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外地诗人 看/成/都 让人重新获得从容 那就到成都去吧 ——我的成都印象

成都商报 2017-09-12 02:33 大字

◎高兴(著名诗人、《世界文学》主编)

今天,吉狄马加、叶延滨、李少君、雷平阳、李琦、高兴、娜夜、沈苇、树才、梅丹理、斯蒂芬·切利、赫尔穆特·A·聂德、伊戈·科斯坦佐、安娜·佐罗塔列娃、阿米尔……来自世界各地的近百位诗人将云集“诗歌之城”成都,与梁平、李亚伟等成都本地著名诗人会师,揭开“2017成都首届国际诗歌周”大幕。未来几天里,他们将参加“天府诗韵”盛大开幕式、诗意成都主题座谈(主题:现实和想象中的城市与诗)、城市与诗歌的邂逅——草堂读诗、青春的诗篇——世界的语言诗歌进校园以及行走成都创作采风等多个诗歌活动。

有些诗人已多次光临成都,多数诗人则是第一次造访成都。在诗人们眼里,成都的哪一处风景最有诗意?昨日,著名诗人高兴以及成都诗人杨然发来了他们的成都印象专栏文章,诠释他们心中的“诗意成都”。

说到成都,记忆之门开启。

最初,成都于我是一个女孩的形象。回到童年。那时,我正在上小学四五年级。有一天,班主任将一位陌生但大方的女孩带进教室,介绍说,这是我们的新同学,刚从成都转学过来。那时,相对于江南,成都是那么的遥远,而又神秘,仿佛超越想象,仿佛属于另一个世界。我们只知道坐火车要几天几夜方能抵达。而这个女孩的来临,顿时,将成都拉近,并具体化为一个清纯而动人的形象。不得不承认,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她。她有好听的名字,身材匀称,皮肤特别白净,是那种透明的白。十岁光景,我哪里懂得什么身材方面的问题,就是觉得她好看,怎么看都好看。好几回,还在梦中见过她呢。当然,那时,这样的梦是不能透露给任何人的。否则,我的小男子汉形象就会受到毁坏。

就是喜欢,纯粹的喜欢,一个男孩对一个女孩纯粹的喜欢。那种喜欢和现在我们理解的男女之情有本质上的不同。比如,我常常会陷入这样的幻想:倘若她是我的表妹,或者随便什么亲戚,就好了。这样,放学后,我就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和她一起回家,一起游玩,一起看露天电影,一起做作业,再听她讲述有关成都的故事……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我心目中,成都就是那个女孩,而那个女孩就是成都。

后来,成都于我又变成了一门方言,我的一位女同事常常会对着电话说的方言。女同事研究俄罗斯戏剧,并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说起俄语或普通话来,都显得分外的温柔、甜美和善良。更不用说唱歌了。她也确实温柔、甜美和善良,而且还安静恬淡。成都女子真好,看到她,我们不由得会想。然而,当她手拿电话与四川老乡讲起成都话时,仿佛完全改变了模样,温柔依然,甜美也依然,但不再显得安静,而是有点火辣、豪爽,异常的生动,充满了热情,仿佛在刹那间获得了个性。这是方言的特殊效果,类似于某种内在的爆发力,让我一下子对她刮目相看,觉得她更加美好更加可爱了,一准是那种敢爱敢恨的女子。于是,我就认定,方言不可替代,哪怕带点口音也好。倘若所有人都只说普通话,那么,普通话真的就会太普通了。

