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99后北河三的书惊了文坛前辈

华西都市报 2017-08-27 05:59 大字

《千岁沙河》

提要

他说

“银河里群星的坠落是人间生死的舞蹈”

“你用三尺青锋,还想舀 一壶秋水?”

“我不害怕死亡的唯一原因,是我知道化为尘埃的尸体最终会融进宇宙,依附在星辰上,驶向我抬头望过的遥远光年。”

“我们由尘埃组成,所以我们向往星空,但却忘了谁也不曾指出过深渊的所在。”

“我要继续活着,让我的肉体能有足够多的养分,足够让我的坟前开出一朵黑色的花。”

他们说

“现在的孩子写作的起点越来越高了。冷静的叙述,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祝愿他未来的写作越来越开阔。”

——阿来

“北河三造景的能力。他能用简单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有意味的场景。对于一个近00后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能力,这会让他的写作具有开阔的未来。” ——导演李杨

“这个充满才情的翩翩少年,他在世俗的观察和宗教文化的阅读中,已然形成或构建着属于自己的世界,他批判,他质疑,更重要的还有自省。他无疑是99后写作的一个异数。”

——蒋方舟

“知道为什么外面的店都叫烟酒茶吗?”“不知道。”“有烟就会找酒,有酒就会找烟,烟酒多了,你自然就想到茶了。”“当然,明白人是倒着来的。”“我们村里有个瞎子,不知道你还记得?”“上次村里聚在一起办酒,我不经意和他坐在了一桌。我忍不住问他,你是怎么瞎的。”“他笑着对我说:瞎子自有瞎事。”“说完,上师把手放在了我的头上,我一愣,反问:什么锤子?上师闭上了眼,点了一盏酥油灯,拿到我面前,依旧闭着眼对我说:记住,河里有三颗钉子,水湍,水冷,水宽。你大哥是想告诉你,你心里该有一把锤子:过河。”

这两段对话,出自一名99年出生的重庆少年。少年给自己取名叫北河三。当同龄人都还在课堂上写着命题作文时,北河三的思绪完全飘出了年龄的边界,用他简练老到的文风,流畅熟练的虚构行文能力,惹起人们的注意。其中不乏阿来、李亚伟、土家野夫这样的文坛老将。近日,重庆出版社将他的文字结集出版了一本书,取名《千岁沙河》。书中收录的是他16岁到17岁的文字。土家野夫特别写了几千字的序文,流传甚广,言之谆谆,分析利弊,夸赞有之,提醒有之,爱才之心,溢于言表。

《千岁沙河》的内容不是小说,不是诗歌,不是戏剧,不是散文,不是格言,更不算哲学随笔,但这些题材又都多少有些包含。收集的短小文段不少,才气难掩,而收录其中的类似短篇小说的文章,则能透露出北河三难能可贵的文字虚构能力,叙述能力。毫无疑问,文字的才气与虚构的成熟度,这个少年在同龄人当中,非常超拔的。

1

野夫爱才叮嘱几千言 少年心事当拏云

北河三,一个星座名,是双子座之一的红巨星,比太阳还光亮几十倍。它的希腊文原意是拳击手。千岁沙河,这名头听起来也大。或许容易引来轻狂的非议,但是,历史的教训已经足够证明:永远不要低估一个少年的心。诗人李亚伟也被北河三文字里的才气所震到,“北河三这小子让我刮目相看,16岁文字就显得很老练,这显然不是作文训练出来的。好像他比同龄人多了一双眼睛。”

在前辈作家中,对北河三青睐有加的,莫过于野夫了。他不光以传统形式收北河三为徒,顶住在网上引发的非议,还为北河三的处女作《千岁沙河》写下长篇序言——《少年心事当拏云》。野夫在文中旁征博引,以身作则,谆谆教诲,对文学少年的优点与不足,给出言辞恳切的评价和建议。他首先坦承自己,初次读到这位少年的某些文字片段,自己“惊着了。”他直言自己看到了“大气象”,“这样的文字,以及寓意,是有大气象的。有修为和经验的老编辑,常对我说,投稿来的万千文章,他只读一百字,便可断其死生。我亦曾经同行,深以为然。文字高下,文格文气,雅俗妍媸,这些话题只可神通而不可语达。”野夫还很赞许少年的虚构能力,“小小年纪,能把虚构写得这么好的,可谓凤毛麟角。我平生从不轻许人,说个得罪人的话——他这种虚构能力,以及文字内在的韵味和语感,天下多少名家,真不敢以名压之。”

但毕竟还只是17岁少年的处女作。稚嫩之处,显而易见。作为北河三的师父,野夫也直接点出这本“少作”:“严格说来,这更像是他的文字练习集。就像武学中的十八般兵器,各种招式都有一点,却又看不出一个完整的套路和战法。”而且短小文段不乏珠玉的诗意,但终究不是写作的长久大计。野夫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一代代的年轻人,写作多喜欢从格言金句开始。我年轻的时候,也曾偷偷着迷这类花拳绣腿的功夫。其实,这些所谓的少年体悟,多是前人的咳唾。非经人世之严苛,何能真正得出自己的精粹。”

