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千年行走 守望未来明亮 ——金堂中学荣升“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教育实践路径探寻
四川省金堂中学校历史肇端于北宋嘉佑年间兴办的金堂书院,其名沿用至清朝乾隆初。
早在书院成立之前,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就曾来此地游历生活。金堂书院时代,人文蔚起,一大批举世闻名的才俊志士:北宋政治家黄中庸、一代鸿儒谢湜、明代刑部尚书杜铭、与清官海瑞同列“三公”的一代循吏敖选等均出自于此。
至乾隆十六年乃称“绣川书院”。绣川书院时期可谓大师云集:清末著名学者、“蜀中三才”之一李调元,“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清代四川唯一状元骆成骧都曾来书院讲学。历史上苏东坡、陆游、杨慎、于右任、张大千等名人也先后来绣川书院游历学习。
1905年,废书院、办学堂、兴教育。1928年,沿革绣川书院,正式成立金堂县县立中学。1943年,学校正式举办高中。1950年,县立中学与私立陈氏崇正中学、蜀贤中学联立。抗战时期,学校教师易明道为报效祖国,毅然投笔从戎,以身殉国,谱写了一曲抗日英雄壮歌!革命家、教育家赵君陶女士曾在校任教,担任女生部训育主任,传播革命星火,照亮学生前进之路。近现代时期,学校培养了被孙中山赞为“收功弹丸”的彭家珍,新心学创始人、被誉为“东方黑格尔”的贺麟,著名诗人流沙河,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因此,学校被誉为“英雄摇篮”、“明哲土壤”,可谓“川西俊才,于斯为盛”。
1951年,学校迁至金堂县新县城赵镇十里坝与赵镇中学并校,校名“金堂县赵镇中学”。1987年,更名为“四川省金堂中学校”。2012年9月学校从赵镇十里坝搬迁至赵镇西家坝中兴寺路123号新校园,学校优越办学条件达到历史高点。
历史的垒叠总是记录一所学校的文化厚重,四川省金堂中学校厚重的历史呈现出它不凡的人文精神质地。
传承历史文脉,根植现实基础,着眼未来发展,金堂中学遵循“溥爱生命,博映未来”办学理念,本着立德树人宗旨,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逐步形成了“学力课堂”、“三养课程”、“自主管理”和“教师梯队培养”四大办学特色,一路探索,开创了不凡的教育实践路径:
学力课堂:构筑课堂教学“新时空”
自2013年9月起,学校开启“学力课堂”教学变革探寻,着力构筑课堂教学新时空。
金堂中学“学力课堂”构成的“五元素”为:“学”,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发现问题。“思”,就是独立思考,质疑解惑。“探”,就是同伴交流,互学互助。“练”,就是巩固迁移,拓展训练。“评”:就是总结评议,分享反思。
在金堂中学“学力课堂”的推进中,编写导学案和科学分组是“两基石”。“导学案”是师生共用的能有效指导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即“教案”和“学案”的合成文本。同时,通过高度重视科学分组、文化建组、实施合作、机制跟进、评价促建来激发活力。
金堂中学“学力课堂”实施的“五环节”为,“自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核心教学内容,科学整合教材内容,编写层次分明、循序渐进、滚动推进的导学案,帮助学生识记、分析、归纳、理解课程所规定的基本内容,让学生获得学习新知所必备的预备性、基础性和相关性知识与技能。“互学”:是在学生个体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模糊知识、混乱思路,各抒己见、彼此对话、展开讨论。“展学”:是学生在课堂上汇报自主、合作学习成果,通过展示,让学生感知学习结果或结论的不足,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而为学生搭建展示能力与智慧的舞台,收获成功喜悦,分享成长快乐,增强学生自信心、自尊心、表现欲,从而获得精神满足,为深度学习提供强大、持久精神动力!“导学”:即教师以教学核心立意为导引,以建立目标体系为基本方法,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为核心,以逻辑问题串联为载体,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途径,以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自学、互学。“练学”:是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应用,建立与现实生活联系、实现知识深化及发现新知的实践关系。
“学力课堂”将“学”贯穿于密切相关、相互依存的教学各环节,促进了学生的学发生了四大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型的“跟学”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的“自学”;学生由浅层次学习转变为深度探究性学习;学生由封闭式学习转变为开放性学习;学生由知识的“观众”转变为能力的“主演”。
三养课程:催生生命成长“能量源”
遵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课程改革思路,金堂中学构建起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互衔接的三级课程体系,进而蓄积生命成长力量。
课程采用“5643”的开发模式,遵循“五原则”:选择性、灵活性、全员性、自主性、多样性。“六步骤”:调查、申报、审核、培训、实施、督查。“四策略”:活动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管理规范化、评价科学化。形成了“三课程”:“养心”课程、“养智”课程、“养长”课程。
