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老匾 五凤贺氏的陈年往事
大瓦房正堂。
中柱对联。中柱对联。
中堂第二层的两块横匾。
□刁觉民 文/图
四月的金堂,柳絮飞扬,彩蝶飞舞,新绿的大地四野清明。我再一次前往五凤古镇,继续搜寻贺氏一族的陈年往事。
“五凤的贺(祸)惹不得。”这是当地一句民谣。贺氏不仅在古代是五凤的一大望族,现在也是当地的一个大姓,其人口、遗存、人文等在五凤都有着重要地位,仅保存下来的古院落就有四座。
上斑竹园贺家大瓦房,2016年被成都市列为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它是一座典型的川西民居式四合院,坐落于金堂县五凤镇金箱村9组,这种建筑风格的四合院仅贺氏就建有七座,最早的建于清乾隆年间,最晚的建于嘉庆十四年(民国时期有所修缮)。其中,最著名的是坐落于金箱村2组的贺麟故居,它是当代哲学大师贺麟先生的祖屋,因其厚重的人文价值而被列为成都市的文保单位。另外三座大院散布在其他几个组。因此,金箱村在2013年8月就被国家列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壹
83岁老人舍不得自己的祖屋壹
从金堂经二绕半个小时就可到达五凤古镇,大瓦房在去古镇的五洛路途中,离公路约500米,距古镇约3000米。站老鹰岩大桥向北眺望,一座老宅院掩映翠竹环抱之中。走近上斑竹园,龙泉山脉城市森林公园旅游环线与大院擦肩而过,装载车频繁穿梭,施工现场如火如荼,机器的轰鸣声震动着层层竹林沙沙作响。
穿过如烟的竹林,灰褐色的老宅大门呈现在眼前,在贺氏后裔贺中席的引导下,我们进入了大院。他对自己住了几十年的院落不甚了解,只说家谱上有记载。从其家谱了解到:大瓦房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是贺氏大房荣芬公的第九代子孙贺景梅(字占魁)第三子贺奇瑜兴建。大瓦房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贺中席说,大瓦房原来是四合院,坐北朝南,呈横向布局,由两小一大组成,平面图形似一个横卧的“目”字,中间大两边小。走进院内,正房彩脊、灰塑彩绘,一个行书的“福”字碑在屋脊正中很是醒目。小青瓦屋面,卯榫结构,木质门窗。由倒座、正屋、左右厢房等百余间组成。左边的圆门院落早已拆除改建,右边院落大部分垮塌,仅中间大四合院现在基本保存完好。
住在右厢房的贺前仲老人(83岁),是入川贺氏的第十一代子孙。老人身体硬朗,儿女在外居家,他舍不得自己的祖屋,一直居住于此,生活自理,乐得自在。与他同住院内的还有贺光东(80余岁)老人,一家四口居住在大门右边门厅里。贺中席说,过去我们一个队都住在院子里,有30余户160余口人,全是贺氏后裔或与贺氏有姻亲的人家。现在就他们两家苦苦坚守于此,不愿离开。
究竟来过这里多少次,我自己都不太清楚,但这十年来因古镇打造、古建筑保护、农村集中居住等政策调整,当地农户逐渐就近兴建房屋,或集中居住,或举家迁出,导致古宅无人看管而造成房屋损毁和破坏的情况,甚至有老物件丢失的现象。在多次的访谈中,贺中席和贺前仲老人与我熟悉起来。每当我来到这里,院内院外的贺家人对我都非常热情,嘘寒问暖之余,不妨让我看这看那。当谈到他们的先祖贺景梅时,个个脸上挂满了笑容,自豪感溢于言表。慢慢地我也对贺氏的历史渊源有了一定的认识。
贰
“誉隆渭滨”匾额中的尊贵与声誉
据贺氏家谱记载,“溯我贺氏自远祖大房荣芬公、六房荣鸣公、七房荣麟公,三公后裔,于清康雍间由楚南相继入川,即居于金堂简阳,沿沱江之五凤溪大渡口两镇,后虽有移徙他处,去故里者,而星罗棋布,近沱江之流域唯多,迄今已二百余年,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嗣裔繁衍,家声克绍,所仰赖宗族组织之维系,以及族中贤达,对外之坚苦撑持,对内之扶持训导者,曷可胜言,且试观我族聚处之环境,则山水幽胜处,有祖茔累累焉”(摘自民国版《贺氏族谱·贺麟序》)。不难看出,其家族历经艰难,耕读传家,择善而居。而刚入川时贺氏落户于金凤村陈家沟,后因发展壮大,各房择地分居。至贺景梅这一代家族兴盛达到了顶峰,便由陈家沟搬迁至上斑竹园修房造屋,置地经商,繁衍生息。