更关键的是,少年才气凌云,但毕竟缺少时间带来的经验和历练。野夫也给爱徒点出症结,“作为文学,你不能全部内容,都依赖于二手经验。你的生活,你的阅历,你对世界的认知,对命运的感悟,对人物的刻画,多来自于读物和影碟,这是肯定不能长足发展的。也就是说,你才十七岁,社会才对你打开半扇门,偷窥或者遥看一眼,原是不足以支撑你的虚构的。”野夫甚至对少年提出他的警示,“自古都有天才少年,出语惊人,甚至敢和孔子辩日。机巧是一回事,恒久的智慧是另一回事。老话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我看见一些天赋异禀的孩子,经常私下担忧“伤仲永”。

野夫对北河三的批评归批评,但他知道,北河三是“好苗子,便生怕他长歪,便希望看着他开花散叶。赞了批,批了又赞,可以看出野夫对这个少年的期待之深。野夫在序言中所写,“世界上,总有一些早慧的少年,因着各自的缘法,而超前地开始阅读和阅世。这样的孩子,在其同龄人中,便显得有些畸零,或者精怪。”这大概也是让野夫心生怜惜的一个原因吧。

2

99后这一代是没有包袱的人 为自己写作,为喜欢写作

北河三的父亲何房子是一名资深媒体人、诗人。家中藏书较多,北河三从小就喜欢在家乱翻书。何房子会给儿子买一些简易版的世界名著。但他发现,儿子更感兴趣的是成年人读的大部头。读小学三年级时,北河三读完了《约翰·克里斯多夫》,何房子得知后有点吃惊。

读到小学五年级,网上方舟子和韩寒大战,何房子在家里也有议论。但他没想到,儿子写篇支持韩寒的稿子,没有跟他说,就自己发给报纸编辑,被采用了。“我一看,觉得他已有了一些独立的思考和想法,但并没有表扬他。”何房子自己从事写作,深知写作这条道路的艰难,他不希望儿子走写作这条路。“儿子从小学到中学都接受的是良好的教育,他更希望他按部就班地成长。”

读到高二,北河三去美国读大学预科,一年不到,就回国不去读了,跟家人说自己想写东西。这让何房子非常生气,两人发生激烈的冲突。最后没办法,父亲向儿子妥协。何房子也冷静下来,第一次认真读了儿子写的文字,“我才发现他具备了某种惊人的文字才能。我想码字也不丢人,就是苦点,由他去吧。”

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校园式求学可以中断,写作当然也可以继续下去,在成为专职作家之前,还是需要在社会上经受历练。何房子对此很清醒。他说,对于北河三来说,学习仍然是最重要的事,“只不过他已不可能接受那种教科书式的学习。我希望能给他提供一种我称之为‘游学\’的学习方式,一是向自然的游学,游历更多的山河,见识更多的人情,二是旁听式的游学。我的很多朋友都是极为优秀的大学教授,我希望北河三能去旁听他们中间3一5人的研究生课程,一人一学期。初选北京、杭州、成都、武汉几个地方。三是阅读式的游学,就是他自己的阅读了。”

同样都是写作,何房子也深感,自己这一代人跟现在99后的孩子,对写作的认知和自己是不一样的。儿子认为“出名要趁早”,他多次进行批评,无效。他也感慨,“也许只有在长期的浸染中,他会作出修正。”但有一点他不得不承认,现在这一代没有包袱的人,“他们确实是为自己写作,为喜欢写作。”

3

拜师不是人身依附 要让孩子有敬畏之心

北河三16岁时读到野夫的《乡关何处》,被野夫洗练而沉痛的文字所打动,萌发了要拜野夫为师的念头。恰好父亲和野夫是20多年的朋友。野夫读到北河三的一些文字,决定收为弟子。2016年,野夫收北河三为徒的传统仪式,在网上引发沸沸扬扬一番争议。拜师的形式或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统的师徒关系所附着的传统生活方式已经没有了,在学习、生活变得碎片、移动化的今天,专门拜一个人为师,必要性就值得思考。

何房子做了这样的解释:中国文化从来都是有政统和道统之分的,作为读书人,道统是安身立命的根据,道统讲传承,“野夫算是章黄学派传人,旧学根基深厚,文学视野宽阔,为人有义士之风,儿子有这样一位引路人可谓有福。拜师要有仪式感,很多人觉得封建,其实,这是很多人的误解,封建没什么不好,春秋战国是封建时代,秦以后不封建,是专制。春秋战国是多好的时代,世界的‘轴心时代\’。同时,形式就是内容,拜师仪式就是要让孩子有敬畏之心,心存敬畏是美好的。拜师非人身依附,相反,正是让孩子人格的形成有一个方向。”

了解世事的人都知道,年纪轻轻就靠文章爆得大名的先例,不是没有,但细究起来,名气并不只是跟一个人的文学才华有关,还有其他天时地利与人和的诸多因素。才气不一定能转换为名气的道理,十几岁的少年现在或许还不愿意接受。但是这不要紧。正如任何新生力量一样,少年不需要十全十美。北河三有超出年龄的老练成熟的文心,有专属于少年的灵动锐气。最可羡慕的是,少年人有大把的时间,大把的经历去体验。关注一个文学苗子,其实也是我们对自己少年时代文学理想的一次回望,毕竟,我们中很多,也都曾经是北河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实习生漆海毅

新闻推荐

成都重庆西安均积极争取西部金融中心,专家称可以不唯一

在“世界向东,中国向西”的口号下,谁将成为“西部金融中心”成为一个区域间热门话题。近日,成都官方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立足四川、服务西部、辐射全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西部金融中心。”澎...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