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将有营养的作品给孩子 用文学滋养 他们的心灵

成都商报 2017-07-23 01:25 大字

联合主办:成都市文联、成都市作协、成都商报社

儿童时期是人生的春天,树木新发,嫩芽渐碧。儿童初睁开眼睛,将好奇的小手伸向世间,童书则给他们打开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扇窗户。儿童文学的意义,在于用多元的素材与绚丽的创想,灌溉小小心灵的探索幼苗。

本期《成都作家》,我们将目光聚焦到成都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身上——杨红樱、邱易东、骆平、刘兴诗、董仁威:他们中间,有人为孩子们写下温暖的童年回忆,有人为孩子们写下美丽的诗歌,有人为孩子们写出充满趣味的故事,还有人为孩子们打开探索大千世界的科学之窗……

杨红樱/

她一直给小读者们手写回信,用小楷,写在订制的信笺上

——有一个杭州的小读者,身患绝症,杨红樱一直写信鼓励她。“直到有一天,我收到她表姐写来的信,她说,很遗憾,妹妹再也不会给您写信了。但是,谢谢您……”

杨红樱曾做过小学老师和童书编辑,这些工作经历无疑给她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杨红樱从19岁就开始发表儿童文学作品了,现已出版童话、儿童小说、散文80余种。

这些作品已经形成了N个畅销品牌,如“杨红樱童话系列”“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和“杨红樱画本系列”。她的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韩、泰、越等多个语种在全球出版发行,屡获大奖。

迄今为止,杨红樱出版的童话和小说,总销量已经超过8000万册。但杨红樱说,她最在意的还是小读者们的反馈。“真诚地写作,始终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

除了用作品和小朋友们交流之外,杨红樱还有个多年养成的习惯,就是给他们写信。她家里有一间书房,里面堆满了小朋友们的来信,足有几万封,从地板上堆到天花板下面。从她开始出版作品到现在,小读者们的来信从未断过。

孩子们最初几乎都是用纸张给她写信,他们会把心里话化成文字,加一些自己手绘的小卡片。杨红樱说,这是用电脑写Email代替不了的,“我觉得自己现在还能收到那么多信,真是一个幸福的人。”

尽管如此,随着网络不断深入生活,用电脑写电子邮件的小读者日渐增多,杨红樱用笔写回信的机会,如今平均大约只有每天一两封,所以她更加觉得珍惜。

杨红樱对纸质书信有一种近乎痴迷的讲究,不会随便拿起一张A4纸就写,而是会专门订制印有她个人标志的信笺,写信都用小楷,从里到外,每个细节都要保持书信的美感——她深深知道,自己的每一封信可能都会给这些小朋友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她希望能留下最好的回忆。

曾经,杨红樱收到过一个在日本留学的女孩的信,这个女孩从小学时就开始看杨红樱的书,并给她写信。女孩告诉作家,当年她给自己回第一封信的时候,自己还在读小学六年级,到现在,她已经收到过杨红樱七、八封手写回信,自己也长大成人了。在这些书信往来中,一个女孩的成长轨迹隐隐浮现。“有些她对妈妈都没说过的、成长过程中的困惑,都会在信中告诉我。”杨红樱说,“这种交流的私密性,放到网络上是不会有的。”

像这个女孩一样跟杨红樱保持通信的小朋友还有很多。比如河南有一个聋哑小孩来信说,有了杨红樱的书,自己的世界不再那么寂寞。还有一个杭州的小读者,身患绝症,杨红樱一直写信鼓励她。“直到有一天,我收到她表姐写来的信,她说,很遗憾,妹妹再也不会给您写信了。但是,谢谢您……”

邱易东/

用爱心和良知面对孩子,面对儿童文学创作

一片阳光打着旋儿落下/一片花瓣打着旋儿落下/飘落,这是春天/一颗雨点闪烁着落下/一顶草帽旋转着落下/飘落,这是夏天/秋天,一片飘落的红叶/一枚撒落的种子/接受地心的引力/落进,深深的泥土/雪花飘落的冬天/一只鹰在天空久久盘旋/向大地俯冲,接着/又忽地直冲云霄/那是一年的最后一张/日历

