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北门桥夏天奇景:金绛流虹
旧时简阳北门桥。梁晓摄
□杨小愿
各地都有桥。
简阳城北那桥叫解放桥,俗称北门桥。
简城两面环水。东边沱江,北边绛溪,连通沱江两岸的桥是沱桥;架在绛溪上的桥是解放桥。
说解放桥恐怕没人知道。城里城外的人都叫它北门桥。北门桥是简城的要塞,成渝公路321国道都从桥上过。
而它更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是最近才发现的。据专家说,这桥的桥墩设计,在我国桥梁史上独一无二。
绛溪是简阳境内有些故事的河流。它从龙泉山深处逶迤而来,过了北门桥大约300米的鱼嘴处汇入沱江。龙泉山脉是川西平原的东面屏障。七姑山便是龙泉山脉的尾段,也就是绛溪的发源地。七姑山是传说中七仙女下凡的地方。仙女们不谙农事,为了生存,便广种桃树。春来落英缤纷,树下小河里漂起一层桃花。“花落水流红”,河水原本不红,红的是飘入河中的桃花,远远看去,满溪绛色,所以小河叫绛溪。
故事是远古的。后来已不见真正绛色,但那溪水始终朦胧不清,浑浑浊浊,如诗中“绛色的沉哀”。这就差点让人对绛色有了别样的认识。
绛溪流至简城,已是几条小河汇聚,给两岸往来造成困难。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春,简阳北门城关便大兴土木,在绛溪上建桥。次年八月建成,名为“济川桥”。桥面木质,青瓦盖顶;桥下四墩皆由巨石垒成,如船状,两端尖细;尖端雕塑为龙形——这也是北门桥独特的价值所在。之后的嘉庆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及1784年、1922年、1949年,先后六次因水冲兵乱的天灾人祸,桥被毁坏重建;桥身也易木为石、为钢筋水泥;至1972年,经加固扩建成钢筋水泥结构平板大桥,高14米,长71米,宽8米,承重81吨;成渝公路由桥上通过。
几番改造都限于桥面,四座石砌桥墩一直保留原样。墩上雕塑,虽经风雨侵蚀,图案斑驳,但龙形依然盘踞桥墩两端,不曾销毁。
桥名也由济川、瑞华、万安、解放几易其名,然而,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仍是未经正式命名的“北门桥”。
简阳是四川心脏成都的东大门。川鄂路、成渝路均由此通过。车来车往,城边的拥挤堵塞成为简城的一块心病。为了加宽北门桥,必须对桥基作一个详实的勘测,验证桥墩是否还能承载更大的负荷。于是请来了桥梁专家。专家发现北门桥桥墩十分独特--古时传说“龙司水”,所以大多桥梁都要雕龙;通常桥墩是一端雕龙头,一端雕龙尾,而北门桥的桥墩两端都雕塑龙头。
这是迄今未见记载的奇观。见识渊博的专家说:桥梁史上仅此独有。北门桥因此有了历史文物的价值。
其实,这桥墩独特,不是工匠异想天开的诡怪,倒是顺其自然规律的变通之法。绛溪流到城郊,在汇入沱江前的一段河道,十分平缓,貌若静水。而沱江水来自川西平原,部分源自都江堰。常言道“东边日出西边雨”,川东川西的天气差异,导致沱江与绛溪水量常出现旱涝区别。若绛溪水大,河水顺流;若沱江涨水,水则倒灌。流至北门桥处,则难分上、下游。因此,桥墩上的卧龙,孰为头尾便成难题,工匠便取两全之法,桥墩两端都雕成龙头。
而这个特殊的地形地貌,在夏天经常形成一幅奇异景象:假如龙泉山东下雨,绛溪洪水流入沱江,与川西流来的清澈江水相汇,构成“泾渭分明”的两股水流。沱江简阳段称“金水”,绛溪洪水称“虹水”,故而这景象被称为“金绛流虹”,为旧时“简州八景”之一。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罗向明)6月26日,成都市召开2018年度全市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动员部署会。此次成都市共选派驻村干部348名,将...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