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江河里的“一朵浪花” 记工信部在川挂职干部陆瑞阳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闫新宇
带北京名师送教到村小
帮农户插秧后田埂小憩
“扶贫干部就是一朵浪花,只有投身大江大河,才能汇聚力量,奔腾向前。”这是陆瑞阳对脱贫帮扶工作深切的感悟。
陆瑞阳,工信部派驻南充市嘉陵区世阳镇谢家庙村第一书记。年末岁初之际,在南充嘉陵区谢家庙村,记者见到了他,了解并感受到了他近两年不平凡的扶贫经历。
在陆瑞阳眼里,嘉陵区不是驿站,而是自己的另一个故乡,一片亟待改变的土地,这里有一群需要帮助的亲人。陆瑞阳把自己比作一朵浪花,他说两年多的帮扶,既帮助了乡亲,也提高了自己,收获了鱼水深情。
两年多的工作中,陆瑞阳坚持问题导向,找痛点,寻找解决方案,以工业和信息化打通农业产业链,举一反三,取得较好帮扶效果。因对嘉陵区的深情厚谊,陆瑞阳主动申请将帮扶期延至2020年。
走访贫困户大姐
拜农民为师
利用荒坡种植羊肚菌
新建的党群活动中心
拓宽产业发展路不畏艰难探索通用模式
川东北阴冷的初冬早晨,薄雾还未散去,谢家庙村五社村道旁的荒坡已聚集了十几位大嫂,她们在陆瑞阳的指挥下,将拌好的羊肚菌种洒进一周前细耕好的地里,再像种麦子一样,用耙子把土盖好。
羊肚菌,这个名贵的“菌中之王”就完成了它的生长第一步——着床。
羊肚菌市场价值高,但高投入高风险,这“惊险一跳”陆瑞阳要回答三个问题:怎么种、怎么卖、怎么分?
怎么种?进行生产管理。选择一个新项目发展,要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首先是分析土壤气候条件,陆瑞阳把土样带到省农科院请教专家,又带队到主产地金堂县参加培训。选择有6年种植经验的公司合作,提供种子并选派技术人员。请本村跑运输的党员退伍兵小蒋负责管理,贫困户优先入园务工。为增强责任感,采取混合所有制,吸纳部分农户入股。为了按时完成播种任务,陆瑞阳吃住在村办公室,方便面成了最主要食品。有一次,跟村上几个村民一起播种完,炒个白菜下米饭,已是下午3点。
东西种出来了怎么卖?而且卖出好价钱?遇到收购商压价,陆瑞阳自己找销路,发朋友圈、找相关单位,借助消费扶贫政策,发起“我为村菇代言”活动,到机关食堂和部属单位“路演”,获得不少订单。但长久持续还要靠市场力量,他带领村两委制作公众号做电商,给餐饮企业日常供货,与顺丰合作鲜品配送到小区。
在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关心下,陆瑞阳带领村民利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支持的烘干机,将不能及时卖出的菇进行烘干。改变农产品保存形态,打出销售“时间差”,并与本地调味品企业合作开发羊肚菌酱和汤料,一是解决了部分品相不好菌菇的利用,二是降低门槛,为羊肚菌的大众化消费探索一条路。从卖菌菇到卖加工品,开发衍生产品,是实现增值的有效路径。枇杷丰产销售难,陆瑞阳协调经济和信息化厅爱心认购14000斤,同时对接果汁企业长短结合解决问题,并发动农户制作枇杷膏销售。
怎么分?陆瑞阳探索利益分配机制。产业获得收益采用“三三制”分配。三分之一用于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临界家庭生活保障,三分之一用于产业拓展,三分之一注入村公益基金,解决民生和福利,修路扩道建水利,美化村居,安装太阳能路灯,送生日蛋糕和红白事慰问金。贫困户的直接收益包括土地分红、劳务收入和股权分红,每年5000-6000元收入。股权分红是把集体资金15万折算成100股(1500元一股),给全村98户贫困户每户分配1股分红收益,每年每股5%(75元)保底分红,再根据利润二次分红。股权分红实行“动态化”管理,稳定脱贫后就转让给新入股或新确认的贫困户。所有贫困户都稳定脱贫后,股权收益回归村集体。
产业,是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关键。谢家庙村298户1034人,贫困人口98户261人(全区第二),贫困发生率超25%。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在2017年之前为零。陆瑞阳集聚各路资源入村,成立混合所有制村集体经济公司,整合零碎撂荒土地,协调各类资金300多万,引入银鹅生态种养殖、羊肚菌、花椒、辣椒、百果林等近千亩,实现村集体收入超30万元,带动农户就业100人次规模、务工收入50万、农产品销售60万。
为了帮助农民增收,陆瑞阳努力促成农民创业园“变废为宝”,建农民创业园,统一解决水电气问题,既支持创业,抱团取暖,又实现贫困户就近务工,留守妇女居家灵活就业。邀请川农大、省食品院设立“乡村实验室”,对现有资源、农土产品进行分析和设计,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陆瑞阳以各村合作社为班底组建电商团队,利用“世界长寿之乡”品牌,就地取材、举一反三,开发大健康农产品,从桑叶茶、金银花、折耳根、玉米须这些“植被经济”,到羊肚菌为主的山菌产业,到米豆腐、连麸粉等粗粮开发,陆瑞阳的扶贫礼盒越做越大。联合物业协会进社区,发行“粮票”“菜票”,推行订单农业,满足生态安全食品需求。