今年64岁的邱易东,本职工作是教师:他不仅是国家一级作家,也是四川省特级教师。他在儿童文学方面的创作以诗歌为主,已出版有《地球的孩子,早上好》《鱼的翅膀鸟的翅膀》《哭泣的蘑菇》《到你的远山去》等诗集,并屡获大奖。

说起对自己影响较大的诗人们,邱易东提到了中国作家金波、印度文豪泰戈尔和智利著名诗人聂鲁达等。除此之外,就是他曾经教授过的无数孩子们自己写下的、“新鲜得像露珠、神奇得像魔法一样的诗。”

从省作协退休后,邱易东依然忙着写作。去年他又为孩子们出版了三本书。第一本《听话的孩子怎样狂欢》,希望引导孩子们认识劳动和思考社会,内容涉及生存状态和内心情感、留守小孩的渴望和梦想等零距离贴近现实的题材。

第二本是写给孩子们的史诗:《中国梦——一个伟大民族的复兴之路》,把中华民族百年浴血奋斗、追寻民族复兴的历程十分诗意地展示给小读者们。

第三本是去年底出版的《小孩子的诗歌课堂》,邱易东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写作理念:形象组合写作法。这是一本课堂实录,以故事的方式讲述课堂写作过程,书中还有模拟场景练习,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时间和空间,写出有画面感和感染人的作品。

邱易东表示:“我们希望用儿童文学丰富和改变当今的语文教学环境,于是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学校,成立了儿童文学教育联盟,还筹备出版一份儿童文学教育报。”对于成都儿童文学的创作,邱易东一直在关注和支持,他说,成都年轻一代的儿童作家都很勤奋,作品选材于现实,充满正能量,富有可读性。

如今,四川一群热爱儿童诗创作的年轻作家聚集在微信群里,邱易东经常和他们在群里讨论儿童诗的写作方法和理论,点评他们的作品。他说:“希望大家都用爱心和良知面对孩子、面对儿童文学创作,将有营养的作品给孩子,用文学滋养他们的心灵,影响他们一辈子。”

骆平/

或许每个孩子的童年里,都曾有过一种深深的迷恋

——“我在很小的时候,用过一只蓝花瓷碗。深蓝的镶边,微蓝的碎花,清淡、朴素,极普通的餐具,但是我极宠爱它,我用它吃蒸蛋,用它喝牛奶,我会噜噜苏苏地对它讲话……”

今年41岁的骆平是川师大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她本人既写小说也写童话,著有《锐舞派对》《爱情有毒》等小说,也著有长篇童话《老祖母的厨房》《乔丁叔叔的小屋》和《隐身草的秘密》等儿童文学作品。这三部儿童文学成为骆平的代表作,让她在小读者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骆平涉足童话的时间比较晚,大约从2010年开始创作。《老祖母的厨房》灵感是源于她自己的一份童年情结:“我在很小的时候,用过一只蓝花瓷碗。深蓝的镶边,微蓝的碎花,清淡、朴素,极普通的餐具,但是我极宠爱它,我用它吃蒸蛋,用它喝牛奶,我会噜噜苏苏地对它讲话。把它叫做‘我的碗\’……突然有一天,这只碗不见了。后来,它就一直住在我的心里。”

2009年夏天,写完第十部长篇小说,骆平忽然感到一种疲惫,她想到了那只蓝花瓷碗。于是,决定写一只碗的故事。

“或许每个孩子的童年里,都曾对某个看似平常的物件产生过深深的迷恋。“在成长的路径上,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丢失了、遗忘了它们,可是,被我们百般疼惜过的碗(或玩偶、球拍、书)的心里,也许与之相亲相爱的我们,是永恒的、唯一的,是纵然千山万水都不能够阻隔的惦念。”

