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桌子拼起来就是诊台 帐篷+彩超仪+床便是检验科 因疫情滞留 48名医护就地搭起“小医院”
邓羽(右一)在“临时医院”为小朋友检查钟女士和她刚出生的宝宝
2月26日下午,几名身穿防护服的人来到钟女士家。一个婴儿躺在沙发边的小床上熟睡。
“宝宝黄疸值偏高,要密切观察。”目光透过面屏,邓羽把黄疸测试仪放在婴儿面部,又换了两个位置,低声读着墨水屏上的数字,“黄疸值在降低,宝宝越来越健康了,明后天我们继续回访。”
刚刚当上妈妈5天的钟女士,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5天前,一辆救护车载着钟女士,穿过疫情管控中的小区,在闭环管理中抵达医院。经剖宫产手术,她顺利产下了这个3300g的宝宝。
小区突成“中风险区” 孕产妇被闭环转到医院平安生下宝宝
2月21日,金堂县生态水城澜岸小区被划为中风险区,钟女士所居住的楼栋被划入管控范围。
一切来得太突然,刚好撞上她的预产期。当时,她已经能明显感受到宫缩带来的疼痛。她焦虑地望着窗外,大门外拉起了警戒线,搭起了几个蓝色帐篷。“还能出去不?”第一次当妈妈的她不得不担心肚子里的宝宝。
同一小区,金堂县妇幼保健院的儿科医生邓羽也同样焦虑地望着窗外。她也是一个怀有六个月身孕的准妈妈,并且患上了妊娠糖尿病。“焦虑之余,我在想,与其在家里焦虑,不如帮大家做点事。”她告诉大家,“有啥子就喊我,反正我都在家里。”
这个小区,只有她一个儿科医生。
很快,小区微信群里传来一条令人揪心的消息:“有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产妇钟女士快生产了。”
与此同时,金堂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科长王长洪也了解到了钟女士的情况,“孕期39周,前期产检胎位为臀位,现腹痛明显”。医护们马上想到,“孕妇臀位,一旦羊水破了、宫口开全了,脐带脱垂怎么办?”该院立即调动产科急救专家团队,感染、产儿科多学科联动,做好新冠疫情标准防护后,赶往管控区转运钟女士。
很快,一辆救护车开进小区,将钟女士接进了医院。产科主任医师兰清馥主刀,当天下午,钟女士顺利剖出一个3300g的男宝宝。
听说孩子黄疸值偏高,邓羽决定待钟女士和宝宝出院后,为他们提供回访服务。
想为邻居们做点事 48名医护临时搭起“小医院”
其实住在生态水城澜岸小区的医生,并不止邓羽一个。因为金堂县妇幼保健院离这个小区比较近,住在这里的医护并不少。“还有内科的、外科的、口腔科的……仅我们医院就有30多个人。另外还有县医院、中医院、社区卫生院的医护。”邓羽告诉记者。
邓羽介绍,医护们当时就在微信群里讨论,“既然自己就在小区里面,邻居们又有就医的需要,不如我们自己搞个‘医院’,帮大家做点事。”事实上,在医护们自发想为邻居们做点事的时候,当地卫健局、小区临时党委也正在牵头做这件事。
“在划为中风险区的第一天,我们就统计了在生态水城澜岸小区居住的医务人员。”金堂县卫健局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次日,一批批防护用品、日常用药和便携式医疗器械就被送进小区。
小区花园旁,平时用来收发快递的地方,就成了“医疗服务点”。若干张桌子拼起来,就是医护们的诊台;一个个堆满药品的纸箱,就是药房;自助快递柜旁边搭了个帐篷,里面放着一台彩超仪和一张床,便是检验科;心理医生也成立了“心理科”,还单独拉了一条“心理咨询服务点”的横幅。
“医院”虽小,但可满足基础服务 遇到需要的还可上门服务
“我们的临时‘小医院’虽然小,但满足基础的服务,遇到有需要的,我们还可以上门。‘小医院’满足不了的,我们闭环转运到定点医院。”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胡勇是这个临时“小医院”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个‘小医院’登记在册的医务人员有48名,三班倒。除此之外,各楼栋还有专门的健康检测服务队,他们不值班的时候也会到‘小医院’来。封控区的居民不能下楼,我们就提供视频连线服务。”
每过几分钟,就有居民前来就医。一名阿姨手关节痛,医生便帮她按摩,告诉她:“拿个水盆倒点热水泡一下。”旁边的护士也告诉她:“孃孃你放心,我们每天都要来。”
在邓羽的“诊台”,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就诊,她时而拿出听诊器,时而打开小手电筒,为小朋友们查体。她说:“反正待在家里也没事干,我上、下午都在,晚上有需要我也会过来。”
2月26日下午,太阳出来了,“小医院”“门诊量”并不大,依然是几分钟接诊一次的频率,最多的时候会同时接诊三四个人。
最忙的是邓羽,她是小区内唯一的儿科医生。在连续接诊了3个小朋友后,她歇了一会儿,又马不停蹄地和另外两名医护一起,为钟女士和宝宝做回访。
快吃晚饭的时候,来看病的居民越来越少,医护们开始空闲下来。突然,一名护士接到电话,说有一家奶茶店免费给医护们送来了奶茶,“一整箱,要两个人去才抬得动”!
幕后
保障重点人群医疗服务 全市都在行动
事实上,为做好封控区、管控区的医疗保障,在此轮本土疫情开始时,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就印发了《成都市应急状态下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实施方案》,确保慢性病患者、危急重症患者、透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孕产妇、新生儿、精神病患者、残疾人、行动不便老年人等特殊重点人群的确医疗服务保障工作。
据成都市卫健委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成都各个封控区、管控区,都成立了类似金堂县那样的临时医疗服务点。
记者从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和卫生健康局获悉,“截至2月25日,高新区共建立7个封控管控区临时医疗服务点,累计共接诊90人、转诊31人次、接收线上咨询470人”。
具体到孕产妇、新生儿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据成都市妇女儿童医院保健部主任杨柳介绍:“在各个中风险区总共服务了255个孕妈妈,截至2月26日,有1个女宝和2个男宝出生,母婴都平安。”
杨柳介绍,“我们把大于36周的孕妈妈划为临产孕产妇,如果她们出现在封控、管控区,社区会对她们进行备案。在她们可能要生产时,就会有专门的车辆将她们转运到指定的医疗机构,通过专门的通道收到隔离病房。评估后如果可以生产的话,再送到隔离产房。”
疫情期间,120也承担了相应的重点人群医疗服务保障。成都市急救中心调度组长蒋晓月介绍,从2月20日疫情开始之后,120共调派救护车34车次,救助患者20人,其中18人转运到医院。
此外,成都市卫健委还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此轮本土疫情的前4天,全市就累计发送了中药预防汤剂5万余人次。
红星新闻记者 王拓
新闻推荐
邓永金(左)在帮忙搬运生活物资。受访者供图帮忙整理蔬菜水果,仔细分好类别,放得整整齐齐……在成都中风险地区金堂县生态...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