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草莓引发的青年返乡创业潮
魏魁和他的智能化草莓大棚。
戢静燕在自家草莓基地旁销售草莓。
张宗正在处理网上的草莓订单。
风华正茂且多金,他们为何返乡当农民?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在万众创业,大众创新的时代,农业和农村早已不再是传统的落后面貌,因改革政策的推动和市场环境的变迁,乡村田坎迸发了无限的机遇,等待着年轻人的眷顾。
简阳市草池镇,当地有不少冬草莓基地,近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一个独特现象:不同于不少地方农村青年纷纷外出,中老年人留守在家的情景,当地青年能人争相返乡当农民,或竞选村干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或引入资金和技术,改革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推动地方农业转型升级。
这批青年能人的回归,是受何影响?他们带着什么样的心态返乡?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共性?带着问题和思考,记者采访了三位极具代表的创业青年。
返乡故事A
少小离家老大回,70后老板返乡创业,耗资千万元打造绿色草莓基地。
魏魁,典型的70后。少小离家的他,开过货车,打过杂役,做过生意……在外奔波了20多年后,积累了足够的物质财富。近年来,魏魁嗅到现代农业的巨大商机,在返乡创业,回馈乡梓的政策召唤下,回到故乡简阳市草池镇,搞起了现代化的草莓种植。
2015年12月初,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是在草池镇瑞之源农业基地,他投资的300余亩大棚草莓基地蔚为壮观。
“返乡务农三年,我先后投入了上千万元,从土壤改良,到良种引进,再到种植实践,每年都在积累经验,每年都在创新提高,如今终于等到了丰收的时节。”魏魁告诉记者,初涉农业时,自己曾拜访过一位知名的草莓专家,但因自己身上浓厚的商人气息而被拒之门外,后来经过他再三努力,专家同意加盟,但要魏奎承诺,种出让自家小孩都能放心食用的草莓。
要种就种绿色生态,放心食用的草莓!带着这样的朴素情怀,魏魁回到草池镇,不惜投入比别人多几倍的成本,下定决心要为家乡打造一个绿色草莓的金字招牌。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魏魁的坚持下,“瑞之源”草莓成了当地响当当的绿色品牌,并提升了草池镇草莓的整体形象,他本人也被推荐为简阳市骨干青年农民。
“目前我们的草莓已供不应求,价格比周边的基地贵,但市场反响非常好。”魏魁告诉记者,目前重庆、成都的商家纷纷上门订货,有些品种的草莓还未成熟,海量的订单便滚滚而来。
魏魁感慨地表示,做农业,靠的是良心,只有坚持绿色健康的道路,现代农业才有希望,未来他的草莓基地将坚持生态绿色之路,立志推动当地草莓行业的转型升级,他希望自己的探索最后能形成种植标准,并在家乡推广复制。
返乡故事B
不当家族生意接班人却做村民致富带头人,80后妹子把田坎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与魏魁不同,草池镇瓦厂村的戢静燕在返乡之路上走得更曲折一点。
2015年初,戢静燕的故事曾见诸媒体,开宝马车当村支书,放弃家族的家具生意返乡种草莓,她这一系列举动曾引发媒体广泛关注。时隔近一年,她在农村还好吗?带着疑问,2016年新年第一天,记者走进了瓦厂村。
“最近忙着拆迁,孩子都照顾不上,冬草莓又上市了,天天忙得跟打仗似的。”1月1日下午,再次见到戢静燕,是在她的草莓基地,她被围在来自成都和简阳的游客中,扯着嗓子招呼大家,采摘草莓,打包收费,忙得不可开交。“今年草莓的行情不错,平均一斤15元左右,全村种植了160余亩。仅此一项,便能为村民增加近200万元的收益。”戢静燕一边忙碌,一边向记者介绍当地的情况。
记得两年前,戢静燕带着“富二代”“美女”“80后”的标签返乡务农,竞选村支书,带头种草莓,曾一度引发社会关注,也遭受了不少非议。两年过去,她挺过了返乡创业的艰难时刻,用实际行动回应了非议之声,“在农村,青年女孩子也能有所作为”。
这两年,村里发生了很多事情。作为村支书,她既要打理好村务,又要配合政府,负责完成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项目在该村的拆迁工作。作为家里的一员,她既要呵护自家20余亩的草莓苗子,还得照顾蹒跚学步的女儿……公事和私事的相互交织,让这个从小被娇惯长大的女孩子领悟了生活的真谛。
“选择回乡,当初的因素颇为复杂,既有尝试新鲜工作的心态,也有换一种生活方式的想法。”戢静燕告诉记者,既然已经回到了农村,双脚沾满了泥土,那么她就会坚持下来,不图名利,用尽一身的本事和资源,在农村扎扎实实干出一番事业。戢静燕颇为感慨地表示:“返乡创业,不能急功近利,需要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当前返乡创业渐成风气,但有很多在城里待惯了的人回到农村,抱有一夜暴富的想法,值得警惕。”
