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碗里的疼

农村大众报 2020-07-07 23:51 大字

刘雪梅

“李大,这人你也看到了,你啷个想的嘛?”外曾祖母问。

外公没有说话,低着头,连眼皮都没抬一下。

不说话是不好意思说。第二天,外婆和外公的亲事定下来。

那是1975年,工分多少决定了生活质量,是艰辛还是稍稍宽裕。外婆家那边男劳力一天的工分10分,女的只有5分,而外公这边男劳力工分10分,女的8分。3分之差,让外婆从泸州只身来到简阳。

亲事定下来,外婆要回去,外公也要去见岳父岳母。家里实在没有多少钱,外曾祖母拿出来5块钱,这点钱不能坐车,只能步行,路上得走两天。

他们早上五点出发,走到下午两点,才看到一家店,外公看了看外婆,没有说话,带着外婆走进去。

一问才知道,一小碗白米饭就要5分钱,一碗高粱饭要2分钱,外公心疼。可人都进来了,外婆还在,外公只好要了一碗白米饭、一碗高粱饭。

外公把白米饭推给外婆,外婆端起碗,急切地吃起来,脸上带着笑。外公也端起碗,扒了一口饭,怎么都咽不下去,一咽就喉咙疼,好像喉咙要被划开了。

这是外公第一次吃高粱饭,一粒白米看不见。以前,最多吃混着高粱米的白米杂饭,高粱饭实在咽不下去。

外婆看见了,把自己的碗递过去。

外公没有说话,把碗推回去,又扒了一口高粱饭,正打算往下咽,一个乞丐走过来,看着外公跪下来:“求求你,赏我一口吃吧。我已经好久没有吃的了,求你赏我一口吧,一口不行,你刨一点点给我也行,让我垫垫肚子吧,求求你!”

外公看了看他,又看了看碗,把碗往前一推,正准备给他一点,店员快步走过来,把碗推回来:“别给他!你给了他,后面又会来要的。”

店员把那人拉出去。

外婆说:“你自己吃吧,这么少,你都吃不饱,啷个还给他们呢?你要是吃不下去,给我吧,你吃我这碗,我们天天吃这个,我能吃下去。”

“不用,你吃你的。”外公又扒了一口饭,可实在咽不下去,看了外婆一眼,走出去给了刚刚那个人。

这次外婆什么都没说,只是默默吃饭。

店员摇了摇头,走了。

晚上住店,他们住最便宜的大通铺,男人挤一间,女人挤一间,一共花了5角钱。

外婆家偏僻,种稻米的地少之又少。只有第一顿高粱饭里有点白米,剩下的都是纯高粱饭。

大家吃得很香,怕外公吃不饱,每次都给外公盛得特别多。外公什么也不说,只能逼自己多吞几口。

待了两天,他就带外婆回来了。

虽说穷,结婚还是要办酒席的,就算全素宴也得办。那时简阳的结婚酒席一般是“八大碗”,有两碗炒肉,两个甜饭或是腌菜盖饭,剩下的都是素菜。

到了简阳农村,办不了八大碗的,可以办“斗(dou,三声)碗宴”。四川人饭碗大,斗碗的碗口比饭碗还要大一圈,白色粗瓷,碗外面画着各式各样的花。

斗碗宴缺不了肉。要把肉切成二指宽、二指厚,一桌一碗。一桌八个人,就切八块,除此之外连肉渣都没有。斗碗宴可以用别的碗,但八块肉一定要用斗碗装,装不满斗碗,只能用菜凑。要是办不了斗碗宴,就办全素宴,炒菜时会多倒点油,也没人说闲话。

那时候,没钱买不起肉,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肉,只能求人帮忙。外公有两个姐姐,都嫁人了。一个嫁得好一点,是工人,有固定工资,只能求他帮忙了。在那位姐夫帮助下,好不容易买到肉了。有了肉,就可以办斗碗宴,请了几户邻近的人家。

菜一桌一桌上,给了外公可乘之机,他每张桌子跑个遍,结果只抢到两块肉。

他装在碗里,装作自己吃了,却悄悄溜到灶房,将肉换成红色布口袋装着,拿碗盖在水缸后面。那里靠近墙角,堆着柴,没人在意。

晚上,等大家都睡着了,外公捏着被角掀开,踮着脚去了灶房,回来坐到床边,轻轻推了推外婆:“仕芬,起来,给你个好东西。”

外婆睁开眼,坐了起来:“啥事啊?你咋还不睡啊?这都半夜了。”

“看,这是啥?”外公把手摊开,朝外婆递过去。

外婆的眼睛一下放出光来:“哪来的?”

外公没有说话,把手往前送了送。

外婆抿着嘴角,眼睛却弯了起来,拿起一块肉送到外公嘴边。

外公没有张嘴,外婆又往前递了递,瞪大眼睛看着外公。

外公抿了抿嘴,顺手将肉送进外婆嘴里:“你吃。”

外婆的胸腔颤了颤,嘴角抿得更紧了,却还是笑出声,轻轻的。她把肉吃下去,抬头,撞见月光下外公的眼睛。

外公正愣神,外婆把另一块肉塞进他嘴里。外公嚼着肉,嘴角悄悄扬起来。

1988年,我妈11岁,舅舅8岁,外婆突然病倒,肝硬化,病情极速恶化。人瘦下去,腿却肿起来,一按就是一个很深的印子,半天回弹不起来。

后来,外婆谁都不认识了,每天躺在床上呻吟。

我妈说:“妈,起来了,吃饭了,今天是汤饭,可香了。”

外婆没出声。

我妈和舅舅把外婆扶起来,舀了一口饭,喂到嘴边。外婆不吃,一声接一声地“哎哟”。

每到这时,外公总默默接过碗,拍着外婆的手:“仕芬,仕芬,起来了,吃饭了。”

外婆停止呻吟,转过头。

外公把饭递到嘴边:“仕芬,乖乖吃饭啊,吃饭才能好啊。”

外婆闭上眼,慢慢张开嘴,将饭含进嘴里,嘴巴轻轻动,一点点往下咽。

(刘雪梅,1999年生,四川成都人,大二学生。)

新闻推荐

阳安中学整体迁建项目有望9月投用瞄准“教育强市” 简阳跑出“加速度”

三栋U字形的连廊式现代化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建筑主体已经完工,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内装。一旁,工人们正...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