贺景梅是大房荣芬公第八世子孙,在五凤发展不错,雍正二年(1724)将十四岁的次子贺才柯(1709年生)接入川。据文史学者詹绪河先生对贺氏的研究和考察发现(贺才柯墓志铭):贺景梅,字占魁,太学生,“习举子业未第,归事其亲…持筹有道,以此起家”。贺家人丁兴旺,家有子三女八,孙十一,元孙四十余人。长子太学生,二三子俱武庠,而孙辈元孙辈及姻亲中有官职者多。
这一切也从现存的牌匾中得到证实。在大院门厅门楣上,一块鎏金的匾额显示着主人的尊贵与良好的声誉。鎏金匾额上刻有厚重的“誉隆渭滨”四字(匾额尺寸:2.78 米× 1.12米),字体用繁体、行楷书写。上款题写“授文林郎知金堂县事加三级纪录五次崔 为魁公贺老大人八旬荣寿志喜”,下款书写“众亲友等同拜赠 嘉庆丙子年季春月二十一日吉旦”。这是房主人贺景梅八十大寿那年(1816)季春,一位姓崔的亲戚领衔众亲友送来的匾额。崔姓亲戚名景俨,山西人,嘉庆十八年至二十二年任金堂县知县(见同治版《金堂县志》)。
崔姓亲戚还代表一位名叫古元的弟弟和一位名叫奇锦的外甥,在同一时间赠送了一块格调同样的匾额(上书“朝誉杖容”四字),赞誉贺氏家声远播、享誉一方,挂在堂屋大门门楣上。
叁
“杖舄东华”姻亲恭祝八十寿辰之礼
进入堂屋,农具七倒八歪,香案上落满了灰尘,有些破败。中堂上分两层悬挂着四块大匾,两边扇架墙上的中柱和南北金柱上分别挂有一副对联。这些牌匾和对联均是嘉庆十四年(1809)大瓦房落成时亲友赠送的。
中堂第一层一块匾上书“台阁凌云”(左),一块匾上书“甍高碧汉”(右),显示着当时大瓦房的雄伟。上款题写:“钦命四川布政使司参军升授贵州开州正堂军功加五级纪录十次吕”和“钦命四川布政使司参军升授贵州开州正堂军功加五级纪录十次吕 为大硕德贺府魁老先生令三郎兴建志喜”字样。詹老师告诉我,吕姓亲戚名正音,乾隆二十七年前后任贵州开州(治今开阳县)知州(见开州志)。下款均是“众亲友拜赠 嘉庆十四年岁在己巳冬月望之前二日立”字样。第二层牌匾悬挂在房梁上,一块刻有“祥第星辉”,一块刻有“世绪宏开”。两块匾额都是与贺氏有姻亲关系的平辈赠送。题款显示主人的亲友都是一些身份不俗和有地位的人。
左右墙上的三副对联分别刻有:(北金柱,约239×25)“画栋青霄大厦新成燕雀贺/雕梁彩色高门衍庆凤麟生”,(中柱440×36)“善为作善为成一代宏谟绳祖武/肯尔堂肯尔构千秋大业贻孙谋”,(南金柱,约330×29)“鸾之华翚之飞瑞绕青青萱草侧/ 竹乃苞松乃茂光联韡韡棣华间”。这些对联都是在大瓦房落成时,魁公的姻亲、晚辈及亲友赠送的,从所书内容来看,来宾竭尽赞誉、期望等祝福语。
我赞叹古人的智慧,还沉浸在匾额和对联内容里,贺中席突然拉着我去他原来住过的地方——门厅左边一间锁着的房间,屋内堆满了杂物,光线灰暗。他找来手电筒,指着窗棂上说:“这里还有一块大匾。”我费了好大劲才看清匾上的四个字:“杖舄东华”。他说这也是姻亲在先祖八十大寿时赠送的,不知啥意思。我说这是祝愿你先祖健康长寿,神游四海的意思。“杖”是拐杖,“舄”是鞋子,“东华”指东岳泰山,古人认为泰山是神山,华耀大千。明朝宣宗皇帝朱瞻基《御制山水图歌赐长春真人刘渊然归南京》说“东华之东湛明景,彩霞环绕蓬莱境”,《潇湘八景画·山市晴岚》有:“湘市老人头半白,琴仆从容随杖舄”,都是这个用法。
匾额是一个家族的脸面,彰显着家庭的思想情趣、精神追求和道德修养。贺氏入川落户五凤,大房后裔希望“世绪宏开”,而七房后裔更注重“耕读传家”。我们从贺麟故居保存至今约三百年的“锄经”、“种德”牌匾可以看出,他们既注重锄头与经书的关系,更懂得言传与身教的重要。牌匾,看似只镌刻了家族的一些陈年往事,但也承载着激励后人,传承文脉的作用。
新闻推荐
成都中院发布2019年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本报讯(记者刘冰玉)5日,成都中院对外发布2019年度成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2...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