老前辈”请教,将破案“亮点”记录下来反复琢磨。为了对辖区情况“心里有数”,他常常跟在社区民警身后,熟悉人员情况、地理结构、发案特征。办案中遇到法律问题搞不透,只能找检察官请教,他会留意办案检察官在看什么书,记下书名买来学习。

办公桌上层层叠叠堆着的卷宗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记录着他这些年的积累。现在,有同事在办案时拿不准,都会喊一声:“光宇,请教个法律问题。”

凭借过人观察力

数次化解危险状况

一个清明假日的凌晨3点,派出所接到新警情:辖区某酒店房间有一男子持枪非法拘禁。接警后,王光宇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仔细搜查了房间,却没有发现报警人称的“枪支”。经过简单询问,了解到这是一起经济纠纷,为了避免危险因素,王光宇决定把房间内的5人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

就在酒店电梯门打开的一瞬,王光宇注意到电梯内站着一名背着双肩包的中年男子,在和这个男子对视的时候,他敏锐地捕捉到,该男子虽然表面很镇静,眼神里却透露出紧张,还不由自主往电梯里面后退了一步,右手摸了一下腰部。王光宇瞬间提高了警惕,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他在心里判定,这名男子有问题。

王光宇悄悄挪了挪右脚,放低身体重心,做好抓捕准备。在与同事使了个眼神后,王光宇对那男子说:“师傅,麻烦你出来一下吧。”听到说这句话,男子抬起右手就往自己的腰部摸去,一把枪的形状出现在王光宇的视线里,他右腿用力猛地一蹬,冲上前将男子牢牢控制。

事后查明,这名男子赵某就是警情里面所称的持枪男子,其腰间的手枪也已经上膛,如果王光宇稍有懈怠没有及时控制住赵某,后果将不堪设想。类似的情形王光宇遇到过6次,每次都凭借他过人的观察力和丰富的经验,以及过硬的控制技能,成功制服持枪歹徒。

本报记者 王静宇 摄影 刘阳

新闻推荐

成都正加速吸引着全球人才 “蓉漂”正在成为时代风尚

成都自贸区首个“中国绿卡”申请人递交申请材料成都人才落户情况火爆川大应届女博士成新政落户第一人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在发展动力上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换。当前,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城市发...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