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捉螃蟹

成都日报 2018-04-23 03:56 大字

梁成东(金堂县)

农谚道:“三月三,螃蟹上山”。每年的这个时候,在我家乡的小河沟便会有一群群捉蟹人,来来往往,把河沟里的乱石头搬来翻去,都想从石块下面找到穴居的野生螃蟹。特别是在三月初三的晚上,传言这天是螃蟹出洞上山的时节,许多头上顶着电筒,手里提着编织袋的捉蟹者,便会沿着家乡的山沟沟,爬坡上坎,搜捕着那些一只只钻出石洞的螃蟹。他们捉住螃蟹后,次日便用绳子拴住,拿到古镇上一摆,5元一只,10元一对,成了城里的小朋友戏乐的一种时尚。

“搬螃蟹”也是我小时候的一种乐趣。那时候,只要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每到星期天,我便会约上一群小伙伴,提着水桶,光着脚丫,沿着家门口的小河沟去捉螃蟹。

捉蟹时,大家首先要从河沟的下游开始,向上游进发。因为小伙伴人多,各人都要通过清澈的水面,去观察水里的石头下面有没有洞穴,再凭经验判定洞穴里面有没有螃蟹。倘若从上游往下游进行,搬石头的过程中,很快会使水面变得浑浊,无法观察下游水里的情况。由于螃蟹对水质非常敏感,只有在环境非常好的地方,才会有螃蟹活动,所以大家看一眼水的清澈度,便能判定有没有螃蟹。那时候,大家捉蟹时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小的不捉,产仔的不捉,瘦的不捉,只捉那些大而肥的。

有一次,我捉到了一只又大又黄的老蟹,经过和大家比试后,觉得捉的是当天的蟹王,一时高兴,便顺手放进裤兜里。继续捉蟹,然而刚走几步,我突然痛得大叫起来,螃蟹的两个老虎钳死死地夹住我大腿上的肌肉不放。众伙伴纷纷围过来,想着各种法子让它松开,结果每次一碰到它,它便夹得更紧,痛得眼冒金花,却又毫无办法。最后终于一个伙伴想出好主意:让我跳进水里试一下。我只好穿着裤子跳进水里,结果果然有效,刚入水不久,它便松开了老虎钳。但我的腿上已留下深深两道血印,让我恼恨万分。

每次出去一圈,回来便是满满一桶。螃蟹捉回来后,母亲便会选一些颜色黄的看起来很肥的,除去背壳,只选用很少一点蟹肉精华和两只大钳,放上一点清油,炸熟后先让我大快朵颐一番,算是对我劳动的犒赏。而父亲便会烧起一口大铁锅,把剥下的废壳和剩下的螃蟹一起放入锅中,慢慢烘烤,直到螃蟹被烤得香喷喷黄亮亮的时候,再混合上已经被炒成七成熟的玉米、黄豆、豌豆,拿去加工房粉碎,做成饲料,用来喂上两头肥肥壮壮的年猪。

随着年龄的增大,现在我早已不去门口的小河沟捉蟹了。哪家若有宾客至,主人便会到市场上去购买又大又肥的大闸蟹,从而让小河沟的野生蟹有了繁衍生息的空间。只要能保住家乡的绿水青山,就能留住童年捉螃蟹的乐趣,也能守住乡愁的原味。

新闻推荐

金堂羊肚菌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金堂羊肚菌”已于日前注册成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继“金堂明参”之后,金堂县获得的第2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也是成都市各区(市)县第21件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