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华西坝往事③成都第一位牙医林则 从不出诊 连总督都不给面子

华西都市报 2017-08-23 06:00 大字

华西坝往事③ 艾西理·渥华德·林则。

当时的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师生合影。

人物简介

艾西理·渥华德·林则,加拿大魁北克人,多伦多大学牙科学学士、牙科理学硕士,皇家牙外科学院博士和口腔外科教授,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医学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

1906年秋天,对教会工作非常感兴趣的林则向加拿大有关委员会提出了到中国开展牙医事业的申请。1907年,林则得到批准,成为第一名前往中国的牙科医学传教士。1907年,林则在中国成都首创牙科诊所,1911年扩建为牙症医院。1917年,创办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科,后扩充为牙医学院,为中国现代口腔医学的发源地。1928年,建立华西协合大学口腔医(病)院。历任华西协合大学校务长、牙医学院院长、教授。1950年,林则离开四川成都,回到加拿大。

百年前的牙医广告是什么样的?

华西坝的牙症医院墙壁上曾有一幅令人捧腹的“护齿广告”:一个面黄肌瘦的四川老财,手捧饭碗,开口大笑,露出口中唯一的一颗蛀牙。这幅“无齿之图”,让围观者感受到自己牙齿松动的恐惧。

1907年的成都,人口已逾十万,惟有一个牙医。这位叫艾西理·渥华德·林则的加拿大人,埋头苦干于狭小的牙症医院,身兼医师、教师、助手、护士、技师,使尽浑身解数,成为红极一时的名医。民国名流于右任曾评价道:“林则博士推广牙医教育之宏绩,敝国人士每饭不忘。”

林则在中国行医40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牙医学之父”,当年创办了华西协合大学牙医学院,即今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1999年,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在华西口腔科教大楼前特别为林则铸造了一铜像,以纪念他对中国现代口腔医院创立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名声大噪 治好王大嫂牙病被广泛传播

1907年春,湍急的长江三峡。

一只老旧的木船以十分迟缓的速度,被纤夫拉着逆流前进。加拿大人林则和他的新婚夫人林铁心被加拿大英美会派遣到成都工作。经过一月的木船荡漾和半月的滑竿晃悠,他们于1907年5月10日抵达成都。

5月18日,林则便雄心勃勃地在成都开了间牙科诊疗室。但在当时的成都,最受欢迎的并非像林则这样的专门医生,而是全科医生,也就是通俗所称的“万金油医生”。

所以,林则的第一个病人是个老外。因为在漂洋过海到成都的途中,林则为几个旅行中出现牙科急症的患者提供过帮助,人未到声已远,这个被牙疼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病人清晨就找上门了。林则在回忆中说:“在简短自我介绍后,那人很快向我表达了对我们一行人,尤其是对我的到来非常喜悦。”

几分钟交谈后,病人急不可耐地展示他断成两半的上颌义齿,看来他是真正喜悦林则的到来。“他的义齿急需修复。”林则回忆,那时候他手上没有任何牙科设备、材料,而且预计一年内都无法运到。怎么办?经过一番搜寻,林则发现了硬化剂、牙科橡胶,同时也发现本地可以买到石膏。“于是我买了石膏,焙烧后配制成可用的‘巴黎石膏\’。在一两天内把它修好,完整地交给了那位患者。”

从那以后,这位患者成为了林则的一位积极支持者,并将自己治愈的经历广而告之。

通过越来越多的外国病人,林则被渴望治疗的中国人发现了。他的第一个中国病人,一个被牙槽脓肿困扰长达10年的妇女王大嫂来了,“她的牙有大量的骨缺失并不断排脓。她看起来很没信心,过去一直服用大量药品但没什么疗效。”

林则拔除了她的几颗牙齿,并采取其他彻底治疗后,她很快恢复健康。这件事情很快传开,整个成都皆知,林则名声大噪。“电话越来越多,病人也越来越执着。”一边学习中文一边看病的林则忙得不可开交。

拒绝出诊 总督侄女带几十仆人上门求诊

由于工作量太大,林则因此拒绝出诊。这种工作方式,一开始在成都权贵中引起了极大不满,“在当时的社会里,她们不允许离开丈夫外出。”而起初的牙科诊所条件太差,也是权贵家庭的女性所不能忍受的。