老祖母的厨房,则是骆平自幼所向往的温馨意象:乡村的傍晚,悉簌作响的竹林,老屋里的厨房柴禾温暖、酥肉喷香,大黄狗慵懒地依偎在祖母脚边……

带着这份对童年的真挚怀念,骆平提笔写下了《老祖母的厨房》,讲述了一只旧碗在孩子的帮助下寻找昔日主人的故事。这篇小说荣获第21届冰心儿童图书奖,儿童文学创作也由此成为骆平写作中一段充满了爱心与童心的路途,“童心世界是宽阔与美丽的,写作它们的过程中,自己也变得更加快乐。”骆平说。

刘兴诗/

86岁高龄,争分夺秒写作,一年出版几十本书

——对于儿童文学,刘兴诗主张“美的意境和语言,真的情感和知识,善的性灵和追求”,要对当代儿童成长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今年86岁高龄的刘兴诗是地质学教授,研究史前考古。1931年出生的刘兴诗,先后在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前身)等校任教。目前老教授作为《中国铸造发展史》的编写顾问,负责指导书中的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史部分。

这些专业领域的成就,让人很难想象,刘兴诗居然还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科普作家:早在1982年,由刘兴诗担任编剧的美术片《我的朋友小海豚》,便获得意大利第12届吉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荣誉奖、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银质奖章;他写的童话《偷梦的妖精》获得1989年海峡两岸第一届中华儿童文学创作奖,目前正在加拿大改编为歌剧,现已进入编曲阶段。

成都商报记者在刘兴诗家中看到:两个大书柜都堆满了他出版的作品。用“著作等身”已不足以形容——叠放在一起应该会比两个他还要高,并且这一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在他的2017年出版计划上有64本书,其中新作31本、增补修改6本和再版27本。

这些书中,科普作品占大多数,也有一些童话和科幻小说。对于儿童文学,刘兴诗主张“美的意境和语言,真的情感和知识,善的性灵和追求”,要对当代儿童成长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这几年,老人徒步爬山渐渐吃力,地质科研工作力不从心,就把更多时间交付给键盘和电脑,“我要赶在生命结束之前拼命工作,做最后的、最猛烈的冲刺。”2018年,他计划出版的书还有四五十本,基本都已经签约交稿。

董仁威/

环游世界的古稀萌爷,涉猎多领域创作的“杂家”

——华语科幻星云奖是他同《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北师大科幻文学博士生导师吴岩共同创立的,已在成都、太原、北京等城市举办了七届,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公认的华人世界科幻最高奖项。

今年75岁的董仁威,1968年从四川大学细胞学研究生毕业,曾任成都制药四厂副厂长,业余时间从事科普科幻及文学创作。

董仁威出版有近百部著作,横跨各个领域,被称为“杂家”——他的科普代表作是《生命三部曲》,儿童文学代表作有《达尔文》和《李时珍》,科幻领域的代表作有《分子手术刀》等,文学领域的作品则有正在筹备出版的长篇小说《花朝门》与短篇小说《红辣椒》等。

最近,董仁威在忙三件事:一是筹备第八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这个奖项是他同《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北师大科幻文学博士生导师吴岩共同创立的,已在成都、太原、北京等城市举办了七届,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公认的华人世界科幻最高奖项,获得世界科幻雨果奖的刘慈欣、郝景芳的作品,均先获得过华语科幻星云奖。

第二件事是主编一套《中国少儿科幻小说名人佳作丛书》,包括刘慈欣、王晋康等名家的少儿科幻小说集;第三件事则是筹备第二届华语科幻电影星云奖,董仁威也是该奖项的主要创始人。

董仁威平日热爱旅游,他的游记《古稀萌爷环球旅行日记》,写自己游历世界30多个国家的故事,还有一部新作《世界华人科幻史话》,全书共40万字,两部新作均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成都商报记者 陈谋

新闻推荐

新华社调查58同城乱象:网友找工作遇传销,投诉根本没用

新华网北京7月21日消息,新华社“中国网事”7月19日播发稿件《“我被58同城坑了”——农民工老张奇遇记》,引起社会强烈关注。当天,北京五八同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声称这只是偶发性事件,该公司...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