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构建“四铁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 建设联通亚欧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成都日报 2018-03-03 03:49 大字

拓展蓉欧通道,强化国际货运网络,图为中欧班列蓉欧快铁北线(成都至白俄罗斯)班列首发本报摄影部供图

地铁7号线试运行,市民乘坐体验本报摄影部供图

3月2日,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总规提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四铁融合”的轨道交通体系,建设联通亚欧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名词解释

四铁融合

蓉欧快铁、市域地铁、出川高铁、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融合,构建轨道交通体系

蓉欧快铁

意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开行蓉欧快铁,构筑国家向西、向南铁路主通道,建设亚欧、东盟国际贸易物流桥头堡。

现状:青白江区集装箱中心站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017年蓉欧快铁开行1012列,数量位居全国首位,蓉欧快铁占中欧总班列23.4%,同时中亚班列也相继开通,初步形成了陆路对外国际运输大通道。

规划:规划深入落实“蓉欧+”战略,构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

■拓展蓉欧通道,强化国际货运网络。加快建设成都至格尔木、西宁、拉萨的货运铁路,提升“蓉欧快铁”中线通道,拓展成都至俄罗斯的北线和成都至阿拉木图、伊斯坦布尔的南线通道;稳定开行至东盟的泛亚班列。至2035年,铁路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

■完善腹地铁路网络,拓展国内辐射范围。拓展至国内枢纽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班列,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的便捷联系,扩大腹地范围。

■加强港区联动,建立空铁水多式联运体系。通过成渝铁路连接川南铁路,实现铁路港与省内水运港口的铁水联运。规划龙泉山东侧铁路货运线,构建串联淮州、简州等多个铁路货运枢纽与空港的货运空铁联运体系。

■优化铁路货运场站布局。完善铁路货运场站体系,新增淮州、空港、简州、黄堰等货站,形成以大弯站、城厢站、淮州货站、普兴站为主,以龙泉驿站、黄堰站、简州站等多个货运站为辅的“四主多辅”铁路货运场站体系。打造国际铁路港,规划新增淮州铁路港区,加快形成以青白江国际铁路港为主港,淮州和新津铁路港区为协作港区的铁路港枢纽格局。

实施计划:2022年开行1500列,2035年开行3000列。

市域地铁

目标:在市域内,建设以地铁为主体的城市轨道网络,与地面公交、慢行系统共同构成绿色交通体系,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5%。

■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至2035年,中心城区在“环+放射”基础上构建网络化城市轨道线网,核心区线网密度达到1.3公里/平方公里。规划37条,共1696公里城市轨道,实现市域“半小时”交通圈。

至2035年,实现绿色交通分担比85%,其中公交出行分担率占机动化的70%,轨道出行占公交的80%。

■以城市轨道为基础优化地面公交。以轨道服务水平为基础分区配置地面公交资源,实现差异化分区管控。轨道线网密度大于1公里/平方公里的区域,常规公交线网密度为3公里/平方公里;其他区域需进一步强化公交服务,常规公交线网密度为4.5公里/平方公里。

■完善慢行交通网络。以轨道和地面公交为基础,通过增加慢行资源,提升慢行品质,构建“两网多线”慢行网络体系,打造和谐优先、特色鲜明、国际一流的慢行环境。

■完善枢纽体系,促进三网融合。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整合周边地面公交和慢行交通资源,构建层次分明的四级枢纽体系,优化完善枢纽节点周边接驳换乘设施布局,提升接驳效率,实现三网高效衔接和节点融合;按照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理念,全面推行“站城一体化开发”,根据不同类型的轨道站点确定不同的综合开发模式。

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

意义:在省内,推动成都平原铁路公交化运营,承担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城市与成都的快速便捷联系,发挥成都首位城市的带动作用。

规划:依托既有国铁存量资源,充分开发富余运能,推动成灌(彭)铁路、成蒲铁路、成绵乐南段、成绵乐北段、宝成铁路和成都铁路枢纽环线等铁路公交化运营改造。至2035年,规划一期560公里、二期300公里公交化运营线路,服务于成都平原8个城市的交通需求。实现日均客运量达到100万人次。

出川高铁

意义:融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构建成都对外“148”高铁圈,建设国家铁路客运枢纽。

规划:规划成渝、成自、成西、成达万高铁和成绵乐、遂成、成兰、川藏、川青、成都-三台等主要铁路,通过京昆、兰广、沿江等“两纵一横”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构建成都对外“148”高铁交通圈,即到成渝城市群内主要城市1小时可达,到西安、武汉、长沙、贵阳、昆明、西宁、兰州等7个中西部城市4小时可达,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8小时可达。

延伸阅读

关于交通,总规还说了啥:

强化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在此轮总规中,围绕交通通信,提出了哪些具体内容?3月2日,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介绍。

打造洲际门户枢纽机场

构建国际航空枢纽

依托“一市两场”格局,强化航空枢纽能级——强化天府国际机场和双流国际机场“一市两场”航空格局,共建中国中西部洲际门户枢纽机场。近期充分做强双流国际机场,规划年客运能力达到6000万人次;加快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并完善配套设施,提高中转组织能力,规划年客运能力达到9000万人次。

加密洲际航线,强化空港国际中转能力——加强至各大洲的直达航线,形成覆盖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的国际航线网络,国际(地区)直飞航线数达100条以上。重点加密至欧洲、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国际直飞航线,利用区位优势,打造欧亚中转枢纽。

