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会更美好

成都日报 2019-05-13 01:37 大字

清莲图 胡真来(武侯区)绘

黄太平(金堂县)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在金堂一个叫金龙的小镇上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悠悠光阴,好多事都已淡忘,唯两件印在了记忆中。60年代,小镇上很少见到汽车,倒是刘师傅驾驶的省运司57队17号货车间或送货到小镇,货车一来,我们一群小孩便追逐去看稀奇。刘师傅一下车,就由公社(现在的乡镇)干部陪着,职业优越感满满地挂在他的脸上。看看现在,不光各式货车繁多,小轿车也早已进入百姓人家,我家也一样,想走哪走哪,那真叫玩派!

筛石灰石,是我印记中的又一件。那时父母工资收入低、兄弟姐妹多,为补贴家用,我常到土陶社等单位打临工。1974年春夏,小镇新建卫生院,我承包了筛石灰石的工作。货车一到,先把石灰石下到工地上,后用水管浇石灰石,中午放学后,戴上两层口罩,用铁铲一铲一铲往斜撑的木支架钢丝网上抛发胀的石灰石,细的石灰粉末就漏在网下面,下午放学继续。筛一遍后,再用水浇没完全发胀的石灰石,筛第二遍、第三遍,可挣工钱28.5元。可是看看现在的同龄人,大多还在父母面前撒娇,那真叫幸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件关涉改革的事又刻在我脑海里。大概是1983年,县里召开改革大会,我亲见胸前佩戴大红花的庞大队伍,排着三四列纵队通过县城大街前往会场。这些佩戴大红花的人群,是各乡镇的“万元户”,在浩浩荡荡的队列行进中个个神采飞扬,迎接着人们羡慕、敬佩的目光。或许,和今天改革大潮中的佼佼者相比,他们根本不值一提,但正是敢为人先的他们成为改革的先锋,为一路向前的改革开放奠了基石。

进入新世纪,一路见证时代大变革、社会大发展,其中两件大事尤其令我感到自豪和骄傲。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堪称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人员财产损失最大的地震。然而,大地震却激发了全体中国人和海外华侨空前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极重灾区对口援建……灾区重建的速度和重建后的崭新面貌令世界惊叹。我曾去过整体迁建的北川新县城,游玩过震后的旅游名城都江堰,走进过映秀焕然一新的乡村,目睹新城新村,感慨万千,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祖国的伟大。

第二件是2018年10月,经过9年艰苦建设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这座曾被国外媒体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跨海大桥,总长约55公里,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是世界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直面电视直播,我强烈感受到了中国力量!

一路走来,我和我的祖国走过了艰难岁月,走过了改革的发端和阵痛,走过了坎坷和灾难,正一步步走向辉煌、走向民族复兴。我深信,坚定前行,明天会更加美好。

新闻推荐

金堂 检察机关回访治污企业

本报讯(金堂检记者陈博)昨(22)日,记者从金堂县检察院获悉,近日,该院检察干警前往成阿工业园区,就前期办理的一起环境污染案展...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