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里,不为名利,只为山水

玉林晚报 2022-04-16 06:27 大字

赵黻《长江万里图》局部

吴伟《长江万里图》局部。

王翬《长江万里图》局部。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局部。

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长江自远古奔腾而来,气势恢宏又连绵缱绻,令无数文人流连忘返。南宋名家赵黻、明代“画状元”吴伟、清初“四王”之一王翚、近代画家张大千都曾创作过《长江万里图》。在他们笔下,长江是千帆竞渡、乘风破浪,是柳暗花明、可爱故乡。

乘风破浪,咫尺千里

乘风破浪的小舟、穿云破雾的飞鸟、山谷中的屋宇……展开南宋画家赵黻的《长江万里图》,瞬间汹汹碧波拍打在心,万里江山直抵眼前。

赵黻(黻又作“芾”),京口(今江苏镇江)人。历史上对他个人的介绍很少,只知道他擅长画人物、江南景致,而且经常“因为署名多不著姓,后人往往误称米芾”。

早在唐代,长江就成了画家笔下的常客。据载,李思训曾用3个月时间绘制嘉陵江三百里美景于壁上,后来唐玄宗命吴道子在大同殿上画同一题材,一日即成,两者相较,各有千秋。北宋画家王希孟则以青绿山水的形式创作了《千里江山图》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中国美术史上,画过《长江万里图》的名家不计其数。至于现当代,画过这类题材的作品更是难以计数。

作为赵黻唯一传世作品,这幅《长江万里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何不同?

细看画卷,云遮雾掩,崇山连绵,数尺之后方现曲折的江岸,三两旅人沿路缓行,航船数艘待客于山脚渡口,随之则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继而孤岭突起,峰回路转,茅舍村屋,行旅往来。最后,用茫茫无际的大海终结画面。

而这幅画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对水的描绘。仔细看,画中那被淡墨勾出、复用淡墨染深的波浪,将惊涛穿空之势演绎得尤为传神。相较于更早年代的山水画,可谓“前无古人”,堪为南宋绘画之绝作。

不为名利,只为山水

走过波涛汹涌的长江,打开“上帝视角”看看长江如何?

明代“画状元”吴伟是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年幼时离开家乡江夏(今湖北武汉)漂泊至海虞(今江苏常熟),17岁时一人在南京闯荡,20多岁被明宪宗召见,并赐予锦衣卫镇抚的职位和“画状元”印章,任职于画院。

都说画家是天生的浪子,走上人生巅峰的吴伟不爱受约束,每次到宫里都不愿意久留,甚至被皇帝传唤去作画时,喝得酩酊大醉。因为放荡不羁的性格,他最终被免去了画院的职务。

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吴伟回到家乡,或许是带着伤感,或许是心情洒脱,他决定画一画长江,把所有的爱与恨抒发出来。

他挥洒纵横,晕染水墨,一上来就直接上近景特写,崇山峻岭从山谷深处逐渐展开,郁郁葱葱的林木随着山势的变化而跌宕起伏。

随之画面豁然开朗,连绵的山势渐推渐远,一望无垠的大江,消融于天际。江面上百舸争流,更显万里长江的气魄。

画面延展,他渐渐开启了“上帝视角”,在空中俯瞰大江两岸。山峦起伏平缓舒展,江水环绕群山,岸边停泊着船只,山坡上掩映错落着许多屋舍、城郭。

画的尾声,山峦逐渐虚入江面,复归苍茫的江水。

整幅画跌宕起伏,笔法纵横洒脱,展现出万里长江的动人气势。

画下这幅画的那年,吴伟47岁,距去世只有3年。他的《长江万里图》,不为名利,只绘家乡,描摹心中的长江。

“神游”也能出大作

2018年7月28日,著名收藏家、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百岁诞辰,他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跟随自己近一个世纪的翁同龢旧藏——长达16米的清代王翚的《长江万里图》捐赠给波士顿美术馆。这幅作品不仅是翁氏家族六代收藏中最珍贵的藏品,也是清初“四王”之一王翚的大成之作,更是至今诸多传世《长江万里图》中最具经典的一幅。画卷上,王翚写了一则韵味十足的小跋,讲述了他的创作历程。

