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力量挺身而出 高质铸造生命奇迹 打一场“有温度、有硬度”的战疫

成都商报 2020-04-17 01:50 大字

市三医院组成的19人医疗队,作为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赴武汉支援的队伍出征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3 3月20日,这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范玮前往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战疫”的第48天,这一天,他接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前线的忙碌紧张让他没办法回家看父亲最后一眼,甚至还来不及过多伤心又立即投入抢救病人之中。

3 “你代表我们前往一线战斗,我们代表你送父亲最后一程。”听闻噩耗后,市三医院领导班子和同事们自发前去吊唁,以“儿子之名”告慰父亲,并告诉家人,“您儿子是英雄!”

3 市三医院组成的19人医疗队,是成都市属公立医院首支赴武汉支援的队伍。“办一家有温度的医院,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在这次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市三医院打响的是一场“有温度、有硬度”的战疫--以“温度”开展人文关怀,以“深度”扎稳工作根基,以“广度”做好同质辐射,以独特的“三度”抗疫战术,带头行军之中。

/ 温度之“出征包裹” /

援湖北队员:医院给予母亲般关爱

2月1日,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到省卫健委紧急通知后,迅速组建起这支“召即至,至善战,战必胜”的专业化医疗队。2月2日,是市三医院难以忘却的纪念日——该医院19名医护人员组成成都市市属公立医院首支支援湖北医疗队,投入战疫的第一线。

打开援助队员的“物资保障箱”,可以感受到这家医院的“温度管理”。医院为每位队员准备了鼓鼓囊囊的“战疫包裹”:不仅有防护物资,日常的生活物资也很全,除了毛巾、牙刷、沐浴液等洗漱用品,连成人尿不湿、卷纸、湿巾等都贴心备上了。

医疗队出发后,“大后方”又操心他们在武汉吃得不习惯、穿得不够暖,源源不断地寄去方便小火锅、牛肉干等四川美食,还附上了秋衣、秋裤……可以说是“大到吃穿住行,小到生活琐碎,一应俱全”。

“上前线的队员开玩笑说,我们得到的是老母亲般的关爱。”市三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刘之超称。

/ 温度之“感谢信” /

患者:你们让我感受到成都温度

寒冬中出征,未知的危险、未定的期限、闭塞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作为进驻重症病房的队员们,面对的不仅有体力的考验、意志力的考验,还有心理的考验。当他们在战疫第一线救人时,市三医院也建立了三级“关怀机制”为他们“疗心”。

市三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介绍,医疗队建立起了党员与非党员的“结对子”制度,充分发挥先锋带头及群众关怀作用;每日必问、每日必听、每日必查、每日必清的队内“四必”,是队长和队员之间的横向交流;院领导、党(总)支部、科室负责人联系援湖北医疗队员的“1+1+1”三级联系制,则是大本营和前线点对点的关心。

纵横联合、点线交叉,让19名队员在“关怀之网”中实现了快速磨合,成为一支具有温度的支援铁军,不仅队友之间相互关爱,更是把爱传递给了患者。

武汉患者罗婆婆因疾病双目失明,这次又因重症新冠肺炎入住隔离病房。武汉有段时间天气变化多端,罗婆婆没带够衣物冻得有点发抖。见状,队员们赶紧把“物资保障箱”里全新的衣物送到罗婆婆手中,还把舍不得吃的水果留给了她。躺在病床上的罗婆婆十分感动:“这次住院我才懂得什么叫雪中送炭,让我在武汉最冷的时候感受到来自成都的温度,谢谢你们!”

59天一线战斗,4面锦旗、6封感谢信、30多条感谢信息,以及一个个用专业和温度创造的生命奇迹,便是对这支“去得最早、回得最晚”的医疗队,在武汉援助工作成绩的最好证明。

/ 八点连线 纵横协防 / 用专业打造抗疫“深度”

再往前追溯,院内的战疫早已打响。

疫情发生初期,市三医院迅速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由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院长刘早阳担任组长,挂帅统一部署、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市三医院副院长程弓介绍,医院成立综合协调、医疗救治、后勤保卫保障、设备物资保障、信息保障、感染管理、新闻宣传及舆情处置和监督执纪等8个应急工作组,各分管院领导牵头负责,各司其职,把上级和医院的各项决策准确、及时、全面地贯彻落实到各个科室、各个岗位,确保疫情防控有序有力推进。