最开始在成都四圣祠仁济医院,林则借用旧大楼里的一个小房间,设立了牙科诊所,房屋破败不堪,不及加拿大三流的柴房。

林则这样描绘:“地板是泥泞的,雨后更甚,房子的椽被长年开放式火炉产生的油烟熏成了黑色。房顶杂乱地铺着烧制的陶瓷瓦片,其上已经有不少的漏缝了。前屋的窗子是中国古式的带格子的纸窗户,后屋是潮湿破旧的泥土墙,这墙未达到屋顶,只是把这屋和那个吵闹的中式出租复合房分隔开来,租房的人像是一直在大声的家庭争吵中生活。小屋的一头堆放着家用的煤、木头和木屑,另一头堆放着已经损坏不能使用的中式家具。”

当时正值清朝末年,按照传统礼俗,男女授受不亲,林则把诊所布置成两间诊疗室,一间男士用,一间女士用。而医院一开始认为中国的妇女不会找牙科医生看病,就把上下楼不方便的四楼给了他。

尽管受到权贵女性不满,林则依然我行我素,哪怕是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的侄女要看病。当时,赵尔丰的侄女患下颌坏死,想找林则医治,因为林则不出诊,这位女子不得不自己到诊所。来时,她的仆人和警卫几十人,林则的牙科诊所根本挤不下这么多人,多数人都在外面等候着。

总督的侄女多次到诊所来,每次都是前呼后拥一大批人,引起街头巷尾的关注,后来还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从这以后,再也没有达官贵人或社会名流指责林则不出诊了,“既然总督家的女子可以这样做,那么其他人也同样可以遵守。”

开创牙医学 黄天启成为首位中国毕业生

林则对中国口腔医学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他开创牙医学培育了众多中国牙医人才。与此同时,他吸引、组织到华西坝的国外牙医骨干队伍,都是国际上有名的专家,使得中国口腔医学一开始就建立在国际高水准的基础上。

在创建牙医学的过程中,林则有一套非常清晰的教育理念,“选英才、高标准、严要求、淘汰制”,他强调,“保证学术质量,而不是数量,造就合格毕业生,要求学生真正实用于社会。”他要求学无机化学要与化学系的学生一起,学内科学要与医学专业的一样,课时一样,考试也一样。由此,20多个人的班级,毕业时只剩下不到10个人,是常有的事情。

学生王翰章对林则的严格记忆深刻,他在《我所知道的林则博士》一书中讲述,他是从齐鲁大学的医学预科转到华西协合大学的牙医学院,“齐鲁大学医学院的院长、病理学泰斗侯宝璋用英文给林则写了一封推荐信”。

1943年春天,王翰章见到了林则,“他身着典雅的西服,与其他加拿大身材魁梧的人比较起来身材中等,看上去已近60岁,略微发胖。眼镜后的目光敏捷犀利,稳重而充满活力。他欠起身来招呼我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接着,林则开始用英语面试王翰章,“问了很多问题,有的很难回答,要想一阵子才能说。”问完以后,林则突然用中文说,“我和你说啊,一个船在大海里航行,罗盘定了,就要按照罗盘指定的方向一往直前,不能在海里打转转。要是那样,就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你懂我的意思吗?”

在林则严格的要求下,1921年,黄天启成为第一个从高等口腔学专业毕业的中国人。1919年,黄天启本在医科读三年级,林则数次找到他说服其转到牙科专业。林则唯才是用,对学生的培养没有半点吝啬,1926年和1937年,他先后两次让黄天启赴加拿大进修。

林则背后的女人林铁心,是个不得不提的人,她为青年牙医的英语水平提高做了不少努力。一般每周有三个清晨,她都把青年医生请到她家,围坐在餐桌旁听她讲课,像个“英语角”,气氛紧张而不严肃。

青年医生出的洋相也能被幽默风趣的林铁心巧妙化解,一次,大家在她家吃西式正餐,她正在讲餐具的用法时,突然一位同学在切割猪排时用力过猛,连肉带盘子飞落在地板上。那个同学很尴尬,大家也感到紧张。林铁心却笑着说:“这是由于用力支点不对。使用餐具有时也和临床医疗操作一样,如果在口腔内操作时,手和器械的支点不当,用力失控,会伤及病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闻推荐

快递外卖包装 拿你怎么办?玩具汽车、花架、收纳箱……网友分享废旧纸盒二次利用妙招

玩具汽车、花架、收纳箱……网友分享废旧纸盒二次利用妙招8月22日,成都双棚子街。外卖小哥取到订餐,准备送给顾客。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董兴生见习记者曹菲摄影刘陈平“我用装电脑...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