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片农田到全国一流高科技园区而立之年的成都高新区 高质量发展答卷徐徐展开
1988年成都高新区因时而生,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现在已经成为全国一流高科技园区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1978年,改革开放的巨轮轰然起航,拉开一个崭新时代的大幕。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横空出世,中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大潮涌起。
成都高新区因时而生,顺势而为。
自诞生之日起,成都高新区就肩负起“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历史使命,始终与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脚步同频共振。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
走进新时代,成都高新区发展的蓝图已然绘就:未来5年将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创新发展引擎;到2035年,将建成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到本世纪中叶,将建成世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新征程,旌旗在望。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勇担国家使命,深化改革再出发,对外发布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高质量建设四大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国家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国际化产业新区……秉承“创字当头、惟高惟新,以质为炬、争先率先”的高新精神,奋力书写新时代的崭新篇章,一份高质量发展的历史答卷在这里再次开启。
格局之变
最初的一片农田开辟为四大产业功能区
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乡村小路崎岖不平,全区存放的人才档案仅有677份。
如今,这个区域常住人口61.7万人,人才总量超52万人,创新创业企业达12.8万家。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关键的节点、关键的时期。2017年之前,绵延百里的龙泉山是成都市的外围生态屏障。时年,成都市总规修编,吹响“东进”战略的号角,龙泉山变为城市中央绿心。
千年城市格局,为之一变。作为“东进”战略的主阵地,成都天府国际空港新城建设的宏伟画卷就此展开。
2017年4月,成都高新区正式托管简阳市12个乡镇,区域面积拓展至613平方公里。这个成都高新区新的发展增长点,朝着“一年打基础、三年见雏形、五年聚产业、十年立新城”的目标奋进。
临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由产业形态演变和运输方式变革共同作用的产物。空港新城的建设,在成都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中注入了“临空经济”的新元素。从启动建设至今,空港新城入库项目共246个,已签约及注册项目64个,协议总投资达1627.28亿元。
30年风雨征程、30载春华秋实。过去30年中,“创字当头、惟高惟新,以质为炬、争先率先”的高新精神,是贯穿于改革创新的清晰主线。成都高新区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不断突破窠臼,革故鼎新,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绝佳样本。
数据之变
创新创业企业数量从零星几家飞跃到12.8万户
放眼全国,从1988年中国第一家国家高新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正式成立,今天168家国家高新区遍及大江南北。从零基础起步的成都高新区,何以跻身至全国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历史是理解未来的钥匙,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
30年前,这里仅有成都电缆厂、冰淇淋厂等企业,人均年纯收入仅780元,发展步履维艰。
如今,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近30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在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中排名第6;培育出独角兽企业3家,全市新经济潜在独角兽企业70%聚集在成都高新区。
产业推动下,经济加快发展。如今,成都高新区人均GDP已达27万元。高新技术企业1227家,入驻世界500强企业121家。
创新是高新区不竭的动力。
30年来,从成立初期677份档案迎来52.5万的人才“量变”,创新创业企业从零星几家提升到12.8万家的“质变”。
人才是高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
30年来,柔性引进了一批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进区开展科学技术创新合作,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创办企业1762家,国内首款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全球领先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全球首创的3D打印血管等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开放是成都高新区坚持的脚步。
从最初的走出国门、走到沿海学习经验,到后来抢抓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入世机遇;从在全球布局招大引强,构建起领先全国的产业生态圈,到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聚集全要素的国际化资源,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成都高新区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区域国际化进程跑出加速度。
新闻推荐
简阳市平武镇举办第七届“百姓舞台大家乐”活动近日,简阳市平武镇“百姓舞台大家乐”活动在平武镇九义校举行。此次活动有...
简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简阳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