加强阵地建设提高凝聚力 创新话语方式
夏日,四川农人的傍晚,是忙碌而闲适的。喂好猪羊鸡鸭,捧个饭碗,舒舒服服在坝子“吃夜伙”,还能看陆书记的“露天电影”。
每两周,陆瑞阳都要带上投影仪,连上电脑,把最新的一些电影送到村民集聚点,而屏幕就是农户家的白墙。在放正片之前,他还不忘播放中央最新的政策部署,把北京的精神带到农家院坝。
陆瑞阳刚到谢家庙村时,原有村活动室空间狭小,设施老化缺乏更新。党支部和村委开个会,不少人甚至需要站在外面听,农民夜校效果也不理想。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空心化、老龄化问题突出,党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都不能高估。
如何破题解决矛盾?陆瑞阳决心“两手抓”:一手引进资源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作用;一手抓基层党组织建设,规范党员组织生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上议事日程后,陆瑞阳积极向部里争取资金,并主动参与设计,又用两个多月时间盯着建成。
“为早日让乡亲们用上活动中心,他经常在工地与工友加班,干到夜里12点,饭都吃不上一口。”一位村民评价说。
据介绍,新建党群活动中心定位打造“一站式”政治学习、便民服务、文体娱乐、展览展示、卫生计生、综治调解、农家购物、日间养老美好生活服务站,并为下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和建设农村党校预留基础。采取川东北民居式样,保留传统特色,由中国建材集团采用装配式建筑援建,并采用汉瓦薄膜发电技术,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万元。
活动中心突出政治功能,大厅中央直径2米的党徽吊灯、图书角和会议区的五星红旗隔帘、夜晚闪耀的党徽灯箱、书架背面的光荣墙,都时刻提醒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增强爱国情怀。其余依次设计了村情村史暨脱贫攻坚展室和农产品展示架,乡村小课堂进行农技交流、妇女活动以及矛盾调解。会客室采用传统家具,会议桌置入川北民居构件,俯瞰落地窗外的太极绿化图和中式园林,感受“中国气派”,增强文化自信。
新党群活动中心成为全村引以为豪的标志性建筑。谢家庙村的党员和村民都精神为之一振,到活动中心听党课、喝茶会、搞交流、下盘棋、健健身慢慢变成了村里的时尚,不少村民有事没事就爱往活动中心跑。
阵地建设为党支部提高凝聚力战斗力打下了坚实基础。干部状态好了,老百姓心气顺了,村里各项工作也积极向好。2018年10月,谢家庙村顺利脱贫摘帽,被评为南充市“四好村”,陆瑞阳本人也荣获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和南充市优秀第一书记。陆瑞阳还提出建设“三个世阳”(文化世阳、生态世阳、长寿世阳),打造“川北民俗文化特色小镇”,围绕四季节气,举办节庆活动,借“节”发挥,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助农增收,培育乡风。他注重对乡愁的理解和运用,计划引入新村民、植入新业态来激活乡村文脉,改造乡村。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创新思路服务解决群众利益
2019年9月10日上午,教师节,在世阳镇神庙垭小学的课堂上,同学们没有规规矩矩地坐在课桌前听讲,而是把课桌挪到一边,在教室里欢快地跳起了舞!原来,同学们正在通过互联网课程学习舞蹈,而班主任胡老师则成了他们的线下导师。
作为为数不多的几所村小之一,来这就读的都是离镇较远不方便接送的贫困家庭学生,一共只有12名同学,从幼儿园到五年级。胡老师是唯一一名教师,一教就是20年。胡老师不会教英语,美术、音乐、体育课程也勉为其难。
陆瑞阳针对乡村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学质量不高、留守儿童业余荒芜、家庭不重视等问题,在争取志愿者支教的同时,着力引入同步教学、远程指导,与胡老师一起推行“课程改革”,把“副科”还给孩子们,让农村小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音乐、美术、阅读、科学等课程。
通过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一个屏幕,弥补了乡村教育缺教师、缺课程、缺资金、缺资源的难题,打破学校围墙、链接优质资源,让偏远村小开齐开足课程,争取让每一个乡村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同时,对教师也是很好的学习与锻炼,双师课堂模式要求教师不能当“局外人”“甩手掌柜”,而要做更精细的“教练”和“陪伴者”,甚至当“网红”导师。这就倒逼教师认真钻研业务,主动学习。