今年,戢静燕为了提高草莓的品质,还自费到邻县取经最新的种植技术,目前她已经申请了10万余元的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未来,她已明确目标:做大草莓产业,将瓦厂村打造成乡村旅游休闲地。
返乡故事C
触摸过互联网脉搏,快递老板回乡,立志让家乡草莓网销全球。
作为触摸过互联网脉搏的青年人,张宗的返乡,为草池镇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宗曾经在杭州做过多年淘宝,后来转行做快递,目前是某快递公司简阳市的总代理。学了一身互联网本事的他决定返乡,也是因为看好了家乡的草莓产业。
“目前,草池镇的草莓大多是传统销售,农民无定价权,且价格不高,我要用互联网来重构草莓的销售模式。”2015年12月26日,在草池镇丽星村三生家庭农场,张宗向记者道出了回乡的初衷。
要网销草莓,自己得先成为行家里手。为此,张宗在2014年拿出了100万元,在家乡流转了30亩地,成立了三生家庭农场,准备摸索出“互联网+草莓”的路径。
虽然初涉草莓种植,但张宗坚决不用传统的肥料,采用有机肥料,并积极寻找技术支持,聘请草莓专家到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还拿出一部分土地种植晚熟草莓,打时间差,错开上市高峰,力争卖个好价钱……经过这个草莓门外汉的打理,在创业的第一年,100余亩草莓便迎来了丰收。
2014年底冬草莓上市,由于网络销售渠道还未建成,张宗将草莓交由中间商销售,自己无定价权,最后遭遇中间商压价。创业第一年虽然丰收,但最后还是亏了本,经历这次惨痛教训后,张宗决定2016年要不惜代价,建成草莓的网销渠道。
“我们的淘宝网店已经开业,网上订单一天天多了起来,我们和大网络平台的合作也正在洽谈。如果不出意外,2016年简阳草池的草莓便能大批量上网销售,到那个时候,我们将甩开中间商,带领全镇草莓种植户集体拥抱互联网。”张宗告诉记者。
“返乡创业,尤其是青年人,有责任为家乡注入新鲜的理念和知识,”张宗认为,虽然是回乡当农民,但青年人要力争做一名现代新农民,要努力帮助家乡接轨现代社会,为村民带回更多的新技术和新理念。
幕后揭秘
青年能人返乡潮因何而起田园创业潮能否经久不息
“从魏魁到戢静燕再到张宗,他们或是家境优越,或是年少有成,或是物质充裕,或是经历丰富,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却逆流而上,选择归乡务农,扎根基层,他们的选择引领起了一个独特的时代潮流。”草池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毛刚认为,他们是近年来草池镇返乡创业青年的典型代表,从他们身上,能鲜明地看到当代青年在农村中的力量。
目前草池镇的返乡创业青年有30余位,以种植草莓为主,种植面积近千亩,占到全镇草莓种植的1/8。“青年人才的回归,一方面为当地传统农村注入了新鲜活力,另一方面为农业带来了最新的技术和理念,希望他们的回归能破解土地谁来耕种,农业谁来接班,农村谁来建设的问题。”毛刚表示。
但毛刚也坦承,大批的青年能人返乡创业,是草池镇的一个特有现象,在其他地方未必会形成如此的规模。草池镇种植草莓已有20年的历史,种植技术和产业规模成熟,草莓的效益是传统农作物的10倍以上,投入回报周期短,见效快,市场前景看好,这是他们能够回来的前提。
毛刚认为,吸引青年能人返乡,首先需要具备可以切入的产业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做依托,青年能人返乡做什么?纯粹的公益事业,难以长久维系,必须借助产业来搭建青年能人返乡的桥梁;其次政府还应做出相应的支持,积极出台政策扶持返乡创业的青年能人。
魏魁也坦言,如果家乡没有种植草莓的风气和条件,自己是断然不会返乡创业当农民的。戢静燕也承认,有了草莓产业,她才有了返乡创业的切入点,也有了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抓手。
“但对农村而言,仅有返乡创业的热情,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更需要创业青年能人的坚持。这批青年有干劲,有想法,有能力,他们是草池草莓品质提升的有生力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毛刚告诉记者,目前草池镇正积极制定方案,一方面加强对返乡创业青年的技术指导,及时组织青年到外地考察学习;另一方面还将积极为他们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5日,以“品尝红樱桃相约在简阳”为主题,四川省第七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春季)分会场暨简阳第十届樱桃节在简阳樱桃沟旅游区(贾家镇、老君井乡)拉开帷幕。简阳红樱桃种植以简阳市贾家镇...
简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简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