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综合治理见成效 背街小巷换新貌 ——四川金堂县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西南商报 2017-12-05 11:48 大字

[摘要]——四川金堂县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取得成效

整治后的万安街已焕然一新,沥青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侧车辆摆放有序。住在这里30余年的李阿姨看着门前干净的道路,高兴地说:“以前这里机动车、电瓶车、自行车等乱停乱放,道路两侧商家的违规雨棚一家比一家大,整个道路显得比较阴暗,交通时常堵塞。现在好了,道路两侧商家的违规雨棚已经拆了,车辆停放也十分规范,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走在这条道路上,心情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背街小巷是广大市民群众的主要聚居地,随着金堂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人居环境差等问题困扰着背街小巷居民的生活及出行。今年以来,金堂县城管局认真对照“五整治、五提升、五打造”工作要求,坚持建设管理并重、软件硬件同步,努力打破空间束缚、创新思维方式,突出抓好新产业植入、特色街区打造和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工作,积极探索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新模式,让背街小巷环境靓了起来。

综合性常态化管控,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在现有“城管+公安”执法模式基础上,不断扩容形成“城管+公安、交通、水务、规划、环保、文旅等县级相关部门”的背街小巷综合性执法管理新机制,将背街小巷市容秩序由突击式管理转变为常态化管理,逐步形成“减少层级、整合力量、提高效率”的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完成县城规划区背街小巷违法违章搭建拆除89处;清理整治占道经营行为8000余处次,取缔占道摊点2000余个;清理乱堆乱放现象800余处;拆除违规店招店牌、横幅、橱窗广告1000余处;对28条背街小巷车辆乱停现象开展巡查管控5000余次,纠正车辆乱停现象4000余起;完成背街小巷道路标线、停车位、交通标志的逐一核查、修复和更换老旧、锈蚀、破损公交站牌50余处。

对照“五整治”要求,创新自治模式。严格推行“街长制”,结合背街小巷管理现状,以创建整洁、美观、文明、有序的背街小巷为目标,按照“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强化社会监督,严格管理考核”的措施,建立以背街小巷所属社区自治为主导,县级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区域化网格管理,逐步推行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治理自治模式。同时,构建了背街小巷环境自治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基层自治优势,建立和完善社区相关负责人负责街道环境综合治理机制,配套县级相关部门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失职追责的保障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问题台账消纳、定期通报会商等相关监督考核管理制度,逐步实现“部门指导、社区自治、公众参与、分级负责、运转高效”的环境治理新机制。

对照“五提升”要求,逐街推进项目建设。坚持“逐街整治、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将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与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社会资金项目建设、县城区广告招牌规范设置及基础设施更换相结合,逐步完善背街小巷市政基础设施,提升背街小巷环境品质。同时,按照成都市《花重锦官—增花添彩总体规划(2016—2022)》要求,持续加快推进增花添彩工作进度。鼓励屋顶增绿、见缝插绿、拆围透绿,大力实施公共区域绿化提升,稳步推进小游园和微绿地建设,引导市民参与“增花添彩”行动,努力形成“人人关心、人人爱护、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对照“五打造”要求,深化产业植入。结合特色街区建设,对具备条件的背街小巷进行示范式打造。今年,金堂县金海岸·耍都被市政府命名为第三批成都市特色街区;2018年计划完成油坊巷、河坝街、3.5横道及金航横街特色街道打造。同时深挖金堂历史底蕴,突出区域特色,结合团结巷和五星巷区域现有女儿食堂、教堂等传统建筑完成产业植入,打造集传统文化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具有金堂特色的街区,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增强城市整体功能。贾华

新闻推荐

金堂县“东进”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昨日举行 23个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200.8亿元

昨日,金堂县“东进”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淮州新城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现场隆重举行。本次集中开工仪式,项目合计23个、总投资达200.8亿元。今年来,金堂县切实贯彻落实成都市“东进...

金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堂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