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张“光荣榜”背后:这座城市藏着怎样的治理玄“机”?
食客们在夜色中享受着味蕾的愉悦
成都的“烟火气”成为全国两会期间的一个热词。词的由来,始于成都在推动复工复产过程中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弹性施策与制度创新。
升腾而出的城市烟火,有灵气,有温度,这是我们看到的“果”。但透过袅袅青烟,更多人试图探讨背后的“因”。
两个月前,成都市城管委得到了来自成都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的一份通报表扬,原因正是近期获得各界点赞的“五允许一坚持”举措。通报中赞其“因时制宜,打破了思维定式”。
疫情期间,3个月出头的时间里,成都市委办公厅一共发布了9张“光荣榜”、241条表彰名录。也就是说,平均约每隔十天就有一次先进表彰通报。
再往前推,早在去年6月,成都就正式提出建立通报表扬制度,希望通过这一创新型制度,用精神激励的方法,来树立鼓励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一年多以来的时间里,写在成都表彰榜单上的改革先锋,名字已码成长长一串。
管理学大师彼得·杜拉克说,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这一句,同样适用于治理。比起榜单上表彰的创新,榜单本身,或许才是催生创新资源、激发创新活力的更大一种创新。
透视9张“光荣榜” 营造城市活力
整个疫情防控期间,成都从各级部门、机构、组织,到基层,企业、个人,似乎随时随地都在冒出各式各样的“新创意”、“鬼点子”。
前期防疫排查任务艰巨,于是有社区建立了下至18岁少年上至80岁热心老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有街道将电子通行证和员工身份证合并制作成纸质通行证;还有社区引入了覆盖全社区居民的智慧系统……
而后大家齐心推动复工复产,于是各部门纷纷建立起专班机制,一对一为企业精准施策;还有街道创新设立“防疫银行”,帮困难企业渡过难关……
这些或大或小的创新,有些效果格外凸显,写在了成都市委先后表彰的9张榜单里。而更多的,则自然而然流淌在发展的细枝末节,合力营造着城市活力。
事实上,成都在疫情防控期间,交出的各项成绩单都尤为亮眼: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66例、全市感染率仅十万分之一、是全国千万人口以上城市中感染率最低的城市之一;一季度,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57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了3.0%。纵然不免受到疫情影响,但在同期公布一季度数据的7座新一线城市中,成都回落幅度最小。
有治理的弹性,亦有经济的韧性。这样的成绩之下,成都创新建立的通报表扬激励机制,究竟起到了多大的催化作用,其实从9张“光荣榜”中,便能透视一二。
2月10日,成都市委办公厅发布了疫情防控期间的第一张表彰榜单。5个先进集体,10名先进个人。这之中,几乎一半以上来自于医疗卫生领域,绝大多数,来自于防控一线。
时隔8日后,第二张榜单出炉,在受到表彰的26个集体和个人之中,不乏“攻克物资生产技术难题,新增3条自制生产线的”成都彩虹集团等民营企业,以及创新“保供”应急方案的成都市商务局市场保供组等团队。
而到了4、5月份的后三批榜单揭晓,各产业园区党工委、各街道社区、各业务处室、各企业单位、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个人,已在名单中“百花齐放”!他们创新招工方式、创新审批方式、创新排查方式、创新生产方式……似乎所有人都铆足了劲儿,争相探索,共克时艰。
比如,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党工委专门创新设立了“防疫银行”,储备防护消杀物资,并通过 “网上申请-现场核借-7天归还”的方式,帮助企业渡过复产难关。简阳市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党工委,针对园区特点,专门联合淘宝大学为园区企业提供免费电商培训……
逐一看去,几乎9张榜单每一张的更新出炉,都意味着更多元的主体加入了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创新;也都意味着更新鲜、更亮点的做法被催生出炉。而这,正是创新催生的创新。
以创新,促创新
驱动城市创造力
在成都,表彰是种机制,也是种治理之道。
去年6月,成都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这次会上,成都创新提出,将建立通报表扬制度,用精神激励的方法,来树立鼓励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营造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疫情防控期间的9批表彰,几乎把“精神激励”的作用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事实上,至少在近两年里,成都创新建立的表彰机制如同发动机,始终在驱动着整座城市的创造力。
去年底,伴随着“2020成都新年音乐会”的奏响,2019年度“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改革创新奖”受表彰单位和个人的名单也同步揭晓,80个表彰集体、150名先进个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新理念”的践行者。其中有科技创新的研发者、公园城市的建设者、新经济企业的创业者、东部新区的建设者……
但更显创新的是,成都的表彰在设置上,奖励对象不是传统的优秀典型,而是立足城市发展方向,奖励“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改革创新者”。
时间再向前推,2018年11月,成都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大会,对年度成都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和优秀创业者进行表彰,那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让民营企业做主角,从机制上,以极大的激励和尊重,来驱动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也正因如此,成都人本就活泛的头脑,更增添了创新创造的动力。氛围一旦形成,处处皆是实践,皆是场景。
“保持疫情防控期间道路的畅通安全有序,请自觉将您的车辆转移到附近停车场停放,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城市良好秩序”,前不久,有不少市民将车辆停放在路边时收到了一张蓝色“罚单”,走近仔细一看才发现这是一张温馨提示单,而不是罚单。
这张提示单,是来自成都市交警五分局的创新举措。
该分局民警表示:“一方面要全力服务好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秩序管理”。而在刚柔并济的弹性管理之下,“驾驶员非常配合,效果很好”
异曲同工的创意还有很多。成都市城管委创新探索的“五允许一坚持”举措就是其中之一。在“保障安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等前提下,成都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越门经营、允许大型商场开展占道促销、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允许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企业扩大停放区域。两个多月来,路边经济的复苏为城市增加了超过10万个就业岗位。
人性化与烟火气之外,更多的,是主动跳出思维定式的制度设计。
“五允许一坚持”举措写进了成都的表彰。但表彰本身不是目的,表彰本就是场创新,内里,蓄着动力,藏着机遇。
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新闻推荐
打造城市交通轴、景观轴、功能轴 成都东西城市轴线(东段)简阳段开工
成都城市东西向的“天府大道”又有新动作!昨日,备受关注的东西城市轴线(东段)简阳段开工仪式在简阳市沱江西侧举行,标志着继东...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