《长江万里图》始作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秋,初稿是王翚从长安南返途中,在收藏家周亮工处偶见北宋画家燕文贵《长江卷》后的即兴之作。回到家以后,王翚反复观看了五代巨然和元代王蒙两家的《长江万里图》,花费7个多月,最终完成巨作。

展开画卷,长江入海口至源头沿途两岸景色尽收眼底。整幅画大致可分为十一段。第一段:长江入海口的城市,应是苏州府,包括太仓、常熟等地。第二段:镇江府地区的风景,隐约可见金山寺中的慈寿塔。第三段:江宁府,今南京市风景。第四段:安庆府,今安庆市。自南京至此,画面中有马鞍山、当涂、芜湖、铜陵以及贵池各城。第五段:长江支流皖河附近的山丘、舟港。第六段:江西九江和安徽小姑山一带的景色。第七段:湖北黄冈附近的村舍、城墙。第八段:湖北武昌蛇山、汉阳龟山、汉口的景色,其中还能看到黄鹤楼和胜象宝塔。第九段:湖南岳阳洞庭湖附近的岳阳楼和慈氏塔。第十段:湖北宜昌、长江三峡附近,崇山峻岭开始出现栈道,相当于李白的“蜀道难”,这也是长江的尽头,但不到江源。第十一段:栈道越来越险,飞瀑悬叠,隐于云雾之中,恰似“长江之水天上来”。

由此可见,长江沿岸的著名景点几乎都在这幅作品中有所展现。但有个有意思的地方,王翚一生所到的地方都没有超过离南京不远的芜湖,从没有游过长江的他如何画出《长江万里图》?

“中国元、明、清山水画中,除个别园林外,基本上并不写实,王翚的《长江万里图》,大部分可以说是‘神游’,主要的地理根据是前人图画、文字叙述及个人部分的想象。”翁万戈在其书《莱溪居读王翚〈长江万里图〉》中解释道。

他笔下的长江引人落泪

1968年,巴西。一位69岁的老人身在异乡,备思桑梓。于是,他决定用自己最擅长的画笔谱一首怀乡恋曲。

他叫张大千,四川内江人。

蜀山蜀水令他难以忘怀,于是,从都江堰的铁索桥起笔,接着,长江奔流而下,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最后投入大海的怀抱。一路上浩浩荡荡,山峦重叠,云雾显晦,翠色溟溟如海,一江横流,森森淼淼,只在靠山脚的江岸边,遥见几只帆船在浪涛中颠簸,沿岸桥梁村镇、山野人家,将万里长江尽收眼底。

在这幅长20多米的长卷中,分十段绘出岷江、嘉陵江、宜昌、武汉、鄱阳湖、黄山、南京、镇江、吴淞口等十余处江山胜景,可独立成图,又可贯连。繁复却又浑然天成,展现出气吞山河的胸怀与气度。

历史上,这么多古人都爱画《长江万里图》,张大千的画与他们的有何不同?

对于古人来说,交通工具匮乏,想要游历长江并非易事。而张大千却曾两度游历长江,从重庆至上海,由上海至重庆,一个来回中,能细致观察到长江两岸的万千事物、四季变幻。所以张大千笔下的长江视野更开阔,描绘的打卡景点也比古人多得多。有岷江、都江堰、重庆、万县、三峡、宜昌、武汉、庐山、小孤山、黄山、芜湖、南京、镇江、金山寺、焦山、上海等地数千里的美景,都尽情展现在画卷之中。

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完成后,曾在中国台湾专题展出,引起了轰动,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人们不仅称赞他精妙的画技,还有许多从中国大陆来到中国台湾的同胞看到这幅画,与他的思乡之情产生共鸣,甚至泪眼婆娑。

(来源:《现代快报》 记者 张然 宋经纬)

新闻推荐

成都市发放首批退役军人优待证

成都市发放首批退役军人优待证持证可在看病、购物、旅游等方面享优待本报讯(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昊)4月12日上午,成都...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