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澜洞诗书遗迹

内江日报 2019-07-27 06:20 大字

黄庭坚题字

◇李建友

位于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内的东汉岩墓,即“鹭澜洞”,除存有雕刻精美的汉代石棺外,在洞内外,还存有不少宋至明清时期诗人、书法名家的诗书作品。

以汉墓室为文脉,明、清时期,内江本籍文化界人士刘承祐、罗赐卿等,曾先后分别将鹭澜洞及洞周边辟为石室精舍,逐渐发展成内江古代文化研习兼休闲场所。洞穴内外有宋代黄庭坚,明代刘承祐,清代胡微元、黄云鹄、张船山、罗赐卿等名家诗文、对联、榜题等遗迹二三十幅。此洞,因汉雕及宋至清书法作品双重艺术叠加,千百年间,为内江一处著名文化风景地,及文人学士、诗人书法家进行传统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称“中川胜境”。

在鹭澜洞及洞周边筑室结屋,培植花草,将此营建为有文化气息的场所,有文字记载第一人为明代的刘承祐。刘承祐,字维甫,隆庆四年(1570年)庚午科举人。内江刘氏一族,为明清内江大家族之一。族人参加科举取仕,获举人、进士者层出不穷。刘承祐系进士、官至御史的刘翾之子。刘翾精书法,其书法作品散存于名山、旅游胜地。清光绪三十一年版民国十四年修改本《内江县志·艺文》载有刘承祐作《鹭澜洞刻诗》二首,他在第一首诗的序中这样记述:“庚子秋,余乘月漫游至此,四顾烟云,豁我心目,意拟筑室数椽……”

从序之句式中可知,刘承祐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从广西宾州同知回故乡后,秋天,漫游至西林寺山脚靠河边时,发现这处地方虽然地处荒山野地,但依山靠水,地势开阔,山坡上佛寺等人文环境吸引了他,于是,他产生了在此“筑室数椽”的构想,并付诸行动。其间,他意外地在荒草丛生的山壁间发现了古人的墓穴洞。刘承祐在洞壁题诗第二首的简序中有记述:“洞在邑西北小滩之东,乃古白鹭洲也,因号鹭澜洞,以诗记之。”此汉墓洞穴群,自那时起有了“雅名”——鹭澜洞,其洞的位置、洞名出处,在简短句式中,清晰明白作了交待,使阅者一读便明。

“古白鹭洲”即今日“大洲广场”前称。上引序文“因号鹭澜洞”,其洞名也是最早见诸文字者。因临江,与城仅一江之隔,亦有舟船过渡,加上人文环境的营造,此地渐成内江文化游乐之地,文人雅聚咏怀、习书作画的聚集地。这是刘承祐以汉文化作底蕴,所作的第一次文化延伸。

后随着历史更替,物换星移,洞景渐渐湮没于历史岁月中。

经过5个甲子即300年历史,清末,内江贤人罗赐卿,亦同在庚子年10月购买该地,再度在鹭澜洞地带施以建设,时间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罗赐卿家庭经济富足,在大西街开设书局、刻印业等。他以文化人的视角,对洞内外进行完善和品位提升。将原有5个洞及洞外阔地辟为一个集礼佛、学术交流、休闲等功能的阵地。利用自然山体之石壁,或请当时的书法名家来室挥毫、刻石,或录刻历史上书法大家作品刻于石壁,形成书法“长廊”。并分别以鹪鹩、花萼、鹭澜、小有、景文为5个汉墓洞穴命名,赋予新的文化符号。使得这一文化胜景的品位得以提升。

罗赐卿工书法,精鉴赏,文化功底深厚。洞前石壁“鹭澜洞”三个字,即出自他的手笔。他还书题有《培修鹭澜洞碑记》,记录其事。景区修建的建筑物包括四合院格局、小青瓦房的“二乐堂”,临近沱江、可一览沱江秀色的“耳山亭”。罗赐卿成为内江著名文化景观的拓展者及守护人。为了使后世对鹭澜洞传递历史有直观了解,他将300年前刘承祐《鹭澜洞刻诗》重刻于石壁,并为之作序,留款识,使这一文化园林的建园史及石壁书法作品以文字作了记录、交待,此举,不仅延续了地域文脉,也为今人了解鹭澜洞的成因、研习书法艺术提供了文字依据及范本,甚为珍贵。

“景文洞”内的“桃李溪”三字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笔迹。黄庭坚(1045年~1105年)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书法家。北宋绍兴元年(1094年)至靖国元年(1101年)遭贬官、流放,“安置”于今重庆涪陵和四川的彭水、宜宾一带。按宋代制度,“安置”是有行动自由的,黄庭坚在川渝地区共“安置”7年,其中在邻近内江的宜宾共3年。有史料记载,黄庭坚到过简阳和资中银山镇,内江市档案馆编《内江历代书画名人》一书记述,黄庭坚在内江“又游鹭澜洞(原为汉代崖墓),留有‘桃李溪’摩崖石刻题字……”

四川遂宁籍学者、书法家张问陶(1764~1851年)字仲治、号船山,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科进士。历山东莱州知府,著有《船山诗草》20卷。张问陶诗词、书法皆精道,为内江鹭澜洞书题有“鸾翔风翥”4字刻于石壁,落款“船山张问陶”。其字体严谨,笔力遒劲,为书法精品。

“太白楼”书写人黄云鹄,是内江人非常熟悉的清代书法家,他与“鹭澜洞”也有着深厚的缘分。黄云鹄(1819~1898年)字祥人,号芸谷,湖北蕲春人,清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喜绘竹,尤以写擘窠大字见长。他历任四川雅州知州、成都知府、四川按察副使、永宁道台。永宁辖区有叙州府、叙永直隶厅、资州、泸州等。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黄云鹄以永宁道台身份巡视四川,至内江时,地方官员陪他登“太白楼”,游“鹭澜洞”,并请他留墨宝,他欣然题写了气势飞扬的行楷“太白楼”,为“鹭澜洞”题写“中川胜境”4个擘窠大字,刻于洞前石壁。他还题对联一副,刻于“小有洞”石壁:“遂轴宽闲福;岩阿老健身。”

在“鹭澜洞”留下墨宝的还有清朝大书法家何绍基。何绍基(1799~1873年)字子贞,湖南道州人,清道光年间进士。何绍基精金石碑版文字,善说文考订,为清代书学领域领袖人物,书法艺术造诣颇深,成就丰厚,以行书为最佳。他于咸丰年间曾任过四川学政,这期内,巡视内江,为鹭澜洞题有对联:“古洞芝华千载润;隔江灯火万家明。”鹭澜洞的历史、人文及沱江对岸城市烟火,均在联中呈现。

洞穴内还存有大兴县籍、清光绪三年(1877年)丁丑科进士胡微元题咏的《游鹭澜洞》。胡微元曾任四川资阳县知县、嘉定府(今乐山)教谕等职。胡微元善书法,《益州书画录续篇》有专传。

鹭澜洞现归属大千文化旅游产业园,亦为该文化园的文脉之源,是内江“书画之乡”的重要承载、记录文存实物。

(本文图片为资料图)

新闻推荐

《意见》解读2022年 东部新城基本成型

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新思想指引新理念导航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