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丢出垃圾 还回肥料和绿地鲜花 成都首个“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5个月,小区每日垃圾量减少1/3

成都商报 2017-08-28 07:31 大字

青羊区王家塘12号院,是成都首个小区公共区间进行混合厨余垃圾就地处理的示范点。3月25日,在小区公共区域中通过好氧堆肥方式进行混合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的“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正式在该小区实施。截至8月14日,共收集3200多公斤厨余垃圾,700多公斤树叶树枝进行就地化处理。如今,该小区每日垃圾量减少了三分之一。

好氧堆肥45天 厨余垃圾变有机肥

走进王家塘12号院,映入眼帘的是整洁干净的地面,以及鲜嫩的绿地花木。在志愿者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小区一角的堆肥区。“这是堆肥箱,能更好地接触氧气。”走过一排蓝色塑料桶,志愿者刘路介绍,一批餐厨垃圾大概需经45天腐熟,让其更充分氧化,然后才能变成土壤需求的肥料。

刘路说,项目堆肥硬件都是依据已有资源进行再利用,比如自己做的堆肥箱,将杂物堆放处改成堆肥区,调节堆肥干湿比例促进发酵的干物质则来自小区内部的绿化垃圾——枯枝落叶。“每天驻点人员都会把近35~40公斤厨余垃圾送到堆肥区与干物质混合,采用好氧堆肥方式进行资源化处理。”刘路说,为促进发酵,避免产生臭味和蚊虫,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堆肥桶的温度、气味、液体状态、湿度、体积和重量,还要在适当时候进行翻堆。

走进堆肥区,揭开堆肥箱,已基本发酵好的肥料颜色呈黑灰色,却无恶臭。刘路介绍,厨余垃圾和绿化垃圾经过在堆肥桶中的处理,变成饱含丰富有机质,散发出泥土、腐殖质味道的肥料,这颠覆了之前居民们对厨余垃圾的印象。

成都试点 “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在成都试点“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最早设想来源于去年“成都根与芽”与印度班加罗尔的垃圾管理先驱者们的一次交流。 “班加罗尔的人口、经济、垃圾成分(厨余垃圾占比约50%)、气候和成都差不多,也许我们可以像他们一样在成都做厨余垃圾就地化处理,不仅可以实现垃圾分类,大量减少厨余垃圾,最重要的是厨余垃圾经过堆肥之后变身肥料,回馈社区居民,实现资源化利用。这不就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可持续管理吗?”“成都根与芽”副主任赵璐告诉记者,在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张教授支持下,经过小区调研、筛选、居民讨论会议,最终厨余垃圾就地化堆肥实验项目在八宝街社区王家塘12号院正式启动。

未来希望建立绿色经济产业链

如今,该小区大部分居民都养成了家庭源头分类,厨余垃圾除袋投放的习惯。第一批堆出的肥料首先用于小区公共绿化。“你看,这边的草坪长势就是比那边的好。”小区物业人员赵大哥指着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说,现在小区堆的肥全部用于小区绿化,“这个肥是有机肥,无污染,还能起到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

在刘路看来,在小区公共区域集中厨余垃圾堆肥具有成本低、健康无异味的特点,产出的有机肥无污染,更适合社区绿化,“可以说项目已经初见成效,下一步将向周边院落推广,未来希望建立对外出售有机肥的绿色经济产业链。”成都商报记者 李彦琴

新闻推荐

成都“不一样” 在港惊艳世界 蓉港“手牵手” 共创美好未来

8月21日至27日,“川港澳合作周”上,成都与香港再次携手。相信,这短短的几天相遇,是难以忘怀的。无论对香港,还是成都。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市场的重要中介,是国家“...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