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课班、大数据、创客空间 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构建“未来教育”体系的三部曲

成都商报 2018-07-03 04:33 大字

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E课班”的孩子正在学习

6月27日,金堂县“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交流论坛在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如期举行,全县中小学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面向未来的新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推进落实。这样一场前沿的交流论坛能够落户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校长唐中福将之归功于学校在“未来教育”探索上取得了重要的经验与成果。“这些经验与成果代表了学校在教育教学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是在培养新时代面向未来的学生中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值得与兄弟学校交流和分享的。”唐中福说道。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6年12月,学校便被成都市教育局批准为“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学校。近年来,金堂中学外国语学校从“构建数字化校园管理和服务平台”入手,逐步实现了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的全覆盖,再到完成了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逐步实现了从软硬件升级到师生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目前,学校正积极扩充数字资源,与高科技企业合作,引进先进“大数据”系统,并从制度层面,建立健全“未来教育”保障机制,努力打造出一所引领未来的“智慧校园”。

基/础/

学生人手一台平板,完成从预习到复习全过程

2015年8月,学校投入近百万元,在金堂县率先探索开设了2个“E课班” (以英文字母“E”开头的三个单词:Electronic——电子的;Efficient——高效的;Excellent——卓越的), 开始了信息通信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E课班”上,老师和学生每人一台平板电脑,老师利用平板授课,学生利用平板学习,便捷高效,及时准确,深刻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这台定制的平板电脑,老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堂、课后进行无缝沟通,老师不仅可以将预习的微课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方便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将课程中的易错点、难点、重点题型以微课、板书的形式推送到学生的平板上,提醒学生重点预习。”据学校教务处主任刘应康介绍,平板电脑实现了学生的课后作业自动批阅,学生作业提交后,马上就可以看到解析和参考解法。同时,学生的课堂、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也能在后台生成数据及时反馈到老师的终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的学习效率。

随着系统版本的更新,目前,这个人手一台的平板电脑可谓“黑科技”十足,学生不仅能在平板中同步老师的板书,还能将其保存下来随时调出查看,方便复习。“省去机械的抄写,同学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对知识点的思考上,课堂质量自然也提高不少。”学校教师黄佳表示。

除了强大的学习功能外,这台平板电脑在应用软件的配置上,同样丰富,除平台自带的应用外,学校还将各学科常用的教学软件集成到教师和学生的平板上。比如猿题库,口语100,盒子鱼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要。

去年,学校在起始年级2020届20个班全部推行平板教学,建成了第一个“未来年级”。今年,学校在2021届计划招收20个班,仍然全部为“E课班”,这也意味着“E课班”的教学探索得到了质量的验证,学校“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也将逐步在全校常态化开展。

进/阶/

重视教学数据管理, 用“大数据平台”重构校园生态

“开设E课班,初衷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强,教师的管理效率更高,让学习更加有针对性。”校长唐中福告诉记者,经过一轮的设备升级和系统更新,学生手中的平板电脑不仅可以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它也可以是一个微型大数据收集中心,将学生学习的状态、进度、成效进行收集、整理、分析,让家长和教师随时跟进学生的学习过程,改善教学管理,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重视大数据的收集管理,是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在打造“智慧校园”上迈出的重要一步,“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学习过程的海量数据都被淹没了。”校长唐中福说,而电子终端设备通过一次次当堂、课后的反馈,逐渐串起学生在学校的全过程数据,小到学生在哪些知识点上犯错率高、大到学生在哪个阶段的成绩有了波动,通过平板电脑收集的数据都可以一目了然。

“在大数据时代,智慧课堂只是互联网+教育的起点。”唐中福透露,下一步,学校将在学生学习数据的基础上,实现节假日个性化作业定制。让每个学生的作业都不一样。目前,学校正在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微课资源库,老师和学生也在尝试构建错题集。此外,今年学校还引入新的多分阅卷系统,对学生学业数据进行智能采集和精准分析,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对大数据的利用不仅仅只体现在教学上,在后勤管理方面,学校引入“智慧校园”系统平台,提升后勤服务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在食堂,学生打了什么菜,在小卖部,学生又购买了哪些辅助食品,这些微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了收集、整理,为学校制定学生健康成长规划提供具体的饮食数据参数。

落/地/

打造创客空间,给“未来教育”插上实践的翅膀

今年5月5日,在由成都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上,学校廖俊老师带领的两支“西觅亚FLL工程挑战赛”参赛队从FLL项目的15支比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并列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成功晋级省赛。在这一项目上,成都市仅有4支队伍晋级省赛,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便有其中的两支。

廖俊告诉记者,本次机器人工程挑战赛是学校第一次组队参赛,学生能表现得如此优异,廖俊认为,这离不开学校2017年建成的创客实验室。在这方“创客空间”里,学校配备了较为齐全的实验装备,从3d打印到乐高西觅亚FLL机器人训练再到VR虚拟现实技术,各类前沿科学设备一应俱全。每周四下午,学校安排了两节课作为固定时间用于创客实验等社团课程,配备了专职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创新实验或探究学习活动。平日里,廖俊在班上是物理老师,在创客空间里,他就成了孩子们的“兴趣开发师”,指导学生进行各种类型的探索开发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物理、数学、计算机知识,那么在这里,他们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项目制驱动的方式,从低级到高级,让学生完成一个个老师布置的任务,从而达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目的。”廖俊解释道,“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创客空间进行超声波测速实验时,学生的第一级任务就是练习使用超声波传感器,紧接着第二级就是讲解超声波测速中的计算公式和原理,到最后,学生就要自己进行编程设计,让机器人完成超声波测速的整个过程。一步一步的任务体系,让学生不仅学习了基础知识,也完成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转换。”

在唐中福看来,“未来教育不仅是单纯的软硬件投入,在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深度学习的同时,早一步让孩子能够接触到前沿的科学技术,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也是未来教育的内涵之一。”

从开设“E课班”到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管理,再到落地实践的创客实验室,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在“未来教育”路上迈出的每一步,不仅具有前瞻性,也走得很踏实。今年,金堂中学外国语实验学校2018届毕业班982人参加中考,据初步统计,其中617人达到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金堂中学的录取分数线,占毕业生总数的62.8%;398人超过了成都市中心城区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占毕业生总数的40.5%。其中,2015年作为试点开设的两个“E课班”,在达到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金堂中学录取分数线的人数比例上,分别名列同类班级第一。

关于未来,校长唐中福表示,学校将继续加大投入,实行基础建设和应用培训两手抓,把未来学校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规划有机融合,构建起更加完备的智慧校园,开创学校“卓越教育” 更加精彩的未来。

新闻推荐

见“微”知著 以“微”行动 金堂县高板镇“五微工作法”推进社区发展治理

“哎呀,这是哪个的车,又堵在小区门口了。”以往,类似这种乱象时常刺痛金堂县高板镇石龙新区居民的心,小区内住户多、车多,公共...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