再后来,成都又转化为一份菜单,丰富得有点令人目不暇接,上面不仅有无以数计的好吃菜肴,而且那些好吃的菜肴还大多有着亲人般的名字:麻婆豆腐、夫妻肺片、鱼香肉丝、二姐兔丁、老妈蹄花、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从这些菜名就可以断定,成都,乃至四川,一定是个特别重情重义的地方。记得十多年前,我曾陪同一个外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成都。欢迎宴会上,当近百种小吃纷纷变戏法似的登上桌子时,那些外国作家们个个都看得目瞪口呆,一时竟忘记了举起餐具享用这些美食。虽然他们都是见多识广之士,还从未见过这等的架势。多么美轮美奂同时又气势磅礴的美食大军!有这支美食大军,主人甚至都无需再致欢迎辞了。这些美食就是最好的欢迎辞。天府之国,就这样,在第一时间就给了他们一个色香味俱全的难以磨灭的印象。去年夏天,曾到访过成都的罗马尼亚作家主席乌力卡罗第三次访问中国。一见面,便提出要吃在成都吃过的川菜。注意,一定要吃在成都吃过的川菜,他特意强调。我寻觅了半天,最后在北京地坛附近的峨眉酒家宴请了他。水煮牛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当他享用着这些菜肴时,过瘾至极,孩童般流露出幸福的神情,连声说道:“此刻,我感觉来到中国了!此刻,我感觉来到中国了!”瞧,一份菜单又在不经意间替代了一张名片。说来也奇怪,绝大多数外国客人竟都不约而同地喜欢宫保鸡丁、鱼香肉丝和春卷。以至于我们宴请外国客人时,无需山珍海味,只要点上这些保留菜肴,便能让客人们心满意足,喜笑颜开。

仅凭一些小吃,仅凭几款美食,就能将你牢牢吸引,就能让你刻骨铭心地记住。这是成都的魔力。细细想来,成都是通人性的,接地气的,有生活的。这些小吃,这些美食,如同艺术品,需要起码的从容和细心,你才能真正地品味出它们的味道。而成都恰恰就有着这样的从容。换言之,它的性情,它的格调,它的氛围,它的追求,它的节奏,都能让你一下子赢得这样的从容和缓慢。归根结底,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艺术态度。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就曾一再追问:“缓慢的乐趣为何消失了?昔日那些从容自在的漫游者都到哪里去了?”昆德拉也因此无比地怀念十八世纪。他的追问其实包含着一些深刻却又悲观的思考:缓慢与记忆,速度与忘却之间的秘密契约。身处京城,对此,我深有感受。忙碌和紧张已成为都市生活的基调。或者,更准确地说,忙碌和紧张让都市人几乎没有了生活。试想,一个人如果总是像机器般运转,总是在说没有时间,那他实际上也就没有了生活。这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世界现象。纽约、东京、上海、北京……无不如此。幸好还有克拉科夫,幸好还有伊犁,幸好还有大理,幸好还有成都——我们的成都。阅读昆德拉时,我曾想过:要是他能到成都来住上一段时日,兴许会感觉到某种欣喜和安慰,既有物质的,也有心灵的。

成都当然绝不止于一些美食。这些美食只是某种特殊的邀约。尽享美食后,再同三两好友去逛逛宽窄巷子,喝喝茶,聊聊天,再去拜谒杜甫草堂,读读“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之类的美妙诗句,再去参观金沙遗址,沐浴一下文明进程的光辉,再去锦里古街走走,感受一下世俗生活的欢乐……这时,你会发现,成都还是敞开的,温馨的,诗意的,耐看的,无限丰富的。成都能让人放松,能让人停留,并凝望,能让人想象,并生出创造的冲动,能让人重新获得从容和缓慢的能力,并在从容和缓慢中重新回到生活本身。那种有滋有味的生活。那种我想要的生活。

“那就到成都去吧。”一个声音总会不时地在心底响起。

来自成都的邀请,你又如何能拒绝?那是一种贴心的呼唤,更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去年岁末,又一次来到成都,参加成都文联的活动。我是从西域来到成都的,从极致的冷中来到成都的。仅仅一天,短暂的逗留,一个又一个镜头冲击着我的视觉:过去,现在,未来……时空不断转换,神奇的穿越感觉,一切都清晰可辨,一切又都恍若梦境……我忽然意识到,这是我至关重要的二十四小时,与成都有关,与生命有关;我忽然意识到,我其实还没真正到过成都,只是刚刚站在她的门口。

因此,关于成都,这篇文字仅仅是个引子……而诗歌,在今年九月又将带引我来到成都。

(作者系著名诗人、《世界文学》主编)

新闻推荐

蓉欧快铁今年前8月开行487列

据新华社电11日,记者从成都市青白江区了解到,今年1到8月,成都国际铁路港共开行487列蓉欧快铁。成都国际铁路港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3年4月开行至今,蓉欧快铁从最初每周1列单向运行发展至可实现每周“...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