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她建议:提高全民文化自信 把优秀传统文化请进课堂、社区和乡村 营造弘扬传统文化氛围

成都商报 2018-06-12 03:13 大字

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文化名城如何建?家庭、学校、社会又能从哪些方面努力?成都市政协委员、简阳中学副校长苏俊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完善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基地。将研学之旅深入到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中去,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也把优秀的传统文化请进课堂、社区和乡村。此外,努力营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提高全民文化自信。

与研学结合

保护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毕业于历史专业的苏俊清,十分钟情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她觉得,四川优秀的本土文化十分丰富。她认为,要建设世界文化名城,首先要把优秀的本土文化挖掘出来。在挖掘与传承的过程中,进一步修葺维护好已有的古蜀文化、水利文化、丝路文化等文化遗址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建好四川籍爱国人士故居(墓)、龙泉水利工程修建纪念馆、龙泉山水系英雄纪念碑和雕塑群等。“做好文化教育基地的保护,并利用好这些教育基地,将其与研学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够零距离去接触和感受传统文化,很有必要。”

此前,简阳中学还邀请音乐协会、书法协会和写作协会的会员们来到校园,将不同的文化元素带到校园。苏俊清认为,除了让孩子们走出去,也得把优秀的文化请进校园、社区和乡村。“学校除了要增设传统文化固定课堂和专题讲座,上好民族文化教育课,学习儒学、美德、礼仪、民族精神等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还要重视发挥当地民间文化人士的作用,有计划地邀请当地文化专长人士和外地资深学者,到校‘讲文化、说历史、忆传统\’。还要重视校本课程或特色课的开发。”她认为,川剧等地方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就是一种好的实践。

建设家长学校

构建家训家规体系建设

长期扑在教育工作的一线,苏俊清也见证了个别意识不到位的家庭仅重视考试科目,而漠视传统文化的学习。她感慨,对文化的传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她建议,要构建家风、家训、家教、家规体系建设。“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指导,乡镇、社区(村居)具体推动,形成部门、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教育共建格局。不仅要加大力度建设好成都市的家长学校,对于家规家训,家长要带头垂范,学生要能遵照执行,学校和教师要负责督促和评估。”此外,她还提出,在学校及社会公共场所,通过板报、专栏、刊物、标语、图片、宣传画等形式,宣传、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举办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活动,大力营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舆论氛围。

成都商报记者 龚靖杰

新闻推荐

拉着废品吹口琴 拾荒大爷重拾儿时梦想

钟山街一条小巷,经常传来阵阵悠扬的口琴声。吹口琴的是一位骑三轮车的大爷,车上驮着废品(图)。老人一手掌着车一手握口琴,神色...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