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现汉六朝时期崖墓 219座崖墓出土玻璃耳珰等600多件珍贵器物

华西都市报 2020-04-28 01:47 大字

219座崖墓出土玻璃耳珰等600多件珍贵器物 金堂中兴村崖墓群全景。

中型墓葬墓室结构。

后室兵器架、楼阁等雕刻。

玻璃耳珰

铜釜

219座崖墓,悬于成都金堂一村落丘陵处,空旷的土地背后,不远处便是新兴的城市。

高楼之外,2000多年前的先民沉睡于此。古与今,生与死,一项项历史谜题在考古工作者的手中缓慢解开。

4月27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从去年4月开始,经过近一年发掘,在成都金堂清理发掘了219座崖墓。该崖墓群年代集中于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分别有大型墓葬、中型墓葬、小型墓葬。墓群出土铜、银、铁、玻璃、陶、瓷质器物600余件。

成都金堂现219座崖墓

出土器物600余件

为配合金堂县某地产项目建设,2019年3月中旬,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对该项目文物勘探过程中发现了崖墓群。经上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后,于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对崖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崖墓219座。

该崖墓群位于金堂县赵镇中兴村七组,其东北侧距中河约1公里,墓葬自上而下共四层,分布于浅丘东坡。墓葬按规格可分为大中小三类,其中以中小型墓葬为主。

其中13座大型墓葬,均为带狭长露天墓道前后双室墓,主室两侧多存棺室,长8-10米、宽2-3米、高2-2.5米,部分墓葬四壁及顶部有精美雕刻,葬具多为陶棺,墓葬时代主要为东汉晚期至蜀汉时期。

中型墓葬多为带梯形墓道单室墓,部分主室两侧及后部存长方形龛,少数主室内存原岩石灶、井台等附属设置,长4-6米、宽2-3米、高1.5-2.5米,葬具多为陶棺,少量墓葬用砖砌长方形棺,墓葬时代主要为两晋时期。

小型墓葬多为带短墓道单室墓,墓室狭小,长2-3米、宽1-1.5米、高0.8-1.5米,部分墓葬一侧存长方形原岩棺台,多数墓葬未见葬具,墓葬时代多为东晋南朝时期。

为何此地出现了如此规模的崖墓群?现场发掘领队龚扬民介绍,根据以往研究,崖墓群分布主要有两个要素影响。古人在选择墓址时,一是选择丘陵地带,能够开凿;二是受到当时堪舆思想的影响,要选择河水流经之地。而此次崖墓群发现处,正符合这两个条件。

出土精美玻璃耳珰

或从楚地传来

此次考古发掘中,崖墓群出土铜、银、铁、玻璃、陶、瓷质器物600余件。

其中以陶器为主,主要有罐、仓、钵、壶、陶俑等;铜器主要有釜、盆、耳杯、灯、镜等;银器主要为镯和指环;铁器有环首刀、削、锄头等;玻璃器主要为耳珰;瓷器主要为青瓷虎子、罐和盏。

其中,玻璃耳珰尤为精美。耳珰是妇女戴在耳垂上的饰物,相当于耳坠、耳钉、耳环之类。此次发掘的耳珰主要有两类,均为蓝色,形制不一。

龚扬民介绍,根据目前考古研究发现,当时的玻璃或从楚地或南亚而来。“我个人认为从楚地传来可能性较大,因为从战国时期开始,楚地已开始大量制作玻璃制品。”

目前,科技考古相关工作人员正在对此进行分析研究,鉴定其究竟从何而来,谜底将在未来揭开。

除此以外,古人“事死如生”,墓葬内侧的壁画、雕刻中,灶台、井、各种生产工具的刻画,为人们还原了古人的生活状态。遗憾的是,根据已发掘信息,目前还暂不能对墓主人信息进行推测,从陪葬物品、墓葬样式等看来,13座大墓葬的墓主可能处于社会中层。

两晋墓葬为主

为多家庭使用的公共墓地

龚扬民说,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组合判断,墓地时代从东汉晚期持续至东晋南朝,其中以两晋墓葬为主。

“墓葬在墓群中有序分布,基无打破关系,且墓群中经常可见2-3座墓葬成组出现,该墓地应为同时被多个家庭使用的区域公共墓地。”

对于考古工作人员们来说,此次发现并不意外。近年来,金堂已出现较多的汉代遗迹,金堂赵镇近年经科学发掘的黄天树崖墓群、十里村崖墓群和此次发掘的中兴村崖墓群皆位于毗河和中河附近,时代相近,主要为东汉中晚期至两晋时期。

汉晋时期,成都金堂水运较为发达,此次崖墓发现的区域是毗河、中河与沱江的交汇处,无论从军事或经济上看,均为要冲之地。

据介绍,这批墓葬材料极大地丰富了四川地区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墓葬考古材料,墓群出土随葬器物为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四川地区东汉晚期至六朝时期器物发展序列提供了丰富实物材料。墓葬出土玻璃耳珰等器物为研究两晋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提供宝贵线索,墓葬中精美雕刻为研究四川地区东汉两晋时期社会生活、生产情况提供了直接的图像资料。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戴竺芯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新闻推荐

援藏义诊暖人心

图为援藏医生正在为理塘县上木拉乡农牧民量血压。甘孜日报讯近日,在海拔3600米的理塘县藏坝乡和上木拉乡,来自成都市金堂县...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