在全力引入互联网课程之外,陆瑞阳还协调工信部出版社捐赠图书1500余册,办起“圆梦书屋”,配发文具书包300件,争取30台电子书。他在世阳开设公选课,开展寒暑假读书主题活动;评选十佳好少年,邀请大木偶和3D打印走进乡村小学;组织贫困学生参加西工大夏令营和热爱乡土活动,带留守儿童参加南充春晚和游艺活动,给村小捐赠衣物棉鞋,温暖过冬;组织留守儿童代表60人去成都、汶川开展科技、国情教育,到西华师大航模馆、标本馆、天文馆进行社会实践,邀请西华师大、西南政法大学志愿者到世阳开展一个月支教活动,为135名留守儿童进行艺术、科技、综合素质提升辅导;组织乡村教师和家长培训,邀请北京实验二小名师送教下乡,从多方面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陆瑞阳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找痛点,创新思路逐项解决。针对农村诊室医生无法常态坐诊情况,推行远程医疗。针对很多常见药买不到便宜品种,“看病贵”,也导致部分贫困户不愿到公立医院而选择到诊所就诊,呼吁有关部门改革完善医药招投标机制。针对三建五改部分施工质量不高以及因成本限制丢失传统美感、功能布局受局限情况,探索丘陵地区推广装配式建筑,并保留传统风貌,让农民住得更安全舒适。
老百姓的饱暖他始终放在心头,而陆瑞阳自己的身体却顾不上呵护,一位村民告诉记者,由于长期劳累工作,他得了带状疱疹都顾不上去医院,忍着疼痛买点药又继续忙活。
挖掘人力资源潜力提高稳定脱贫能力 激发内生动力
“四川的竹子很多,但是利用少,竹子其实可以做很多东西,家具、竹编等等,还可以提取精油,我们要想法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这是陆瑞阳在世阳返乡农民工创业微信群里分享的观点。
针对农村空心化、老龄化困境,陆瑞阳告诉记者,他坚持五湖四海,“不求所有、但为我用”,将各类人才20多人团结在村两委周围,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充足“人力资源”。
小蒋原是村上的司机,陆瑞阳发现他能吃苦办事靠谱,又是党员,当过兵,就把他培养成党员致富带头人,将村上的新产业羊肚菌交他负责,建成“产业突击队”。依托本村群众的“工程队”“生产队”“老年协力队”“低保清洁队”“元老议事会”“电商小组”也都建起来。通过对本村人力资源的挖掘,打造不走的工作队,人尽其用,实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鲜活局面。必要时引入和借助外力。
“解决好激励机制,保证他们获得比原先更多的收入,就可以留得住人、用得了人。前提是把集体经济这块蛋糕做大,而有了人,产业发展了,各项工作也就可以抓起走,实现良性循环。”陆瑞阳表示。
村上的干部和乡亲们都说,陆书记是一个特别爱学习、爱琢磨的人。他关注中央政策,研究各种报告,学习各种模式,加入各种扶贫群。每次借出差或路过机会抽空考察周围乡村,从无锡华西村到顺德清平村,从成都战旗村到石家庄塔元庄村,他去了几十个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特色的村,总结别人的经验和模式,思考哪些能为我所用,关键点在什么地方。他再像蜜蜂一样,把消化过的见闻和思考,讲给村两委和群众,开阔眼界、启发思路。并带队200人次到竹艺村、川北凉粉、菌菇基地学习。他总结了乡村发展、文旅融合的5种模式,给市区领导建言,被赞“见多识广,主意多、办法新”。他通过大量的样本考察,总结提炼,再对人进行培训和引导,给他们赋能,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稳定脱贫能力。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
陆瑞阳坚持产业与党建互相促进,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发挥村支部领导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抓党建动员人,为其赋能,给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最终服务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巩固脱贫成效。他在每一个工作节点上主动发现问题,思考优化可能,下足绣花功夫,提供普遍经验,是新时代新思维改变贫困的缩影。
新闻推荐
每天地铁口卖花 寒冬暑日 雷打不动 86岁黄桷兰婆婆:“闲不下来,闲下来要生病。”
正在卖花的江婆婆近日有博主爆出:在成都人民北路地铁站B1口有位老婆婆,每天都在地铁通道里卖黄桷兰和自己扎的鞋垫,她还...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