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米 一片叶 一颗心

成都日报 2019-03-18 04:02 大字

刁觉民(金堂县)

踏着春天的脚步,赵萌从正月初八就已忙碌起来,每天7点她便从成都营康西路的老店出发,前往位于金堂毗河之滨的宝辰食品生产基地上班,谋划新年的工作。

赵萌,成都宝辰食品公司董事长,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老成都·赵粽子”第四代传人。

老外婆的家训

走进宝辰食品公司会议室,墙上一块书写着“严家风,承善举,制佳品”的牌子非常醒目。赵萌说,“这是我们老外婆留下的家训,厂子在哪,这块牌子就挂到哪。”

赵萌是从她母亲手上接过这牌子的。1997年,22岁的赵萌由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行政管理系毕业,先后在华润集团、北新集团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及在私企当老板近10年时间。在此期间,她工作顺风顺水,总想通过努力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是,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每次回家见到年过花甲的父母苦苦支撑着作坊式的家业——百年香粽,又心生怜悯。父母守住这份家业不容易,特别是母亲,很想让女儿也能像自己一样接过祖业传承下去,但赵萌都任性地拒绝了。2006年,她终于不忍父母的恳求,辞去所有工作,回到营康西路,回到父母身边,担负起赵氏百年香粽(纯手工制作)的传承工作。

“赵氏香粽是我老外婆从周庄带过来的。老外婆是我妈外婆的母亲。”赵萌说。在“唐风孑遗、碧玉周庄(古时称‘贞丰里’)”的中心双桥,有一户周姓的大户人家,就是赵萌老外婆的家。老外婆是周家唯一的女儿,小时候跟着陈姓奶妈学文化学女红,平时也学一些厨艺等。奶妈心灵手巧,不仅有一手好厨艺,尤擅点心糕点制作。在奶妈的教导下,老外婆也学会不少厨艺,特别对包粽子感兴趣,在奶妈手把手地示范带动下,主仆二人不时用当地糯米、红豆、红枣或虾仁、肉类等,和草本植物叶包制成粽子,调节家人早餐膳食,家人非常爱吃。

老外婆成婚后随夫蒯氏入川,将包粽子的手艺带到四川。她将水乡香粽原料结合川人习俗,精选优质糯米、甄挑生态粽叶、辅以上乘鲜肉、禽蛋、果仁、鲜花、五谷等,包制成清香扑鼻、晶莹剔透的粽子,得到家人及亲邻称赞,成为当地的时尚美食,并走俏锦城。后因时局动荡,赵氏一家举家外出避乱,辗转西昌、冕宁一带借居多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局好转,才迁回成都营康西路65号。

回到成都的赵萌父母因无一技之长,苦于生计,便在家中包些粽子沿街巷叫卖。因粽子纯手工制作,又增添了彝家风味,特别有味道,顾客赞赏有加。从此,赵氏一家在家中开起包粽子的小作坊,一时间街坊及附近市民争相购买赵氏香粽。每逢端午佳节,更是门庭若市,凌晨5点顾客就开始排队争购,不到百平方米的家庭作坊被围得水泄不通。

几易其厂 艰苦创业

赵萌接过母亲的作坊后,一边跟母亲学习包粽技术,一边利用所学的知识思考小作坊的未来。母亲说,“做食品就是做良心”,还经常唠叨祖传的家训和老外婆留下的口诀:“手握粽叶卷成锥,抓把糯米往里推。顺势将叶向下折,心系麻绳望子归。”

母亲告诉她,端午节包粽子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的民俗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传统手工包粽子的人在逐渐减少。特别是现代科技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流水线生产粽子也多起来,这种纯手工包粽子的技艺也慢慢地被人遗忘或丢失。听了母亲的话,赵萌陷入了沉思。 2013年,赵萌决定走出营康西路,在郫县高新西区选择了一处近1000平方米的厂房作为生产基地,但经过几年,发现厂房规模小、发展有限,不利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品牌打造。2016年,在朋友的推荐下,赵萌来到金堂考察选择新的厂房。在金堂这个美丽的天府水城,有优质的投资环境和政府的扶持政策,加之金堂曾是劳务输出大县,适合包粽子这样密集型用工要求,经过全方位考虑,赵萌最终将生产基地选在了金堂。

2016年4月,在金堂毗河之滨的金堂大道旁,赵萌租用了一处占地12870平方米的厂房,投资260余万元,购置现代化生产设备,创立了“成都宝辰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她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带领员工在古法制作的基础上,秉承祖制“严家风,承善举,制佳品”的宗旨,创新发展。在原料上精选上等黑龙江五常糯米、安徽高山纯天然箬叶、四川新康绿的优质原材料,口味上充分传承祖制的嘉兴口味,研发创立了“赵粽子”川派粽品牌,在同行业中赢得了一片天地。

匠心制作 成都品牌

在宝辰食品公司宽敞、明亮的现代化车间里,近百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有条不紊地在备料、称米、泡米、调制、包制、扎线、上笼、蒸煮、冷却、抽真空、杀菌等工序上各司其职,古法制作创新发展。

2016年端午节期间,“赵粽子”被邀请参与中国龙舟节(金堂站)赛事,而且是川内唯一受邀企业。近年来,宝辰食品还被吸收为成都食品工业协会会员、成都零售协会会员、四川电视台美食栏目著名餐饮店,与赖汤圆、钟水饺等同为新成都十大美食,入选CCTV著名栏目《对话阿丘》成都老故事,还被CCTV央视网商城栏目、《每日经济新闻》《四川报道网》专题报道。

“悠悠吴地情,蜀都粽飘香”。赵粽子历经四代,秉持“一把米,一片叶,一颗心”的工匠精神,不仅为金堂的充分就业和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也在默默地慰藉人们心中那份不舍的乡愁。2018年6月,传承百年的“老成都·赵粽子”成功申报为金堂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赵萌成为此项目的第四代传承人。被誉为“犹太亿万富豪教母”的沙拉女士,在品尝赵粽子后,亲切地对赵萌说:“做好妈妈,做好粽子!”而这,也正是赵萌的追求。

新闻推荐

总投资216.96亿元 金堂县3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本报讯(记者黄燕)昨日,位于淮州新城的成都兴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装配式装修系统部品环保智能生产及研发基地项目现场,金堂县20...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