加密腹地航线网络,扩大辐射范围——重点加强覆盖中部(湖北、湖南等)、西部(甘肃、青海、西藏、广西等)800—1000公里内的国内航线和东南亚国际航线,完善辐射周边腹地的中短距离航线网络。

加强空铁联运,拓展空港服务腹地——依托天府国际机场高铁站和双流国际机场城际轨道站,通过成自、成贵、成达万等高铁接入国家“两纵一横”高铁主通道,通过成绵乐、成都-三台等城际铁路、多条国铁公交化运营线路辐射成都平原城市群,通过多条城市轨道快线实现航空枢纽与高铁枢纽的无缝衔接,拓展空港服务腹地。

深入落实“蓉欧+”战略

构建国际铁路货运枢纽

拓展蓉欧通道,强化国际货运网络——加快建设成都至格尔木、西宁、拉萨的货运铁路,提升“蓉欧快铁”中线通道,拓展北线和南线通道;稳定开行至东盟的泛亚班列。至2035年,铁路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0万标箱。

完善腹地铁路网络,拓展国内辐射范围——拓展至国内枢纽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班列,实现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的便捷联系,扩大腹地范围。

加强港区联动,建立空铁水多式联运体系——通过成渝铁路连接川南铁路,实现铁路港与省内水运港口的铁水联运。规划龙泉山东侧铁路货运线,构建串联淮州、简州等多个铁路货运枢纽与空港的货运空铁联运体系。

优化铁路货运场站布局——完善铁路货运场站体系。新增淮州、空港、简州、黄堰等货站,形成以大弯站、城厢站、淮州货站、普兴站为主,以龙泉驿站、黄堰站、简州站等多个货运站为辅的“四主多辅”铁路货运场站体系。打造国际铁路港。规划新增淮州铁路港区,加快形成以青白江国际铁路港为主港,淮州和新津铁路港区为协作港区的铁路港枢纽格局。

融入国家高铁网

构建国家铁路客运枢纽

建设高铁出川通道,提升区域辐射能力——规划成渝、成自、成西、成达万高铁和成绵乐、遂成、成兰、川藏、川青、成都-三台等主要铁路,通过京昆、兰广、沿江等“两纵一横”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构建成都对外“148”高铁交通圈,即到成渝城市群内主要城市1小时可达,到西安、昆明、贵阳、武汉等“1+8”中西部城市4小时可达,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8小时可达。

优化铁路客运枢纽格局,加强区域组织能力——规划形成以成都站、成都东站、天府站、十陵站、临空站为主,以成都西站、成都南站、天府国际机场站、淮州站为辅的“五主四辅”铁路客运枢纽。

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

构建国家高速公路枢纽

对接区域高速公路,构建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网——通过成绵、成南、成安渝高速等16条出川通道全面融入国家高速公路网,实现与全国主要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构建“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实现到成渝城市群内主要城市3小时可达,西安、昆明、贵阳等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可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主要城市20小时可达。

加强公路客运枢纽建设,优化客运场站布局——规划形成由成都站、成都东站、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天府站五大综合客运枢纽以及茶店子、温江、郫都、都江堰、简阳等27个公路客运中心共同组成的公路客运场站体系。

构建物流枢纽体系

构建“6+5”物流枢纽体系。6个物流园区为青白江散货、国际集装箱、淮州新城、双流国际空港、天府国际空港和新津物流园区;5个物流中心为新都、崇州、龙泉、天府和简州物流中心。

构建国际通信枢纽

加快建设高速、泛在、融合、安全、绿色的信息网络,建成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成为全国重要的信息通信节点、数据中心和国际信息港。

提升互联网骨干通信能力。探索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加快形成以骨干直联点为核心、以交换中心为补充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网络互联体系;升级扩容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进一步提升对周边省份的流量疏导能力;持续优化互联网组织架构,扩容互联网骨干网出省带宽,完善与周边省份干线光缆连接,建设超大容量、智能传输系统,提升网络承载和应用分发能力。鼓励企业在成都部署根镜像服务器,推动成都市公共域名解析服务平台建设,带动信息通信服务业发展。

增强国际通信能力,争取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推进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吸引大型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企业聚集,系统引进布局一批区域性、行业性数据中心,为企业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服务提供支撑,打造西部数据中心基地,提升数据存储灾备和信息处理应用能力,发展面向全国全球的互联网平台经济。

强化国际门户功能

建设全球网络中重要的流量节点城市,努力提高全球战略性资源、战略性产业和战略性通道的运用能力。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立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经贸合作伙伴网络,鼓励引导企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高标准高水平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率先在贸易便利化、投资便捷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精简化等方面实现突破,积极争设自由贸易港,引领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国际化城市建设。

重点依托航空港集聚科技研发、商务交往、物流贸易、跨境消费、体育时尚等临空产业功能;依托国际铁路港集聚先进制造、国际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等适铁产业功能;依托高铁枢纽集聚商务金融、信息咨询、现代物流、高端商贸、旅游集散、会议博览等现代服务功能。

本报记者 袁弘

新闻推荐

今年成都市将进一步完善成都铁路枢纽规划 成蒲铁路(正线)川藏铁路(朝阳湖至雅安段)年内建成投运

今年成都市将加快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慢行交通为补充”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本报资料图片成蒲铁路建成通车、双流机场完成扩能改造、完成成彭高速扩能提升改造……日前,记者从...

简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简阳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