八点连线,纵横协防,拉起的是一张全院全员参与的防疫网。同时打造的,还有一根根将战疫工作植根深入的“铁钉”——比如1月28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更新后的第一版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英文版)。为了让更多临床医护人员对怀疑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危重患者进行规范、及时、安全的个人防护与科学治疗,市三医院一群青年党员及骨干医生第一时间对英文原版进行翻译,通过10小时分工协作、9小时认真校对、马拉松式作战,9人完成12130字翻译,并于1月30日上线,以供临床医护人员阅读参考。再如以钟南山院士创新工作站负责人、成都市呼吸健康研究所副主任、市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国平为首的精英团队,于疫情早期即启动了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的相关研究,筛选抗新冠病毒中医药的有效成分,从而为全球新冠病毒的防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一场深植于根的战疫,充分体现出了市三医院作为市级公立医院“排头兵”的整体综合实力。

/ 多区域同质化覆盖 / 硬核的“宽度”支援

市三医院不仅打好自身“防疫仗”,还发挥了作为区域公立“三甲”医院领头羊的优势,开展多区域、多角度覆盖的“宽度”支援。

1月29日,市三医院党委书记徐俊波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及专家组一行21人,赴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考察推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随后,医务、护理、院感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与临床专家组成MDT团队驰援金堂。市三医院院感部部长郭华介绍:“我们根据新冠肺炎最新指南,结合当地医院实际情况,对医疗救治和隔离观察病房进行调整,制定院感管控、医疗、护理SOP流程,并开展全员培训,要求必须人人过关。”

2月4日,市三医院火线集结了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陈锋领衔的8人多学科团队扎根金堂,与当地医护团队展开讨论沟通。严格遵照诊疗方案并按规范做好了防护与消毒隔离,共同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精准化、规范化、及时性的诊疗服务。经过充分沟通讨论和实地查看,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了3个治疗组,每个治疗组由5名医生、12名护士组成,实行三班倒值班制,并严格要求责任落实到组、落实到人。同时,专家团队连同当地团队根据国家第五版治疗指南,结合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关诊治规范和预案,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救治工作。

2月10日,作为省医疗专家组组长,李国平教授又临危受命赶赴甘孜州道孚县人民医院开展疫情防控指导工作。道孚县海拔近3500米,他到达时气温低至-10℃。面对严苛自然条件,李国平与专家组成员克服高海拔所带来的缺氧反应,紧急针对救治中存在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收诊、诊断、转诊等相关流程标准的设计。经过全力战“疫”,当地收诊的新冠肺炎轻型、普通型患者转重型的几率明显下降,部分重型患者经合理治疗后转为普通型,最终实现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创造了高海拔地区新冠肺炎救治的亮眼成绩。

2月16日,肾内科医生陈霓又火速支援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她,在踏进定点治疗医院后反而淡定了。陈霓主要负责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床旁透析治疗,普通患者床旁透析的时间大约是6个小时,但是因为这里患者的特殊情况,动辄就会延长到10多个小时。在此期间,她需要严密监测,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因为患者治疗时长不确定,工作也变得不确定,最长一天更是在病房待了近20个小时。尽管辛苦,但看到患者一个个好转、出院,还有他们竖起的大拇指,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除了点对点的支援,市三医院专家团队还先后至都江堰、蒲江、金堂、邛崃等地医联体单位及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人员培训。同时,创新性与得荣县人民医院、会理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网络平台,实现特殊时期实时对口支援,让偏远地区老百姓享受同质化新冠肺炎诊疗水平。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早阳说:“多措并举实现‘三甲’防御硬度向周边的有力辐射,有效助力战疫能力的同质化进程,是三医院的责任与担当。”

“温度、深度、宽度”,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用这三个战疫的关键词,让我们相信,源自心底的爱和牢记于心的责任,能战胜一切。

(李诗敏 刘韵笛)

新闻推荐

五色斑斓的梨花溪

□杨晓阳阳春时节的川西平原,处处都是如诗如画的醉人美景,闭上眼,似乎都能看见花团锦簇的胜景,白的、红的、黄的、绿...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