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是终点站 下车无遗憾 诗人流沙河去世 享年88岁

三秦都市报 2019-11-24 01:29 大字

昨日下午,曾以诗歌点亮无数人理想的文化学者、诗人、作家流沙河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创办新中国第一份官办诗刊《星星》

流沙河原名余勋坦,生于1931年11月11日,成都金堂县人。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流沙河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很早。他4岁开始研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春又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许多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流沙河的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田间、绿原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译诗、杂文。流沙河发表于1981年的《理想》一诗,为很多青年朋友熟知。诗中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火一样的热情,流淌在诗歌中,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乘上理想之马,挥鞭从此启程的豪情壮志。

1957年1月1日,流沙河、白航等4位年轻诗人创办《星星》诗刊,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1982年,流沙河在诗刊《星星》上开了个专栏,最早介绍台湾现代诗。后来,他把这一系列集结出版《台湾诗人十二家》,引起了轰动。正因为流沙河的欣赏和推介,余光中在大陆有了广泛的知名度。1982年夏,余光中致信流沙河,说起四川的蟋蟀和故园之思,4年后,他又在《蟋蟀吟》中写下“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流沙河感慨之余,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作答,“你该猜到我在吟些什么,我会猜到你在想些什么。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一时传为佳话。

致力传统文化一生对汉字热爱

因为《就是那一只蟋蟀》和《理想》,流沙河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很有名的诗人。但出人意料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宣布封笔,不再创作诗歌了。流沙河说:“我的诗都是骨头,没有肉。尤其是读过余光中的诗后,我说算了算了,不写了,我怎么写也写不出他们那样的好诗来。”

时间流逝,流沙河的许多诗句依然在流传。但这些年他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播,出版了《解字一百》《白鱼解字》《正体字回家》等多部推广传播诗词文化的著作。1996年,从四川省作协退休后,流沙河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2009年开始,流沙河在成都市图书馆开始了固定讲座,讲宋词、论诗经,获得读者们的欢迎。此前在采访中,晚年流沙河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很是满意,他说:“白鱼又名蠹鱼,蛀书虫也。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2019年9月20日,流沙河与马识途、王火、王尔碑、木斧、方赫、白航、刘令蒙(杜谷)、李致等9名从事文学创作70年的四川作家,荣获了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

一生活在汉字里的流沙河曾感慨:“感谢古老的汉字,收容无家的远行客。感谢奇妙的汉字,愉悦避世的梦中人。”如今,诗人将和组成诗歌的汉字一起走入历史,一路走好。

本报记者夏明勤

新闻推荐

金堂赵淮路建设加快推进 春节前具备通车条件

本报讯(何城凤记者李自强)从去年12月开始封闭施工,连接淮州新城和金堂县城的主干道——赵淮路的建设一直备受市民关注。记者...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