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产业扶贫敲开贫困群众致富门
近年来,简阳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以强化要素保障,筑牢产业发展根基;以整合各方力量,推动产业形态多元化;以拓宽收入渠道,引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康,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扶贫工作呈现新局面。
强化要素保障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物质基础。近年来,简阳市紧盯产业发展目标,坚持基础为先,着力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剑指致贫“症结”,2016年以来,建成扶贫路870公里,构建了“村内循环、村外相连、组组相通”的村组道路体系;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确保农田灌溉和群众饮水安全;投资三千多万元,实现电网通讯持续升级。
同时,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夯实产业扶贫基础,着力打造“4+42”县乡两级产业园区体系,以双古井现代都市农业园区、沱东现代农业园区、简州高效农业园区、简阳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实现脱贫村和经济薄弱村扶贫产业全覆盖。积极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产业发展体系,采取“特色小镇+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创新发展模式,有序推进42个5000亩以上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在脱贫村建成五合乡龙潭村金秋砂糖橘、禾丰镇碑垭口黄金柚、江源镇五洞村柑橘产业园、平息乡水蜜桃产业园等一批初具规模、带动性强的农业产业园。
整合各方力量 推动产业形态多元化
项目是产业的“脊梁”,简阳市开展“招大引强”,引入重大项目为产业扶贫“撑腰”,出台了《现代农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蓝剑集团“梦栖荷桥·欧标超级农场”、贾家镇“东进新希望·运动吉尼斯”等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带动能力突出的项目,让贫困群众在项目发展中得实惠。
结合脱贫攻坚实际,简阳市整合各方力量,实现产业形态多元化。协调安排36个乡镇分别与成都市13个经济较发达的区(市)县结对子,共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完善基础设施,着重抓好产业道路、水利设施、育苗设施、农产品加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突出以多样化为美,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果则果、宜蔬则蔬,围绕做精产品链、做优产业链、做强价值链,实现由品种到品质、由品质到品牌的跃升,大力提升贫困村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天府源”成都市公用品牌的引领带动作用,提升贫困村产品市场竞争力。
拓宽收入渠道 引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康
“从这里到那边全是荷塘,中间还会修一个度假酒店,还有人行步道,等到全部建好了,我们尤安村一定会成为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行走在田埂上,平武镇尤安村村委会主任叶大仕带着记者参观即将完工的农村新居,自信满满地诉说着尤安村未来的发展,而这份自信来源于实施“四合一”改革。
据悉,该村通过实施“四合一”改革,成立集体经济股份合作联合社取得市场法人资格,将集体建设用地挂牌入市,还通过自己组建工程队参与村上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尤安村的集体经济现金存款达到1100万元,固定资产超过3000万元。
据了解,简阳市充分利用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合作制改革成果,探索开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四合一”改革,通过建立专合社发展产业、入股经营等模式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拓宽收入渠道,引领贫困群众致富奔康,该市还积极探索“租金+股权+劳务”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导贫困户将土地经营权、扶贫开发类资金量化为股份,由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产业发展项目,股权全部量化给贫困户,实行保底分红和占比例分红。大力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群众通过土地租金和返聘打工获得双收益。坚持把推进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最直接、最重要的脱贫手段,提供就业岗位及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实现稳定脱贫增收。
刘光伟 曹礼芹 唐善卫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汤斌
新闻推荐
陪留守儿童制作手工月饼王松平摄本报讯(曾艳记者李建根)为实施“关爱农民工十大行动”,助力脱贫攻坚,让贫困村留守儿童度过一...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