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厕所既拼颜值又拼内涵 武侯区多举措落实推动厕所革命

成都日报 2017-09-08 07:33 大字

武侯祠大街高升桥小游园公厕

在成都,厕所也能“鸟语花香”,厕所也是“科技时尚”……一场厕所革命今年在成都掀起,以公厕新建、提档升级为重点,对全市环卫公厕进行改造升级。位于武侯祠大街高升桥小游园的这座公厕,正在试点公厕红外线监控预洁系统,这也是成都市第一个。

试点公厕红外线监控预洁系统

“嘀……”走进高升桥的小游园公厕,门旁的设备响了一声,显示屏的数字更新一次。到10点30分,数字显示为681人/次,这是从8月30日凌晨开始到10点30分统计出来的人流量。不一会儿,到了700人/次,系统就响起来。

原来,每进入50个人,系统会发出提示音,提醒保洁员进行保洁,同时提醒信息也会发送到片区管理员和环卫公司手机上;保洁员收到提示信息后,立即对公厕进行打扫;打扫完毕,保洁员必须按下警示系统上的绿色按钮,系统才会消除提示信息。

这座“高科技”公厕,屋顶采用局部镂空玻璃封顶的工艺。充分利用了自然光;为节约用水,由传统的手动冲水改造为感应冲水;增设母婴室、儿童坐便器、便民厕位求助呼叫器等设施设备。同时在环卫工人休息室配备了微波炉、空调、沙发茶几、淋浴房等,供周边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使用。厕所配置的红外线监控预洁系统,与武侯区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连接,组成一个云平台,实时监督公厕保洁和环卫公司管理情况。厕所的正门中央还有一个蹲位显示屏,有人在的蹲位,会显示红色,没人在的蹲位显示绿色,提醒外面进来的市民是否可以立即如厕。

组建专职管理公厕的队伍

据了解,在武侯区有82座环卫公厕,其中79座24小时全天开放。为满足基本的保洁要求,每一个环卫公厕都配备了12种工具,11种药剂,个别公厕还安装了先进的除臭设备,感应自动取纸盒和感应洗手液盒,试点安装红外线监控预洁系统,通过公厕人流量及时提示维护现场卫生品质。从管理、保洁到设施维护定岗定责,82座公厕共有204名工作人员,其中白班96名、夜班95名保洁人员,组建以“1+1+1+7+3”的阵型,即一个项目经理、1个项目主管、1个项目文员、7个管理员、3个维修人员的公厕管理团队,“一线员工需进行435小时的岗前培训,管理人员需完成9周的岗前培训。”

武侯区城管局以“精细化”“品质化”“标准化”的要求规范管理公厕,投入使用前,彻底深度清洁,规范对工具间、管理间的分配及物品摆放;投入使用后,按照公厕管理“七无七净”作业标准,对高处除尘、墙面清洁、玻璃清洁、不锈钢保养、重点清洁等方面进行全面保洁,同时,公示专项保洁、日常保洁明细表,并悬挂保洁服务员形象牌和《意见簿》,接受全体市民的监督指正。还以《公厕管理手册》为导向,从标准化管理、质量评定、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规范,明确工作主线和方向,建立完善内业资料,形成数据库,备份成电子文档。

在武侯区的“公厕管理微信群”里,时不时上传工作动态和发现的问题。据了解,除了定期召开公厕管理分析会,武侯区城管局还设立了3个公厕督查小组,进行巡检、突检、交叉检、夜间检查,辅以日巡查、周考核、月通报等方式进行精细化过程管理与考核。

本报记者 李霞 文/图

新闻推荐

一支粉笔开巨锁 满园桃李沐师恩 ——成都市四十九中名优教师风采

罗霁曹毅段贤翠罗婷婷黎文君文莉罗庚蓉文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者、道德的引导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在成都49中学有一批老师,他们以拳拳...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