在课程实施模式上,学校遵照“四流程”:选课、排课、上课、考核。注意“四方面”:对学生选课进行科学引导,对教学过程精心组织,对上课方式认真对待,对课程实施加强监控。
同时,构建起“两维八层”评价模式,对“三养”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学校主要从指导与学习两个维度及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指导过程、教师素质、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创新性八个层面进行评价,促使评价科学合理。
自主管理:锤炼学生才干“训练场”
“管理也是一种教育,要让学生参加管理。”上世纪40年代,著名教育家赵君陶担任学校训育主任时,对老师们谆谆告诫。正是在她的教育管理思想影响下,学生自主管理成为了学校的鲜明特色。
首先是,成立“三级五部”,完善自主管理机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个人自荐和民主选举成立了“三级”自主管理机构——班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年级自主管理委员会与校级自主管理委员会,每级“自主管理委员会”又分为卫生礼仪部、劳生部、自律部、文体部、宿管部五部。
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以学生为主体,建立严密自主管理体制,为习惯养成、活动设计、自我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各级各项行为习惯的检查、量化、评比、统计工作,使管理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真正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事事都做好”的良好德育管理格局。
同时,落实“三大要点”,将自主管理落实到位。一是“放手给权”,把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的修订权下放给学生,自下而上,由学生自订规章制度,发动学生自己确定管理范围、管理制度和行为标准,并根据需要,由意见人提交修改建议,由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讨论、修改和推行。二是“修身自律”,为落实“律人先律己,修己方达人”的自律管理目的,学校将它转化为“四个自我”:自我角色设计、自我对位反省、自我教育修炼、自我实践完善。三是“机制保障”:首先,通过教师引领,体制创新,指导学生自主管理,保障“自主化管理”运行。其次,通过制度保障,评价导向,保障多样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促进自主管理规范化和常态化运行。最后,规范管理,落实到位,针对教育管理的新常态,不断建章立制,制定了《金堂中学德育与学生管理制度汇编》等各种制度集,将常规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梯次发展:搭建教师成长“脚手架”
学生要成长,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金堂中学充分尊重教师自身成长规律,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纽带,依托五个名师工作室,建起了教师分层发展的“金字塔”,形成梯级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一是建构教师梯次发展“金字塔”:塔基部分是入职时间较短的年青教师,这部分教师占比较大。塔身部分是县级学科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优秀青年教师,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塔颈部分是市学科带头人、市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塔顶部分是省特级教师、省骨干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师等专家学者型教师。
二是组建教师梯次发展“四个团队”,即组建班主任管理团队、青年教师发展团队、骨干教师示范团队、名优教师引领团队。
三是借力教师梯次发展“三级阶梯”。学校通过阶梯提升程序,实现了教师跨越式发展。教师发展的“三级阶梯”为:“学术荣誉阶梯提升程序”、“平台展示阶梯提升程序”、“教育理念阶梯提升程序”。
四是搭建教师专业提升“脚手架”。在“溥爱生命、博映未来”的办学理念引领下,金堂中学为教师搭建起了快速发展的“脚手架”,形成了“名师领航,集群孵化”的教师发展模式。
在教师的梯次发展中,学校做好“两翼发展”,着力打造教师发展的“双翼”——名师工作室孵化、课题研究带动。明晰“四条路径”:以文化人、以德养人、以艺磨人、以情动人。采取“五项策略”:内培外引、修路筑台、育青培优、活动陶冶、机制护航。金堂中学所建构的“金字塔”结构形态的教师梯次发展模式,激活了名师创造激情,促进了各层次教师集群发展,形成了互帮互学、团结互助、共同分享的良好育人氛围。
金堂中学走过近千年的发展之路,呈现出的普通而不普通的人文精神质地与教育实践路径注解了它千年不变的教育真情,它千年不变的教育真情定格了它永恒不变的教育理想:让每一颗生命的未来因它的教育因子而幸福氤氲!
“植根千年行走,守望未来明亮”,这就是金堂中学荣升“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教育未来。即使再过千年,它的理想也一样守恒!
新闻推荐
曾铸造出青铜纵目人像、创造了辉煌古蜀文明的三星堆人后来去了哪里?今年年初,在金堂县发掘出二十余座成汉崖墓,其中出土的陶...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