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初步形成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成都日报 2018-07-08 04:13 大字

实施171个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总投资15072亿元,到2020年,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达到1亿人次,轨道交通投入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建成区500米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95%以上;新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79所,新增学位8万个,新开工建设小学171所、中学90所,新增学位20万个;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实现“开门见绿、300米见园”……根据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成都市将在枢纽功能提升、市政设施建设、城市有机更新、民生服务提能、生态本底打造、乡村振兴6个方面展开攻坚,到2020年,初步形成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实施枢纽功能提升攻坚

推动形成立体开放新格局

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

计划提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突出南向、提升东向、深化西向、扩大北向,构建“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实施双流国际机场扩能改造,推进“两场一体”运营,2020年实现国际空港枢纽年旅客保障能力1亿人次;力争2020年商务航线、货运航线、文化旅游航线分别达到34条、8条、26条。

四向开放铁路通道建设——提升东向,加快新建成达万高铁,打通成都经达州、万州至长三角沿江高速铁路大通道;突出南向,加快推进蓉昆高铁(成自宜高铁)、成昆铁路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深化西向,提前谋划成都至格尔木铁路前期工作、加快建设成都至西宁铁路;扩大北向,打造成都经二连浩特至蒙古、俄罗斯,对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通道。

内畅外联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建设“148”高铁交通圈;2020年实现市域大铁公交化运营里程350公里以上;推进成都至宜宾、天府国际机场、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实施成都至绵阳、南充等高速公路扩容;加快轨道交通18号线、13号线、19号线等项目建设,2020年运营里程达500公里以上;基本消除市域“断头路”。

实施市政设施建设攻坚

推动形成城市发展新骨架

加快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

计划提出,积极改善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加强“东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智慧城市设施建设。

完善“东进”区域市政基础设施骨架——加快城市跨越龙泉山向东发展,高起点建设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高标准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推进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等项目。

完善优质高效市政公用基础设施网络——实施李家岩水库、城市综合管廊等项目。

完善智慧城市服务设施建设。

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攻坚

激发城市再生新活力

2020年前完成83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

计划提出,通过优化居住环境、打造特色街区、完善慢行交通网络等全面提升城市品质,营造活力现代、生态优美、群众满意的宜居城市。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力争2020年前完成3.1万户棚户区改造工程、834万平方米人才公寓建设项目和900个老旧院落改造工程。

实施民生服务提能攻坚

彰显城市宜居新价值

积极申办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高等级赛事

计划对“三城三都”建设作出部署,提出对标世界城市,加快建设文化、旅游、赛事等重大标识性基础设施。

“世界文化名城”——高起点推进天府锦城、“一带一路”大厦等15个标识性文化设施,高标准建设成都自然博物馆等项目,博物馆突破200个,建设东南西北中5个城市文化中心,构建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世界旅游名城”——推进熊猫、美食、休闲、绿道四大旅游品牌建设,构建世界级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免税及离境退税购物店等。

“世界赛事名城”——按照具备承办高等级国际赛事的要求,高标准推进天府奥体城规划建设,积极申办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高等级国际赛事。

“国际美食之都”——加快建设全球川菜文化交流中心、全球川菜标准制定和发布中心、全球川菜原辅料生产和集散中心。

“国际音乐之都”——推进成都大剧院、川剧艺术中心等10个剧场建设。

“国际会展之都”——实施西博城“增位计划”、世纪城“提升计划”,高标准建设天府国际会议中心。

计划提出,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加快构建高标准、全覆盖的民生服务设施体系。

全面推进“优教成都”设施建设行动——到2020年,新开工建设公办幼儿园279所,新增学位8万个;新开工建设小学171所、中学90所,新增学位20万个;中心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校覆盖率达75%;每个区(市)县至少有一所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重点培育71所领航高中、特色高中和综合高中;中职就业率达到98%。创建120所教育国际化窗口学校。

全面推进“健康成都”设施建设行动——到2020年,三级医院达70家以上,其中三甲医院30家以上,省级及以上临床重点学科专科340个以上;重点打造20个具有国际医疗服务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33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实现再提升、38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设备实现再升级,2890个村卫生室实现标准化建设;养老床位达到13.5万张以上;中心城区建成242个综合运动场(馆),区(市)县全面建成“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

全面推进“菜篮子”建设行动——加快建设265个菜市场。

实施生态本底打造攻坚

塑造公园城市大美新形态

2020年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

计划提出,构建全域“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在加快形成“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公园城市美丽格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强化龙门山生态涵养区保护,加快建设“熊猫之都”。

实施公园城市形态打造工程——加快推进全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建设,在“一轴两山三环七带”三级天府绿道体系构建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以绿道为轴串联形成全域公园链,形成交融山水、联结城乡、覆盖全域的生态“绿脉”,到2020年,天府绿道建成3240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实现“开门见绿、300米见园”。

实施碧水蓝天优美环境营造工程——到2020年,岷江、沱江成都段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0%,纳入国家和省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达到100%。

实施乡村振兴攻坚

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

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计划提出,加强乡村文化挖掘、塑造新型乡村形态、优化乡村环境治理,在推动城乡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强乡村文化挖掘——以“西控”区域为重点,建设以文化体验、康养度假为主要特色的沿龙门山、环龙泉山乡村旅游带;打造以龙门山、邛崃山系旅游区。

塑造新型乡村形态——推进1000个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提升乡村环境治理——新(改)建2000公里“四好农村路”、2000个村综合服务社。

推动城乡功能深度融合——打造100个景区型、园区型、农业型特色镇。本报记者 袁弘

新闻推荐

成都2018年中考分数线划定 重点线543分 普高线506分

29日,记者从成都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获悉,2018年成都市中考评卷、统分工作基本完成。经对照检验、筛查核对、专家评审、...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